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0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2010年度学术年会于2011年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 开幕式由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杨晓秋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大气处处长张朝林、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科研基地处处长罗小安、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大气海洋科学处处长任小波、以及LASG前主任王斌研究员分别先后致辞。他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已取得的成就,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LASG主任陆日宇研究员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向大会作了“LASG 2010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汇报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与20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实验室在2010年国家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的情况、科研进展与近期发展方向、开放课题、人才队伍建设、软硬件条件建设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验室2011年度的工作计划。LASG在......阅读全文

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2010年度学术年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 2010年度学术年会于2011年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  开幕式由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杨晓秋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

2011年度LASG开放课题开始申请

  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网站消息,该室2011年度开放课题现已开始申请,截止日期为2010年11月30日。  详情请见:关于2011年度LASG开放课题申请的通知

2012年度LASG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2012年度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开幕式由LASG主任助理段晚锁研究员主持。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洪滨研究员致开幕词。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周文能、国家

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的第九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http://icdc9.lasg.ac.cn)于6月3日至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气物理研究所王会军所长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副主任

IAP/LASG利用耦合模式进行IPCC-AR5年代际回报试验

  未来10-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广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该时间尺度的气候变率称为年代际尺度变率。对年代际尺度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关注,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第5次

“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6月28日至29日,“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论在北京郊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近千年气候变化研究》第四课题“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组织。会议由课题负责人、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来自课题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生20余

多洋盆海温同步与异步引起全球变暖加速与减缓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刚团队(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姚帅磊)以及澳大利亚气象局资深研究员罗京佳和LASG高工王鹏飞博士研究发现:多洋盆海温同步与异步变化的“净效应”,主要引起了20世纪以来的两次全球变暖加速和减缓事件。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层面,深化理解

第五次二十世纪气候研究计划研讨会在大气物理所举办

第五次“二十世纪气候研究计划”(CLIVAR C20C)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的第五次“二十世纪气候研究计划”(CLIVAR C20C)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5日至2

大气所研发的全球10km涡分辨海洋模式完成初步模拟实验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LASG)自主研发的全球10km涡分辨海洋模式LICOM,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利用千核成功地进行了模拟实验,并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模拟性能。  海洋中天气尺度涡旋空间尺度大约在

研究团队在全耦合气溶胶模块研究中取得进展

  大气气溶胶具有重要的气候、环境和健康效应,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科研人员对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机制认识仍不全面,这使得人为气溶胶及其源排放控制引起的气候环境效应估算存在不确定性,其成为大气科学领域重要的国际前沿和研究难点。全球全耦合气溶胶模式实现气溶胶-云-降水-辐射-动力等过程的相互作用

大气所大气环流模式SAMIL3完成万核测试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SAMIL3,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上,成功进行了全球12.5公里和6公里分辨率万核计算规模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AMIL3具有

大气所FGOALSg2模拟中上新世气候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2所模拟的中上新世气候的相关成果不久前在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为LASG郑伟鹏副研究员,文章合作者为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张仲石博士以及LASG俞永强研究员和陈林博士生。   中上

过去40年,热浪所致死亡风险迅速增加

  气候变暖加剧的背景下,热浪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断加剧。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高级工程师赵亮和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课题组合作,研究了中国过去 42 年的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时空变化,探讨了热浪暴露、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基

大气所揭示南海冷涌长时间维持的原因

  南海冷涌是冬季一种典型的天气现象,对南海及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作为天气现象,绝大多数的南海冷涌只有一两天的生命史,但有一些冷涌却可以持续六天乃至两周以上。相较于短时间的降温而言,持续性的冷涌事件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持续性冷涌的变化特征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近日,中

人为扰动对全球河流无机氮输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土壤与河流中营养盐输送过程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氮排放和取用水调节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生态水文过程,干扰土壤与河流中氮的迁移,进而影响全球氮循环与水环境。定量评估这些人类活动对全球河流无机氮输送的影响,不但能加深人们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物质循环过程的认识,也有助于以可

人为扰动对全球河流无机氮输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土壤与河流中营养盐输送过程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氮排放和取用水调节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活动改变陆地生态水文过程,干扰土壤与河流中氮的迁移,进而影响全球氮循环与水环境。定量评估这些人类活动对全球河流无机氮输送的影响,不但能加深人们对人类活动干扰下的物质循环过程的认识,也有助于以可

“海洋命运共同体”名家大讲堂开讲

  近日,“海洋命运共同体”名家大讲堂首场报告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开讲。活动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科院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上丝路”资源与环境研究团队承办。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

基于观测降水变率约束极端降水预估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如2021年东亚和欧洲的暴雨、2022年巴基斯坦洪涝,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应对需要准确可靠的气候预估信息,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如何变化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尽管一致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将随未来增温而增强

我国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针对我国海河流域内地下水开采活动的生态水文与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 与Climate Dynamics 杂志。   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长期的水资源超采已使该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且其规

研究揭示人为水调节活动对全球可溶性有机碳输送的影响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

青藏高原高位涡系统对2020年长江流域超强梅雨的研究

  2020年夏季(6-7月)长江流域遭遇了超强梅雨降水,造成了自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值得注意的是,梅雨期长江流域的降水呈现出全流域偏多的特征。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关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的形成机制,而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异常的成因关注较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

大气所揭示青藏高原人为气候增暖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311.shtml   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拥有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储冰量,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因而,其也被誉为“亚洲水塔”。自1950年代有观测记录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超过全球平均速率的快

过去千年热带火山爆发使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减少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有“亚洲水塔”之称。高原夏季降水总量约占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补给来源。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不仅会影响水资源分布,也会影响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作用,并对北半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火山爆发是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

中科院大气所2022年汛期预测评分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预测组为中国气象局提供了我国汛期降水形势(6-8月)的预测意见。由监测实况可见,大气所的预测意见很好地把握了全国降水形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预测意见准确地给出了东北南部、华北大部分地区和华南降水偏多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少的气候形势。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

研究揭示历史降水变率与未来极端降水预估的联系

 典型区域极端降水预估约束(左:亚洲北部夏季极端降水;右:欧洲冬季极端降水)。(课题组供图)   近年来破纪录的极端降水和洪涝频繁袭击全球各地,最新气候模式在定量预估区域极端降水的变化方面上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制约了气候预估信息在实际决策中的有效应用。解决气候预估不确定性难题的关键

研究揭示降水变率将随气候增暖而增强

  随着气候增暖,大气持水能力增加,全球水循环将持续增强。在全球尺度上,表现为总降水量增加与降水极端性增强。降水变率的变化是水循环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界却鲜有关注。降水变率是指降水事件可能的波动或振荡范围,变率越大,异常降水发生越频繁、气候的不均匀性越强,极端事件越强,对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穹顶型环流对北美热浪影响增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07.shtm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干旱等能够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场强劲的热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区温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了16

青岛两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市科技局对资源利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领域的2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全面考核了实验室近三年建设运行情况。评估期内,21家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海藻综合加工和畜禽疫苗领域两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市拥有国家实验室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

青岛两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市科技局对资源利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领域的2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全面考核了实验室近三年建设运行情况。评估期内,21家市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海藻综合加工和畜禽疫苗领域两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我市拥有国家实验室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省重点

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青海,这项研究是重点

  12月1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下发关于批准2022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通知,由瓦里关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牵头申报的“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入选2022年青海省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大力提升青海省碳监测、分析及评估能力,为应对区域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