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鱼类天然免疫受体NOD1抗病毒作用机制被发现了

先天性免疫反应是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这种快速非特异性的反应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与结合。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员NOD1是经典的抗细菌相关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尽管已有研究显示脊椎动物的NOD1参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昌鸣先团队发现,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NOD1基因的敲除显著损害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视黄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 like receptors, RLRs)所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中关键靶基因的转录,这表明NOD1缺陷鱼已经有一个受损的免疫系统。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NOD1基因的敲除将影响病毒复制以及幼鱼存活。进一步研究发现,NOD1可以作为S......阅读全文

刷新认知!牙周炎竟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

  衰老是生命无法避免的必由之路。人上了年纪,机体各个脏器功能都会逐渐退化,而一旦大脑也步入老化进程,将引发各种难以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袭来一大威胁,曾有研究认为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及加重密切相关,但具体影响机制始终未明。近日,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研究

诺奖得主2012发新文评点支柱文章

  Jules A. Hoffmann教授2011年因发现如何激活先天免疫而与鲁斯兰·麦哲托夫和Bruce A Beutler分享2011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并于同年和Bruce A Beutler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奖项,以表扬他们“关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另

Nat Commun:遗传因素或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特征表现

  日前,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几乎四分之三的免疫性状都会被基因所影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再次证实了此前研究人员的结论,即遗传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该项研究由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中心等机构提供资助,文章中研究者对

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毒PAMP之间的运用与关联(一)

当地时间7月3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实验室研究发现,新冠病毒D614G变异可能导致病毒加速复制,意味着可能增强其传播性。今天就让我们从模式识别受体及免疫逃逸的角度来一起探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恩怨情仇。 什么是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att

山东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免疫学新发现

  来自山东大学医学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芳香烃受体(AhR)通过抑制NLRP3转录,负向调控了NLRP3炎性体(inflammasome)的活性。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8月2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山东大学医学院的韩丽辉(Lihui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人类机体DNA中古老的病毒“入侵者”或帮助机体抵御感染

  从起源上来讲我们机体中大约8%的DNA来源于病毒,即感染性病毒和人类祖先抗争后的“残留物”,这种所谓的内源性病毒常常被认为并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但近日刊登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就表明,这种特殊进化可以改变某些病毒使其作为对人类有益的武器来攻击同类病毒。 

科学家为研制疟疾疫苗提供新候选抗原

记者20日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陈启军教授团队针对恶性疟原虫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机理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研制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候选抗原,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据介绍,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病原侵害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也包括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以通过一种

2016年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

干细胞:细胞重编程的黑匣子

  “黑匣子”(Black Box),学名是飞行数据记录仪,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可以记录飞机飞行期间的详细信息资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别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结束为期29年的上市生涯。这一天,恰好也是韩国科学家黄禹锡的生日。  看到上述开头,你

IOVS:利用基因疗法治疗青光眼有戏!

  当通过降低眼内压力来测试治疗青光眼的基因时,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无法有效地将基因运送到控制眼内液体压力的细胞中。基因仅在进入细胞之中才能够发挥作用。  青光眼是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造成的,其中眼内压力过高通常是眼睛中的液体排出管

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获首发性研究新成果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e Deletion of Gabarap Enhances Nlrp3 Inflammasome-Depend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首次针对γ-氨基丁酸A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肠道糖基化在维护肠道微生物稳态中的作用

  人类肠道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其所含基因总数是人类基因组的150余倍。这些微生物通过相互竞争、互补和协同,构成了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关系的复杂网络。在此基础上,肠道微生物各组分间相对平衡,保持稳态,从而实现其与宿主互利共生。对于宿主,其肠道内存在多种屏障以维持肠内微生物的稳态。其中包括

Science:天生杀手出击 哈佛免发明全新抗体免疫疗法药物

  在癌症治疗领域,免疫疗法的出现是毫无争议的“突破性进展”。现在大多数的免疫疗法都把目光聚焦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也就是T细胞上,当然,T细胞也很争气,不管是CAR-T还是以PD-1/PD-L1为首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都很好。  不过癌细胞的一大特点就是狡猾,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躲避T细胞的识别和追

