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鱼类天然免疫受体NOD1抗病毒作用机制被发现了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快速非特异性的反应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与结合。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员NOD1是经典的抗细菌相关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尽管已有研究显示脊椎动物的NOD1参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昌鸣先团队发现,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NOD1基因的敲除显著损害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 like receptors, RLRs)所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关键靶基因的转录,这表明NOD1缺陷鱼已经有一个受损的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NOD1基因的敲除将影响病毒复制以及幼鱼存活。进一步研究发现,NOD1可以作为S......阅读全文

先天性免疫有哪些特点?

  ①作用范围广。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②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③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④有遗传性。生物体出生后

先天性免疫的功能简介

  发挥保护功能的几道屏障 首先是外围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粘膜的机械阻挡作用和附属物(如纤毛)的清除作用;皮肤粘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等)的杀菌作用;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的正常微生物丛对入侵微生物的拮抗作用等。其次是内部屏障。抗原物质一旦突破第一道

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意义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例如,巨噬细胞吞噬、加工、处理抗原物质,并把抗原传递给淋巴细胞,使其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加强杀伤靶细胞的能力。反过来,抗体和淋巴因子的产生也加强了巨噬细胞的趋化、活化和吞噬作用。因此,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对提

常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症及病因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特异性免疫缺陷1 B细胞缺陷性疾病--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缺陷发生在B淋巴细胞祖细胞阶段,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于是就不能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

常见的先天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介绍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缺陷发生部位不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程度各有所异。根据所累及的免疫细胞和组分的不同,可分为特异性免疫缺陷和非特异性免疫缺陷。特异性免疫缺陷1 B细胞缺陷性疾病--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50%~70%。缺陷发生在B淋巴细胞祖细胞阶段,B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于是就不能生成抗体。所以该病的主要特

关键分子或将血液凝固同机体先天性免疫防御机制联系

  阻断伤口流血对于机体健康非常有益,血液凝固过程,即血液从液体变成凝胶状再形成凝块的过程,其能够有效抑制机体过量出血和感染发生,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当血液凝固时机体中所发生的具体分子事件,近日,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阐明了血液凝固过程中immunoresolvents分

揭秘口蹄疫病毒L蛋白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新机制

  近日,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在《病毒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口蹄疫病毒(FMDV) L蛋白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新机制。  OAS/RNase L信号通路在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寡聚腺苷酸合成酶(OAS)能够识别并结合病毒RN

丁铲团队揭示HDV V靶向降解MAVS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机制

   近日,上海兽医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创新团队发现,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其非结构蛋白V能够招募宿主E3泛素连接酶RNF5降解重要的先天性免疫接头分子MAVS,抑制宿主先天性免疫从而促进病毒复制。该研究揭示了NDV V蛋白拮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的新机制,对抗病毒和抗肿瘤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饮食的危害诱导先天性免疫系统产生持久的炎性反应

  2018年1月14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免疫系统对高脂肪和高卡路里饮食作出的反应类似于对 细菌感染作出的反应。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长期而言,不健康的食物似乎会使得身体的免疫防御更具攻击性。甚至在切换到健康饮食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对天然免疫刺激产生的炎症也是更加明显的

先天性梅毒的概述与如何患有先天性梅毒的?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  孕母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无论是原发或继发感染,其胎儿几乎均会受累,其中50%胎儿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后不同的年龄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