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著名华人院士伉俪Cell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在果蝇感觉神经元中表皮来源的Semaphorin通过调节树突—基质粘附促进了树突的自我回避。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月4日的《神经元》(Neuro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华人科学家詹裕农(Yuh-Nung Jan),他的妻子叶公杼(Lily Yeh Jan)是这篇论文的合著作者。詹裕农和叶公杼二人是学术界著名的科学伉俪,在1996年同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离子通道。从他们实验室中走出了多位华人科学家,其中包括获得Science杂志“青年科学家奖”的时松海,哥伦比亚大学杨建,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智和北京大学饶毅等等。 2015年,詹裕农、叶公杼夫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突破,多篇论文发表在Cell、PNAS及Nature子刊上。3月,夫妇二人在PNAS杂志上发表了两项重要成果:开发了一种红外荧光蛋白酶报告子iProtease,证实其是在活体内成像蛋白......阅读全文

神经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神经生物学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新研究首次揭示抑制年龄相关的神经活动增加竟可延长寿命  doi:10.1038/s41586-019-1647-8.  在一项针对线虫、小鼠和人类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整个动物界

中美学者发现治疗瘙痒的新靶点

  最近,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陈宙峰博士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弄清了“感觉神经细胞是如何协力将皮肤瘙痒信号从皮肤传给脊髓,然后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的问题。他们的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科学家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阻止瘙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7月19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武汉大学人民医

关注机体疼痛 这些研究值得一读!

  有数据显示,慢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高达20%-45%。在我国,2011年慢性疼痛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竟有约80%未接受合适的镇痛治疗,许多人由于自身观念、经济状况等原因,遇到疼痛往往选择忍,甚至把能忍痛视作英雄和勇敢的表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改变,人们渐渐认识到,慢性疼

缓解疼痛的疗法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疼痛的缓解与治疗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PAIN:化疗为什么会导致疼痛?新研究找出解决疼痛新药物!  DOI: 10.1097/j.pain.0000000000001177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Pain》上的文章中,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LU)

苏州大学Science子刊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苏州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通过G蛋白介导刺激T型钙离子通道增强了浅表性疼痛(peripheral pain)。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7日的《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苏州大学医学院的陶金(Jin Tao)教

《科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成果

哺乳动物嗅觉可检测到二氧化碳得到首次证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发表了此项成果 2007年8月1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Detection of Near-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O2

三位著名华人科学家联手合作 Nature发布首发性成果

  瞬时感受器电位(TRP)离子通道 NOMPC 最初是在研究人员对共济失调和感觉迟钝的果蝇幼虫进行遗传筛查的过程中鉴别出来的,它是第一个明确与机械力传导有关联的TRP通道。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成果,利用单粒子电子冷冻显微镜解析了果蝇NOMPC的原初原子结构。这一结构表明,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生物谷7月份结构生物学研究进展一览

  1. 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政课题组从结构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机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免疫系统,被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在CR

华裔伉俪最新《Cell》文章解开神经研究未解之谜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詹裕农(Yuh-Nung Jan) 和 叶公杼(Lily Yeh Jan)夫妻是一对有名的华裔科学家伉俪,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发育,在本期《Cell》杂志上,他们通过遗传筛选发现了树突和轴突是如何形成截然不同构造的,这个问题是神经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但是之前科学

Science:微小RNA家族MiR-183控制机械性痛觉敏感性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在基础状态下对肌体具有保护性,它可以防止组织损伤。然而,它也是慢性疼痛的推手之一。目前还不清楚这两类痛是否受共同的机制调控。6月1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MiR-183 cluster scales mechanical pain

浙大基础医学院康利军研究组Neuron揭示致聋基因新机制

  跨膜离子通道样蛋白TMC1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前庭缺陷和人类家族遗传性耳聋,但其功能和分子机制存在很大争议。  1月25日,浙江大学康利军研究组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MC proteins modulate egg-laying and membrane excitability t

科学的力量:这个关键基因有望让人告别疼痛

  “你骨折过多少次?”一名记者问史蒂芬·皮特(Steven Pete)。  “天呐,我也不知道,” 史蒂芬笑了起来:“大概有70、80次吧。”这实属情有可原——史蒂芬是一名几乎没有痛觉的“怪人”,压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受过伤。史蒂芬是一名先天无法感知疼痛的患者  1981年,史蒂芬在华盛顿州的一个小

触觉如何被感知?清华科研团队《自然》发文揭秘

  日前,《自然》 (Nature) 期刊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由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李雪明课题组合作撰写的《哺乳动物触觉感知离子通道Piezo2的结构与机械门控机制》(Structure and Mechanogating of the Mammalian Tactile Cha

