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随笔:基因并不决定一切

英国《自然》杂志是一本刊登科学论文的学术刊物。4月2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的封面是两名女性的剪影,一人站着而另一人坐在轮椅上。封面论文讲的是这对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姐妹不同的生命故事:她们一人罹患多发性硬化症,而另一人完全健康。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并不决定一切。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赛尔吉奥·巴兰兹尼说,虽然这对双胞胎的基因组相同,但由于后天不同的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了两人完全不同的结果。 近年,全球基因科学发展迅速,但公众对于基因的认识有走向偏颇的势头。此次研究,恰好是对这种偏颇敲响了警钟。 今年是首个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十周年。十年来,基因测序技术飞速发展。绘制首份基因组草图需要多国科学家联手,耗时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现在,一个小规模的研究小组可以在几个月之内以一两万美元的成本测出一份基因组。 技术的巨大进步导致基因研究工作在全球迅速铺开。目前这方面研究以发现某种疾病的致病基因为主。如去年澳......阅读全文

《科学》:科学家解码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当第一个隐藏在肥胖症背后的关键基因被发现后,科学家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不久他们便搔起了头皮。没有人——甚至包括发现这种基因的糖尿病专家——知道这种名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向着破译FTO蛋白质让人发胖的原因迈出了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对影响肥胖的FTO基因

《科学》:基因调节驱动进化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8月10日的《科学》杂志上的文章显示,他们通过采用新方法分析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而且对基因调节推动进化分歧有了新的了解。 之前完成的基因组测序工作显示,人类和黑猩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有99%是相同的。目前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是解释导致人和猩猩之间明显差异的原因。通常认为,如果

《科学》:基因编辑婴儿入选年度“科学崩坏”事件

  《科学》杂志每年会评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最为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夺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单细胞水平细胞谱系追踪技术”,帮助破获多起悬案的法医系谱技术、#MeToo 运动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贺建奎前两天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后,其主导的基

《科学》:毛发助科学家测定猛犸基因序列

丹麦和美国的科学家近日利用来自俄罗斯冻土带的十头猛犸(Mammuthus primigenius)毛发标本,成功拼凑出了猛犸的线粒体DNA序列。这一成果显示了毛发惊人的抗降解能力,以及它在获得远古DNA片断方面出人意料的有用性。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8日的《科学》杂志上。 领导最新研究的是丹麦哥本哈根

《科学》:科学家完成牛基因组测序

  有助于优质肉、奶生产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4月23日说,他们已完成了牛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生产质量更好的牛肉和牛奶。   在美国农业研究局和贝勒医学院的领导下,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以海福特牛为样品牛,历经6年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

基因科学,是否真能绕过伦理?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

《科学》焦点文章:细菌基因跳跃

来自美国奎格文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基因组研究院,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昆虫,线虫,以及其它真核生物内的细菌实际上比以往所认为的更频繁

“基因剪刀”助科学家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遗传学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于实验室小鼠中成功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这一研究结果不但将改良小鼠模型,还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复杂的遗传疾病。  基因驱动,即让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使它们的遗传率高于随机几率,即所谓的“超孟

科学家首次用“基因剪刀”编辑蜱虫基因

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基因剪刀”技术CRISPR-Cas9成功地改变了黑脚蜱的基因组。为了完成这一壮举,他们开发了一种胚胎注射方法,克服了该领域的主要障碍。2月16日,相关论文发表在《交叉科学》上。“尽管蜱类具有获得和传递一系列病原体的能力,但对它们的研究一直落后于蚊子等其他节肢动物,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遗

印度科学领袖支持转基因茄子

  印度民众抗议种植Bt茄子。  六家代表印度顶级科学家的机构(三家科学院以及一家农学院、一家工程院和一家医学院)已经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支持一项存在争议的计划——种植一种名为Bt茄子的转基因茄子品种。在今年的早些时候,这一旨在培育出一种能够抵御虫害的植物的计划在一场激烈的公众意见咨

《科学新闻》:基因体检,昂贵的鸡肋

  基因体检并不比传统的体检更优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比做基因体检重要得多  打着科学旗号开展基因体检业务的美国公司,正受到来自科学家的质疑。  美国国会日前开始对从事基因体检服务的商业公司进行调查。包括23andMe、Navigenics、Pathway Genomics等业界知

科学家发现作物增产基因

  东京大学大学院、冈山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从稻米中发现了可使作物增产的基因,他们将这种基因命名为“TAWAWA1”(日语中是形容果实等压得枝条弯弯的样子)。   研究发现,当这种基因的活动比较活跃时,水稻穗上枝条产生得就多,产米量也就增多;如果这种基因的活动变得不活跃

《科学》“长寿基因”文章终被撤销

  7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则撤销声明称,应作者要求,正式撤销美国波士顿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的一篇有关“长寿基因”的论文。  这篇论文于2010年7月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在基因组水平上对与长寿相关的DNA序列变异进行扫描,发现150个这样的变异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是否能长

德国科学家发现“吝啬基因”

  如果你有一位朋友从来都不请客,甚至都很少愿意AA制,那么你也不必太生气,因为这很可能与他的基因有关系。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4日报道,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吝啬基因”,这或许可以从遗传学角度解释小气鬼们为什么把钱包捂得这么严实。   德国波恩大学研究人员提取了101位年轻男性和女性

