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远古大气含氧飙升陆地火山功不可没

与20亿年前相比,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水平出现了大幅增长,而陆地火山喷发很可能对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生命蓬勃发展的基础,科学家之前曾一直将大气变化归功于远古细菌。 氧气在地球大气中增多大约发生在25亿年前。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古细菌理论一直心存疑问,这是由于化石记录中蓝藻细菌的出现比这一时间还要早2亿年。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思,为什么这些细菌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使大气充满氧气。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海底火山喷发瓦解了它们的成果。 为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美国斯泰特科利奇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学家Lee Kump与克劳利市西澳大利亚大学的Mark Barley,对几条最新的线索进行了研究。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的改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精确地标定氧气产生的时间,其结果与大部分陆地的形成时间——距今约25亿年前——相互吻合。Kump和Barley怀疑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两位科学家对已经公开发表的火山沉积物......阅读全文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自然》:当前大气温室气体水平为80万年来最高

近日,两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分析了南极冰块中年代久远的空气泡,得出结论认为,今天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要比过去80万年间的任何时候都要高。相关两篇论文发表在5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图片说明:欧洲南极冰芯计划已接近尾声。(图片来源:Jon Lawrence, UNSW) 在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文:气候因素对人格特点的影响

  2017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发表题为“Regional Ambient Temper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ersona

《自然》:三价铁离子浓度决定地幔中热传导

图片说明:用金刚石压砧产生高压模拟地球内部压力 (图片来源:美国卡内基研究所,Alex Goncharov)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模拟深层地幔环境,发现两种主要地幔矿石中的Fe3+离子浓度决定了这一区域的热传导,而Fe2+离子的作用比预想

《自然》:全球变暖将会暂停十年

洋流的改变可能暂时性地抵消了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将开始“中场休息”,时间大约是10年。 这是全球首个十年期气候预报。德国研究小组声称,全球平均气温与正常水平相比仍将会持续偏高,但21世纪头7年所呈现出的气温不再进一步升高的势头,很可能还将再持续10年。 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

澳洲科学家荣获自然科研与腾讯的联合大奖!

  第二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于昨日揭晓,获奖者为澳洲流行病学家及公共卫生研究人员Joshua Vogel博士。Vogel博士聚焦于全球早产难题,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临床研究成果。

硬实力——复旦大学一天连发两篇Nature主刊

  2019年10月31日,《自然》(Nature)主刊发表两篇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重磅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费义艳团队合作研发亨廷顿病潜在新药鲁伯埙教授和学生丁澦副教授和学生费义艳副研究员和学生  亨廷顿病(或称亨廷顿舞蹈症)位列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认知

《Nature》7月最受关注的九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2年06

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日冕环”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志刚研究员、张东辉院士、杨学明院士合作,首次利用自主发展的目前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技术,观测到了化学反应散射中日冕环的现象,并结合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首次揭示了该现象所隐藏的反应动力学机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

中国科学家为植物在有氧条件下释放甲烷提供新的证据

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曹广民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徐兴良副研究员带领研究小组,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研究论文“Methane Emissions by Alpin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Qinghai–Tibe

1928 年2 月:发现拉曼散射

1921 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V. Raman)从英国搭船回国,在途中他思考着为什么海洋会是蓝色的问题,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促成他于 1928 年 2 月发现了新的散射效应,就是现在所知的拉曼效应,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都很重要。拉曼照片来源:Emilio Segré VisualArchives

拉曼光谱仪知识

  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戊子年)-1970)。印度物理学家,又译喇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1 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 V. Raman)从英国搭船回国,在途中他思考着为什

超硬核!复旦大学今天连发两篇《自然》主刊

  亨廷顿病(或称亨廷顿舞蹈症)位列四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精神异常等症状。由于引起该病的变异亨廷顿蛋白(mHTT)生化活性未知,无法靶向,传统依靠阻断剂以阻断致病蛋白活性的方法并不适用。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鲁伯埙与丁澦课题组(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

拉曼散射

1921 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C. V. Raman)从英国搭船回国,在途中他思考着为什么海洋会是蓝色的问题,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促成他于 1928 年 2 月发现了新的散射效应,就是现在所知的拉曼效应,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都很重要。 1888 年 11 月,拉曼(他的全名是 Chand

