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起源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们能探测到的恒星尺度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其中心引擎一般认为是个快速旋转的黑洞或者是强磁化的中子星。伽玛暴爆发阶段的辐射一般被称为瞬时辐射,而爆发结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学、射电)持续更久的辐射一般称为余辉。自 1997年余辉被发现后,人们对伽玛暴的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突破。目前一般认为,很大一部分伽玛射线暴来自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而一些伽玛暴可能来自于致密星的并合过程。伽玛暴的瞬时和余辉阶段的辐射现在确认都来自于向外运动的相对论性流体,其速度接近光速,在瞬时辐射阶段外流体的洛仑兹因子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尽管如此,伽玛暴的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重要谜团。例如,瞬时辐射的物理起源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被广泛讨论的物理模型就有内激波模型、Poynting- flux主导外流体的磁耗散模型、光球层模型以及“加农炮”模型等。可靠地区分这些模型是当前伽玛暴物理研究领域的重......阅读全文

云南天文台伽玛射线暴X射线能谱研究获进展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剧烈的爆发现象,高能伽玛射线辐射过后的X射线、光学、射电等波段的余辉辐射研究,是确定爆发前身星和星周环境基本物理性质的关键。伽玛暴通常被认为是银河系外的辐射,而余辉的X射线线特征探测,是确认伽玛射线暴红移(即距离)的重要手段。伽玛射线暴X射线能谱的发射线探测始于上世纪末,尽管极

云南天文台伽玛射线暴X射线能谱发射线探测研究获进展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剧烈的爆发现象,高能伽玛射线辐射过后的X射线、光学、射电等波段的余辉辐射研究,是确定爆发前身星和星周环境基本物理性质的关键。伽玛暴通常被认为是银河系外的辐射,而余辉的X射线线特征探测,是确认伽玛射线暴红移(即距离)的重要手段。伽玛射线暴X射线能谱的发射线探测始于上世纪末,尽管极

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

伽玛暴偏振探测仪(POLAR)是专门用于测量伽玛暴偏振的高灵敏度探测器,它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瑞士日内瓦大学、PSI、波兰核物理研究所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 2013年8月完成POLAR初样的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预期2014年完成正样研制,2015年随天宫实验室二号发射升空。 PO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二)

  与引力波共舞?  没错,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预言,人们尝试探测它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LIGO)宣布历史性地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编号GW 150914),使人类正式进入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也让我们见识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三)

  “天极”望远镜做什么?“天极”:偏爱伽玛暴的小蜜蜂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对光的偏振状态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虫的眼睛对偏振却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只眼:三只单眼、两只复眼,每只复眼包含有6300个小眼,这些小眼能根据太阳的偏振光确定太阳的方位,然后以太阳为定向标来判断方向,所以蜜蜂无论

伽玛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起源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们能探测到的恒星尺度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其中心引擎一般认为是个快速旋转的黑洞或者是强磁化的中子星。伽玛暴爆发阶段的辐射一般被称为瞬时辐射,而爆发结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学、射电)持续更久的辐射一般称为余辉。自 1997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一)

  说到望远镜,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双筒?“牛反”?亦或是高大上的“哈勃”?  各种光学望远镜(左上:双筒望远镜;左下: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右:哈勃空间望远镜)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更高端的,它的名字叫“天极”,即将随着“天宫二号”一起上天,去探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  什么?说到伽

伽玛射线暴能谱时延对洛伦兹不变性破缺进行检验

  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于1月12日正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能时域天文团组助理研究员魏俊杰、研究员吴雪峰(通讯作者)和西班牙安德鲁西亚天文研究所博士张彬彬、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邵琅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Pe

天宫二号搭载中瑞合作科研仪器开展天体物理研究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成功,瑞士对此高度关注。瑞士主要德语报纸《每日导报》用两个整版篇幅介绍了中国航天最新成就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瑞士科学家提出和设计的观察太空伽玛射线的仪器“Polar”,由天宫二号送入太空,展开天体物理研究。   伽玛射线暴是来自太

《自然》论文: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碰撞时的信号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通过对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而探测到此类信号或为研究此类事件性质提供了机会。 该论文介绍,中子星的碰撞,有时会在坍缩成黑洞

紫金山天文台在宇宙深处的爆发天体中发现引力波辐射迹象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人们能探测到的恒星尺度最剧烈的爆发现象,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是宇宙中最为极端的天文现象之一,其辐射出来的光子在宇宙中要穿越几十亿光年才能到达地球。伽玛暴爆发阶段的辐射一般被称为瞬时辐射,而爆发结束后在更低能段(如X、光学、射电)持续更久的辐射一

中国科学家证实双中子星合并直接产物不仅是黑洞

   4月10日21时,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位于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M87星系,其质量非常巨大,大约是太阳质量的35-65亿倍。然而,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恒星级的黑洞(数倍到几十倍太阳质量)。天文学界认为,这类恒星级的黑洞一般来源于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的剧烈塌缩或两个致密天体(如两

云南天文台确定GRB-130925A-X射线余辉热成分轫致辐射起源

  近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刘杰英和研究员毛基荣的研究成果。他们对超长伽玛射线暴源——GRB 130925A余辉的X射线热辐射起源进行了理论解释,认为该源10 keV以上的热X射线辐射起源于富金属/尘埃星风中的热轫致辐射过程。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最为剧烈的爆发现象

