宁波博物馆马涛:用科技手段为文物保驾护航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伫立在宁波市中心的宁波博物馆,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以其古旧砖瓦的外立面和竹纹理混凝土而成的墙面,吸引了来往路人的瞩目。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藏品丰富,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器、民俗等文物6万余件。近期,宁波博物馆采购了日立手持式X光荧光分析仪(HHXRF)X-MET8000 Expert GEO。为此,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到宁波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马涛,讲述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一个个“打假”故事。宁波博物馆着重于文物的保护修复和科研项目 宁波博物馆于2008年12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建立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该中心包括分析检测室和3个保护修复室等共13间约400平米,配备包括红外光谱仪,电镜,手持式X光荧光分析仪,能谱仪,金相制样设备等仪器设备。 宁波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马涛表示:“由于宁......阅读全文

宁波博物馆马涛:用科技手段为文物保驾护航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伫立在宁波市中心的宁波博物馆,是首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以其古旧砖瓦的外立面和竹纹理混凝土而成的墙面,吸引了来往路人的瞩目。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藏品丰富,囊括了从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来的珍贵靑铜器、瓷器、竹刻、玉器、书画、金银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三)

二、倒置生物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在很多实验室中都可以见到,主要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生物显微镜供医疗卫生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用于微生物、细胞、细菌、组织培养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六)

五、三维视频显微镜   厂家:德国徕卡型号:DVM6   如果您从事质量控制/保证、故障分析、研发或取证工作,在显微镜下搜寻细节可能会占用您大量时间。徕卡最新视频显微镜LeicaDVM6快速、可靠且使用方便,适合所有用户。它结合了出众的光学器件、直观的操作和智能化的软件,是一项为您节省时间的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二)

 一、体视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又称为实体显微镜、立体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农林等。它具有两个完整的光路,所以观察时物体呈现立体感。主要用途有:①作为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组织学、考古学等的研究和解剖工具。②做纺织工业中原料及棉毛织物的检验。③在电子工业,做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四)

 三、偏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是鉴定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性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法来进行观察,但有些则不可能,而必须利用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一般具有双折射的物质都可以用这种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折射性是晶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一)

   随着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告诉发展,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于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的特别是博物馆文物修复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呈现出大好的发展气象。对于很多出土文物的鉴定与修复工作:比如陶器、瓷器、石器、金属、古文典籍等等,有很多大型分析仪器可以实现研究。比如体视显微镜、偏光

显微镜在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五)

 四、金相显微镜   设备用途和基本要求:该设备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组织分析,用于研究金属中合金生成、冶炼、浇铸以及加工工艺等信息。同时观察样品的微观形态,表面结构,为文物保护提供帮助。   厂家:德国徕卡型号:DM4000M   *1、主机:智能型正置式全进口金相显微镜主机,

民间私藏文物真不真-高科技仪器瞄一眼

  私藏文物是真是假?拿给高科技仪器检测一下便知真伪。6月19日,耗资数亿打造的成都华通博物馆新馆在成都高新区开馆。据文物专家透露,拥有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射线衍射仪、射线荧光能谱仪、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同步热分析仪及热释光断代仪等国际一流文物检测仪器的成都华通博物馆是四川首家

精工盈司举办荧光分析仪器在文物保护的应用讲座

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举办荧光分析仪器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讲座        2010年11月09日上午, 精工盈司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一同举办了《X荧光分析仪器在金属、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讲座。讲座现场样品分析演示 

昆明新添文物荧光检测所

  日前,“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投入运行了,昆明新添一所以高科技荧光检测仪进行疑似文物甄别的专业机构,将为云南省市民间群众性收藏活动提供长期服务。  由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昆明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中华疑似文物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近日在昆明西苑路正式开

全链条布局文物科技创新,为文物穿上科技“铠甲”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次,文物领域发展规划首次升级为国家级专项规划,而且,“科技创新”一词首次直接写入了规划题目。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规划》设置了专门篇章,对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链条”布局,提出了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八、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坚持公益属性,突出社会效益,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水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  (一)优化博物馆布局。  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支持省级、重要地市级博物馆特色化发展。盘

激光技术为馆藏文物“增寿”

  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朝皇宫,无数的奇珍异宝汇聚其中,很多馆藏文物都历经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对于文物的保养修复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近日, “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故宫启动并举行揭牌仪式。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中国、希腊同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文物收藏与研究保