脑科学技术达人Karl Deisseroth

  Karl Deisseroth一次又一次地用他发明的新技术在脑科学(brain science)发展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   Karl Deisseroth在2004年有了第一个完全属于他的实验室,后来他发现那间实验室的前主人竟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Steven Chu)。“我搬

科学家首次用光照射脊髓控制身体运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神经科学家首次通过光基因学技术实现了对动物肌肉运动的控制。他们用蓝光照射清醒小鼠的脊髓,小鼠的两条后腿就都不能动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帮人们研究复杂脊髓线路是如何协调运动与感受过程的。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

浙江大学Nature子刊揭示泛素化调控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E3泛素连接酶CRL4ACRBN可限制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的活性,阻止癫痫发生。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2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仓勇(Yong Cang)教授,其主要从事

新冠病毒引起的嗅觉和味觉失灵是怎么回事?

  新冠病毒引起的嗅觉和味觉失灵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正在研究新冠病毒对感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持续多久,以及有哪些治疗方法。  新冠疫情初期,许多感染者都出现了嗅觉失灵,有些人甚至都没有其他症状。研究人员还发现,感染者可能会丧失味觉,或是无法感知辣味等化学刺激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被称为“化学知觉

颠覆传统观点,逆转疾病:Nature公布CRISPR重要成果

  在人体和小鼠体内,如果Tmc1-a出现异常,那么内耳中负责感应声波振动的关键细胞:毛细胞(hair cells)就会受损,从而造成耳聋。来自哈佛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剔除了该基因的突变拷贝,从而减少了小鼠听力损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0日的Nature

颠覆传统观点,逆转疾病:Nature公布CRISPR重要成果

  在人体和小鼠体内,如果Tmc1-a出现异常,那么内耳中负责感应声波振动的关键细胞:毛细胞(hair cells)就会受损,从而造成耳聋。来自哈佛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剔除了该基因的突变拷贝,从而减少了小鼠听力损失。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0日的Nature

重磅!|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

背根神经节参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背根神经节(DRG)属外周感觉神经节,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是躯干、四肢痛觉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具有传输和调节机体感觉、接受和传导伤害性感受的功能。痛觉产生过程中,背根神经节作为痛觉传入的初级神经元,在疼痛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达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与疼痛机制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及其受体是实现背根神经

投稿被拒,华裔科学家诺贝尔成果被抢发,科研如此艰难

  光遗传学(Optogenetics)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最大的技术成就,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注定会得诺贝尔奖的工作。  2019年9月24日,Ernst Bamberg、Karl Deisseroth、Gero MiesenbÖck,三人因在光遗传学领域的贡献而荣获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引文桂冠

华裔科学家诺奖级成果被抢发,科研竞速赛不相信眼泪

  光敏感神经元技术可能会推动医学领域的革命性进展。这项技术名叫“光遗传学”,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最大的技术成就。它有望用于治疗失明、帕金森症以及缓解慢性疼痛。此外,它还将广泛用于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大脑的工作,让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理解睡眠、成瘾和感知等行为。  因此,斯坦福大学的 Karl Deis

Nature子刊里程碑成果:“第六感”蛋白

  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摸到自己的鼻尖,这多亏了人体的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这种感觉是正常行动和保持平衡的基础,比如步行。  数十年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神经末端寻找介导本体感觉的关键蛋白,这种蛋白能够将肌肉拉伸转化为本体感觉的神经信号。现在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获

Nature子刊里程碑成果:“第六感”蛋白

  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摸到自己的鼻尖,这多亏了人体的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这种感觉是正常行动和保持平衡的基础,比如步行。  数十年以来,生物学家一直在神经末端寻找介导本体感觉的关键蛋白,这种蛋白能够将肌肉拉伸转化为本体感觉的神经信号。现在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获

宋源泉等发现Piezo离子通道抑制神经轴突再生的功能

  由于绝大多数成熟神经元并不具备再生能力,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常常导致难以恢复的严重后果。例如,当人脊髓因外伤受到损伤时,由于脊髓神经元无法再生,其功能无法得以修复,将导致脊髓损伤以下的身体部位瘫痪。最近一百多年,科学家们已经对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普遍观

浙大胡海岚团队同期刊发两篇《自然》 突破世界性难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神秘

Nature子刊:令人忘记疼痛的钙

  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了滚烫的炉子,立即的反应就是把手移开。虽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了解了在这种疼痛刺激过程中感知和应答的基本神经环路,但是其中具体的分子成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取得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发现,他们解析了线虫疼痛神经应答过程中的一种关键分子,并建立了这种分子的结构模

《Cell》发现“一箭双雕”的新型抗体

  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可同时阻断疼痛和瘙痒感觉的抗体。这种新型抗体是通过靶向神经元细胞膜中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sensitive sodium channel)来发挥作用。新型抗体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5月2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电压门控钠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