《科学》:首次发现调控人类睡眠基因

  为揭示人类睡眠谜团打开了一扇窗户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网站8月13日发布新闻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调控人类睡眠时间的第一个基因。该发现为揭示人类睡眠谜团打开了一扇窗户,无疑将对未来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14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睡眠是每个人每

德科学家发现长寿基因

  人类为何会变老?是什么决定人死亡的时间和原因?美国《每日科学》杂志13日报道,德国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水螅,偶然发现了与人类寿命有关的长寿基因。水螅是一种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老化速度极慢,因此一直是人类探索“长生不老”的重要研究对象。   水螅老化的迹象非常不明显,几乎可以说是“永生”的。

转基因之争:科学还是政治?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社会舆论中争讼最为激烈和持续的焦点话题之一,是一个普通人看似几乎插不上嘴的专业科学问题:转基因农作物应不应该商业化?   而有关转基因问题的论战,现在越来越异化为不同政治立场之间的纷争,乃至谩骂。它实际上已经完全脱离了最初的科学研究和食品安全范畴,沦为一场迷失了目标的情

《科学》杂志聚焦我国转基因争论

文章指出中国对转基因水稻的审查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   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激进分子向转基因作物及科学家发难》为题,报道了中国国内转基因研究及科学家陷入的舆论争论。   文章指出,作为中国培育、试验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先驱,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正成为反转基因激

科学家发现蚊子性别基因

  著名作家Rudyard Kipling曾写道,一些物种的雌性比雄性更加致命——对于埃及伊蚊(也被称为黄热病蚊子)而言这是千真万确的。只有雌蚊会享用人类血液,从而传播黄热病、登革热和其他一些疾病。但是如果你能够把所有雌蚊都变成雄蚊,那将会怎样?这是一项新研究提出的可能性——这项研究查明了一种能够决

《科学》:美科学家鉴别出抑制HIV病毒基因

美国科学家近日鉴别出了一个会影响某种抗体产生的基因,这种抗体能抑制HIV病毒。这一新发现有可能刺激产生新的HIV疫苗,从而在人体中产生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抵御HIV病毒。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5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197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

eLife:科学家发现抗炎性基因或是长寿基因

  我们会变老部分部分原因归咎于来自机体免疫系统的“友谊之火”,即炎性和活性氧分子可以帮助机体抵御感染,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分子对机体也会带来破坏,引发疾病、残疾等表现;然而CD33rSiglec家族蛋白被认为可以保护机体细胞免于炎性的附带损伤,来自加尼弗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就揭示了是否CD33rSigl

中国科学家揭示衰老基因机制

  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基于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基因研究,他们发现了一条会影响衰老速度的信号传导通路。新发现将有助于科学界加深对健康衰老过程的认识,并找到延缓这一过程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博士领衔的团队在实验室中观察了雄性秀丽隐杆线虫在衰老过程中

“转基因”标识-越接近科学越公正

  最近,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再度引起关注。一则是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审查要求通知》,提出禁止未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品种使用“非转基因”作为广告词,已经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品种,则不允许使用“非转基因”更健康、更安全等宣传语。紧接着,农业部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官员寇建平就提

瑞士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尽管对人类胚胎基因组进行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瑞士科学家Fredrik Lanner已经在全球首次对健康人的胚胎进行了编辑。Lanner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产疗法。   他将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们在早期发育

科学家用“基因剪刀”改良香蕉

  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31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非洲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以成功消除大蕉的香蕉条纹病毒的策略。这是一种基于“基因剪刀”CRISPR技术的策略,有望帮助改善大蕉的生长,并提高其产量。   香蕉及其近亲大蕉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而且是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一种重要主食类作物。培育

科学家研究发现“少眠基因”

  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只要睡五六个小时就能神采奕奕,有的人睡10个小时仍然哈欠连天?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少眠基因”,或许能解释个中原因。  德国慕尼黑大学时间生物学家蒂尔·伦内伯格和卡拉·阿勒布兰特领导这项研究。他们从爱沙尼亚、意大利等7个欧洲国家征集4260名志愿者,研究他们睡眠习惯与基

科学家用“基因剪刀”改良香蕉

   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31日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非洲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以成功消除大蕉的香蕉条纹病毒的策略。这是一种基于“基因剪刀”CRISPR技术的策略,有望帮助改善大蕉的生长,并提高其产量。  香蕉及其近亲大蕉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而且是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一种重要主食类作物。培育具有

我国科学家完成杜仲基因测序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获得杜仲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并解析了杜仲环境适应及胶生物合成机制。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然橡胶与石油、煤炭和钢铁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战略物资。杜仲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也是我国特有的产胶植物。在众多产胶植物中,杜仲产业化前景最大,极具开发潜力。近日,中国

科学家发现新的肥胖基因

  今年,有关“肥胖基因”的研究大有进展。据报道,日本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名为“ARIA”的基因与肥胖有关,若抑制该基因表达,即使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变胖。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如何拥有好身材、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有关“肥

美科学家警告慎用基因驱动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召集的一个委员会日前警告称,科学家尚未做好将一种可使特定基因在种群中快速传播的技术在野外施用的准备。换句话说,对“基因驱动”物种还需开展更多实验室研究及高度可控的田地试验,现在把这类物种如转基因蚊子释放野外用以应对寨卡疫情等挑战为时尚早。  科学家对基因驱动的研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