考古文博类实验教学中红外光谱仪的应用与实践

一、序言考古文博类科学是文理交叉的学科,实践性很强,理论课程教学、室内实验教学、田野发掘教学和博物馆实习教学是考古文博类专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学体系。室内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環节。以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中心构建了四大板块、三个层次的教学体

韩向娜:另辟蹊径-开拓TMA在文物保护中的新应用

近年来,与文物和考古相关的电视节目很受大家喜爱,如《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都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大众对文物保护科技手段充满好奇,兵马俑出土后为何变色?极度脆弱的出土文物如何完整提取?如何对文物进行微损取样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独特的“黑科技”。2022年开年之际

湖南师范大学新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1.shtm6月17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上,该校宣布新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源自1938年成立

博物馆的文物怎么都用恒温恒湿柜来储存

  对于古董文物特别是字画、纸币之类如果没有做防潮工作,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出现褪、色斑、发霉等情况,光是除湿还不行,文物是一种娇气的物品对温度的要求也是非常苟刻的,高温能让纸质的文物表面涂料出现裂痕。所以保存文物一定要控制好存放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博物馆都是采用恒温恒湿柜来储存文物。 

高光谱成像技术助力文物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2020年8月11日,易科泰SpectrAPP光谱成像应用创新项目技术人员,携高光谱成像设备前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及考古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交流和现场演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于1935年,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机构,承担完成

X荧光光谱仪分析在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应用

1、手持式光谱仪文物无损鉴定的数据库建立    目前文物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靠“眼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眼学”就是借助考古和实践经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来鉴定文物,这种方法经常会夹杂主观的因素。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文物鉴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例如周伟强, 杨军昌对陕西西周遗址的一个清代墓

太荒谬,博物馆竟成了“祈福地”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就此行为,有关专家表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有资料显示,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

文物保护能否借道环境公益诉讼?

淮安不可移动文物环境公益诉讼获受理图为江苏省淮安市义顺巷古民居遭到拆迁。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编者按  为打造一个仿古街区商业项目,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政府拆除了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就此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

中国研制首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

  2012年6月 一辆加长的白色厢式货车静静地停在陕西省高陵县院张村外的荒野上,车身上的黑色大字格外醒目――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旁十几米外蓝色挡板围起来的,是刚发现不久正在发掘中的明代家族墓葬。不时有研究人员从车上下来,带着各种仪器设备进入发掘现场。而车内,几位年轻的研究人

专家谈故宫“瓷器门”:文物无损检测不能因噎废食

  近日故宫“瓷器门”事件发生后,无损检测是否安全可靠,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中科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昌燧表示,无损检测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作为一个小概率事件,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而不应因噎废食,停止文物真品的检测工作。   “对于瓷器的无损检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仪器与分析检测相关获奖项目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奖励大会上, 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

“文物保护传承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

  1月17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物保护传承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2015BAK01B00)在北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针对文物遗址及文博展陈两类应用场景中物探设备的开发及干扰排除、多源数据的实时汇集与分析、公众对文化遗产信息资源需求的实时感知以及三

施超欧高工:色谱自我的最高境界

  开辟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法用于博物馆微环境监测新兴领域研究   当谈及目前使用离子色谱的研究课题,施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们,近年来其所在课题组一直从事博物馆微环境污染气体检测的研究。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以文物为基础的,文物保护极为重要,所以主动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意义重大。   对于馆藏文物影响较大

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

  11月22日,“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智慧博物馆——第二届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孙殿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以及科技部代表和

中科院与国家文物局签署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5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白春礼在讲话中指出,中科院与国家文物局科技战略合

历史深处渴望现代科技光芒

       打捞“南海Ⅰ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像这样的沉船,在中国领海有2000条以上。但我国现有的技术装备还远未适应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需要。从全国范围看,出土文物保护急需科技支撑历史深处渴望现代科技光芒。    各类历史遗迹等40万处,馆藏珍贵文物2388万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

花精油、数字技术:用科技更好地呵护文物

  时间是文物最大的敌人,络绎不绝的到访者也会不断改变储藏环境的湿度、温度,更给安保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吸引参观者和保护好藏品中找平衡点,成为每个文物工作者的必答题。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发的微变监测系统在莫高窟开展病害微变监测。天津大学供图  日前,中办国办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