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扫描探针显微镜发展历史

1981年,Bining,Rohrer在IBM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并为此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STM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对原子级结构和活动过程进行观察。由于STM需要被测样本必须为导体或半导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1985年,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则将观察对象由导体、半导体扩展到绝缘体。 此后,人们在STM和AFM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样品与探针之间多种不同关系,发明了力调制显微镜(FMM)、相位检测显微镜(PDM)、静电力显微镜(EFM)、电容扫描显微镜(SCM)、热扫描显微镜(SThM)和近场光隧道扫描显微镜(NSOM)等各种系列显微镜,这些显微镜都是基于探针在被测样本表面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描,并检测探针针头与样品表面之间相关检测量变化的原理研制的设备,因此,以上各系列显微镜被统称为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产品以近似相同的成像方法测量不同对象的微观特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阅读全文

扫描探针显微镜发展历史

1981年,Bining,Rohrer在IBM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并为此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STM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对原子级结构和活动过程进行观察。由于STM需要被测样本必须为导体或半导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  1985年,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发明则将观察对象由导

扫描探针显微镜功不可没的历史发展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17世纪,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发明成功,并且利用这台显微镜,人类首次观察到了细胞的结构,从而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研究微观世界的新时代。但是,由于受光波长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只能达到10^-6m~10^-7m。20世纪初,利用电子透镜使电子束聚焦的原理,成功的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它的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扫描电镜是用于检验和分析固体微观结构特征的最有用的仪器之一,可以获得高的图像分辨率。场发射电子枪是具有很高的亮度和很小的电子源。扫描电镜的图像反映了样品三维的形貌特征,通过电子和样品的互作用可以研究样品的结晶学、磁学和电学特性。  早在1938年,Von.Ardence将扫描线圈加到透射电子显微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光轴调整方法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光轴调整方法。提供能够使用配置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物镜来自动地进行光杠杆的光轴调整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其光轴调整方法。是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100),所述扫描探针显微镜(100)具备:悬臂支承部(11),以规定的安装角(θ)安装悬臂(4);移动机构(21),对悬臂的位置进

扫描探针显微镜及扫描方法

扫描探针显微镜和扫描方法,其能减小或避免因探针尖与样品碰撞而造成的损害,缩短测量时间,提高生产力和测量精确度,不受粘附水层的影响收集样品表面的观测数据,如形貌数据。显微镜具有振动探针尖的振动单元、探针尖与样品表面接近或接触时收集观测数据的观测单元、探针尖与样品表面接近或接触时检测探针尖振动状态变化的

扫描探针显微镜概述

  扫描探针显微镜以其分辨率极高(原子级分辨率)、实时、实空间、原位成像,对样品无特殊要求(不受其导电性、干燥度、形状、硬度、纯度等限制)、可在大气、常温环境甚至是溶液中成像、同时具备纳米操纵及加工功能、系统及配套相对简单、廉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纳米科技、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并取得

扫描探针显微镜简介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是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新型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力显微镜LFM,磁力显微镜MFM等等)的统称,是国际上近年发展起来的表面分析仪器,是综合运用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微弱信号检

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历史发展

  ·1957年,Marvin Minsky提出了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某些基本原理,获得了美国的专利。  ·1967年,Egger和Petran成功地应用共聚焦显微镜产生了一个光学横断面。  ·1977年,Sheppard和Wilson首次描述了光与被照明物体的原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激光扫描器的拉曼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之——发明和发展历史

   1834年 法拉第在“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的文章第一次提到基本电荷--“电的原子”概念。   1834:汉米尔顿推导出 质点运动与几何光学等效原理   1850年代,德国波恩的一位吹玻璃的手工业工人Geissler.设计了一台当时被认为效率很高的抽气泵,获得较高的真空。然后成功把金属电极封入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