科学家证认出新的引力波事件光学对应体

  一个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意大利国立天体物理研究院、贵州大学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在短时标伽玛射线暴(简称短暴)GRB 070809中新发现一例千新星候选体,该工作已被《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  中子星并合过程不但产生强的引力波,也可能产生伽玛暴、千新星(也

美国宇航局监听到黑洞诞生的“啼哭”

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网站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确认了一次新的伽玛射线暴,这是有史以来最“明亮”的伽玛射线暴观测记录,伽玛射线暴作为宇宙中最强大的能量释放之一,其一直以来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而本次发生的伽玛射线暴则进一步挑战了关于大质量恒星爆发的理论,而伽玛射线暴形成的机制依然并不十分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5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彭齐亚斯(Arno Penzias,1933-)(左一)和威尔逊(R.W.Wilson)(左二)无意中发现了大爆炸理论预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他们本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线进行射电天文学的实验研究,但因不断受到一个连续不断本底噪声的干扰,使得实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精确探测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

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观测迄今最亮伽马暴示意图 中科院供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北京时间3月29日凌晨2点,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与全球40余家科研机构联合发布对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GRB 221009A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显示,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

伽玛光源及关键技术与伽玛核物理研讨会召开

  6月23日至25日,强激光驱动之伽玛光源及关键技术与伽玛核物理研讨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召开。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在会上说,高能所在这方面有研究基础和加速器基础,将继续与各位专家交流合作,组建队伍,组织项目申请。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上,与会人员就国际和国内部分康普顿背散射射线源装置和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现

短伽马射线暴的准周期振荡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Cecilia Chirenti和合作者报告了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它们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为研究伽玛射线暴事件的性质提供了机会。相关研究1月10日发表于《自然》。 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的碰撞,有时会在

费米望远镜以新方式扩大暗物质搜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费米太空望远镜已开始利用全新方法扩大对暗物质的搜索,并进一步限制了暗物质粒子可能的特征。   暗物质在宇宙尺度上影响了宇宙的历史,但它的寻找过程甚是艰难。对于人类来讲,它实在很“暗”:我们根本看不到暗物质发光,也看不到它辐射其他粒子,

人类迄今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纪录被刷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53.shtm 中新网南京6月27日电(记者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7日消息,该天文台科研人员领衔的国际团队证认出了迄今为止人类探测到的最剧烈光学紫外耀发。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天

科学家利用快速射电暴精确验证爱因斯坦弱等效原理

  恰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问世100周年之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于12月23日以“Editors' Suggestion”(主编推荐)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能时域天文团组首席研究员吴雪峰和助理研究员魏俊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高鹤

中国首台全自动望远镜落户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

  3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与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安德鲁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全球伽玛暴与瞬变源观测系统第四号观测站(BOOTES-4),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落成,标志着国内首台专业级程控自主天文台建成。西班牙驻广州总领事卡洛斯·莫拉乐斯、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

科学家揭开“长短暴”起源之谜

  现代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可见物质质量的73%以氢原子的形式存在,25%以氦原子的形式存在,剩下大约2%则由其他元素组成。现有的观测研究还发现氢、氦以及少量的锂来自宇宙诞生初期的大爆炸核合成过程,更重的元素例如碳、氧、氮、硫、铁等则是在恒星内部通过核反应产生的。然而,比铁更重的元素(即超

千年一遇伽马暴,带来更多宇宙谜团

距离银河系24亿光年外的一个盘状星系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爆炸喷射出的物质形成了极其狭窄、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这使它释放的能量如同一束激光,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照射出来,而我们的地球恰好在这个方向上。世界时2022年10月9日下午1点17分,这束闪光以伽马射线暴发(伽马暴)的形式造访了地球,

费米望远镜以新方式扩大暗物质搜索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费米太空望远镜已开始利用全新方法扩大对暗物质的搜索,并进一步限制了暗物质粒子可能的特征。    暗物质在宇宙尺度上影响了宇宙的历史,但它的寻找过程甚是艰难。对于人类来讲,它实在很“暗”:我们根本看不到暗物质发光,也看不到它辐射其他粒

普通天文望远镜也能观测黑洞-借助宇宙引力透镜效应

  目前,人类的望远镜无法直接观测遥远的黑洞。不过,借助宇宙的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或能够把普通的天文望远镜变成“黑洞望远镜”,从而观测研究黑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天文学家正在通过国际伽玛射线天文台(INTEGRAL)、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FERMI)和伽玛暴快速反应探测器(SWIFT),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

科学家首次发现来自长暴的千新星

GRB 211211A 的艺术想象 雷晗雨、陈静制图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张彬彬团队发现了一例观测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伽马射线暴GRB 211211A,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得出这一长伽马暴与千新星成协的证据,并原创性地提出了这一事件背后的特殊物理起源,指出其前身星可能为中子星—白矮星并合系统。

我国科学家发现首个磁星存在的证据

  双中子星并合会释放出强烈的引力波辐射,同时还会抛出大量物质。主流观点认为双中子星并合后的直接产物是黑洞,但也有理论提出双中子星并合会产生一颗质量更大的特殊中子星——磁星,其表面磁场比目前人类实验室能制造出来的最强磁场强上亿倍,并且具有极快的自转速度(周期为毫秒量级),即使其质量超过中子星质量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