西南医学中心等研究团队的在Nature发文的最新研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TLR9 and beclin 1 crosstalk regulates muscle AMPK activation in exercis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锻炼期间Toll样受体9(Toll-like

身体的防火墙——非“免疫系统”不可

  冬日已至,此刻的小编好想吟诗呢,咳咳咳...不能跑题,正事要紧....    寒冬时节,无论是在大雪纷飞的北国,还是料峭清冷的南方,试问有多少小伙伴已经拜倒在流感的“魔爪”之下了呢?瞅瞅那些依旧吃嘛嘛香,健壮如牛的 “铁人”们,只叹自己的 “防火墙”-免疫系统为何如此薄弱,连个小小的细菌病毒都

一种基于纳米生物学技术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被发现了

  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Trained Immunity-Promoting Nanobiologic Therapy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and Potentiates Checkpoint Inhibition”,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

震惊!白发的真正原因不是黑素细胞减少,而是…

   青春永驻一直是医学研究经久不衰的课题,研究人员亦是从未停止过对白发原因的探讨。人们一度以为白发是由于体内黑素细胞减少导致的。但近日,一项新的研究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白发或与病毒感染有关。  永葆青春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我们终会两鬓斑白。青丝变白发每每让人烦恼不已。传统研究表明,白发与年龄,营养状况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奥秘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当然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统到底和机体肠道菌群有着怎样的关联?免疫系统能够被肠道菌群调节,抑或者其能够主动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来影响健康?  本文中就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整理,如下:  

宝宝的免疫力好不好,妈妈的肠道微生物是关键!

  大家最近有没有去公园踏青赏花呀?厚重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天气一转暖,户外的花也都开了,但是对于花粉过敏的朋友们来说,“满园春色”恐怕没有听起来那么美好。  春天是个过敏高发的季节,说起过敏,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而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堤坝”,我们生病与痊愈几乎都离不开它。  一直以

神经炎症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引起进行性瘫痪和肌肉萎缩的致命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俗称“渐冻症”。目前由于ALS病因仍不清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因此,临床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

日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灵长类动物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侏狨的受精卵,使新生的侏狨出现先天性免疫缺陷。由于侏狨是一种灵长类动物,这将有助研究人类的免疫缺陷疾病。  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和庆应义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侏狨受精卵中一个名为IL2rg的

PNAS:为何感冒容易在寒冷天气中发生?

  近日,一项来自耶鲁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常见的感冒病毒可以在低温下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复制,该项研究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为何人们更易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感冒,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PNAS上。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知道,常见的感冒病毒-鼻病毒在鼻腔的低温环境条件下比温暖的肺部中可以更加稳定地复制

肠道菌群的检测与筛选

最近,在Nature上有一篇题为“The gut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的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微生物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首次发现,血液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浓度的改变

2019年8月16日Science期刊精华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8月16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  1.Science:对再生医学监管的放松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  doi:10.1126/science.aax618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指出放松再生医学监管的国家

诺奖活动“疟疾免疫及病理学”研讨会举行

  瑞典时间12月9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晚8时),继2015年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作获奖报告之后,又一位中国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助理、畜牧兽医学院院长陈启军教授登上诺贝尔奖大舞台。  陈启军教授是“因与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相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而受到诺奖委员会邀请的。诺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肠道菌群:这一次,灭活的乳酸菌,都能治得了流感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并且可以影响自身癌症药物的代谢反应。而在这些肠道菌群中,又细分为很多种种类,在这些很多种种类中,又有一种很常见的被拿来打广告的菌群:乳酸菌。而今天的主角就是乳酸菌的一种——干酪乳酸菌DK128.  在12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RNA编辑系统

  使用工程核酸酶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比如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和CRISPR系统中的Cas蛋白已被用于操纵许多有机体的基因组。最近,科学家们已将胞苷脱氨酶或腺苷脱氨酶与CRISPR-Cas9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可编程的DNA碱基编辑器,从而为校正致病性突变提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