沈阳生态所在气候与碳循环敏感性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限制因子。基于模型模拟的研究表明,水分限制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的决定因子(Ahlstrom et al., 2014 Science, Poulter et

TheScientist:值得关注的基因组研究

  美国的《The Scientist》杂志是一本面向生命科学的学生、研究人员的杂志,与学术期刊不同的是,该杂志除了报道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外,还深入研究人员所关心的其他话题,如怎样进行职业规划、怎样用高科技创业等。其背后有全世界最优秀的专家团队――F1000(Faculty1000)的支持。近

最新研究显示土壤在减缓气候变化中有巨大潜能

  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清洁能源和有效清除大气中的碳。近日,由自然保护协会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首次将土壤在全球森林、湿地、农业和草原上的碳减排潜力汇总在一起,计算出全球土壤在碳储存方面的巨大潜力。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

江桂斌团队利用同位素指纹和二氧化硅实现颗粒物溯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批准号:91543104,91743204,91843301)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21825403)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倩、江桂斌课题组在细颗粒物溯源方面取得重要

比手机频率高出1000倍的宇宙辐射能量,是怎样的存在?

你听说过太赫兹吗?你能想象到比手机信号的频率高出1000倍是什么概念吗?这么高的频率波段究竟有什么用呢?2016年12月13日凌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新创办的子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正式上线,其创刊的首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等在南极的最新观测

《自然》发表报告称中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全部的数据也在《地球系

专家:仅看碳排放总量就指责中国不公平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了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报告《维持全球升温低于2℃的挑战》。该报告公布了丁铎尔中心“全球碳计划”年度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数据,全部的数据也在《地球系

我国科学家在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590802)等的资助下,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团队开展了HF–HF振动传能的全维量子动力学理论研究,并发现该体系与一般的传能规则相违背。研究成果于10月11日以“Breakdown of Energy Transfer Gap Laws Revealed by

Nature杂志11月17日精选文章一览

  【1】封面故事: 大麻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doi | 10.1038/nature20153  大麻合法化已成为美国的一大热议话题,据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在欧洲寻求专业毒瘾治疗的人群中,大麻已取代海洛因成为这一人群最常用的非法药物。但是,关于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中的神经活性物质)如何影响神经网

十年期气候预测模型仍存争议

图片来源:JASIEK KRZYSZTOFIAK/NATURE   在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工作,Doug Smith发表了一份详细的预测——在未来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气候将如何变化。他和同事预测,全球变暖在经历短暂的停滞后,速度会显著加快,在几年内,世界气温将会突破有记录以来的

Nature Physics:超离子态研究方面取得最新成果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孙建教授和王慧田教授等人利用晶体结构搜索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预言了氦和水在高压下可形成稳定化合物,并发现这些化合物在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会出现多个超离子态。他们的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氦的化合物,以及行星内部结构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

为什么你吃的食物变了味道

  为什么小时候爱吃的东西长大后味道却变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物正在发生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农作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左右夹击,也改变了农作物和海产品的营养成分。人们正在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盘中餐。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植物蛋

Nature: 本月亮点研究Top10

  日前,Nature网站公布了2013年7月9日 ~ 2013年8月8日前十位亮点排名,裸鼹鼠抗癌能力揭秘、肠道中的噬菌体、指甲控制指头分列前三,其余7个分别是:海洋的长期气候效应、与白血病有关的融合蛋白、石墨烯及其他类似材料的研究、通过对运输蛋白的控制来选择营养物、北半球森林水利用效率大大增

土卫六的氮气或由陨石撞击形成

  日本研究人员在5月9日的英国《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指出,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大气中的氮气,可能是40亿年前陨石和彗星等天体多次撞击该卫星后形成的。   土卫六拥有以氮气为主要成分的浓密大气,这一点与地球相似,在太阳系的卫星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山地汞诱捕效应”

  全球地表面积约有27%为山地(广义,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而且全球有将近22%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地区。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山国家,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的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其中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0%。因此,与

《自然》:最新研究重塑地球大气形成理论

地幔中氩原子的运动速度比之前想象的要慢得多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地幔中的氩原子的运动速度比之前想象的要慢得多,它们被牢固地“捆绑”在地幔矿石中,甚至是火山活动也难以将它们“驱逐”出来。这与现已广泛接受的观点——气体从早期地幔中逃逸出来形成大气大相径庭,将促使科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地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