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常具有以下通式。见图2-4。其中,与酯基对应的羟基化合物R1OH往往是弱酸性,R2是甲基,R3是氢或者是一个易于被化学或生物方法断裂的基团。对于氨基甲酸酯整体而言,结构上的变化主要在酯基上,一般要求酯基的对应羟基化合物具有弱酸性,如烯醇、酚、羟肟等;结构的另一个可变部分是氮原子上的取代基,氮原子上的氢可以被一个或两个甲基取代,也可以被酰基取代。根据结构的变化,可以将氨基甲酸酯划分为四种类型:N,N-二甲基氨基甲酸酯、N-甲基氨基甲酸芳基酯、N-甲氨基、甲酸肟酯、N-酰基(或羟硫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大多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但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只有少数涕灭威、灭多虫等甲氨基 甲酸肟酯例外。实验材料蔬菜水果试剂、试剂盒丙酮NaCl溶液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甲醇仪器、耗材具塞锥形瓶抽滤瓶凝胶色谱柱分液漏斗馏分收集器实验步骤一、测定方法综述 目前我国应用于果蔬上氨基甲酸酯......阅读全文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实验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             实验方法原理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常具有以下通式。见图2-4。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残留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常具有以下通式。见图2-4。其中,与酯基对应的羟基化合物R1OH往往是弱酸性,R2是甲基,R3是氢或者是一个易于被化学或生物方法断裂的基团。对于氨基甲酸酯整体而言,结构上的变化主要在酯基上,一般要求酯基的对应羟基化合物具有弱酸性,如烯醇、酚、羟肟等;结构的另一个可变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   1、标准体系:   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相关的标准按照内在联系,形成标准体系。我国的农产品标准,从无到有,目前已形成了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检验测试等一系列标

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目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很多,其中以色谱技术为主。常见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新兴色谱技术如免疫亲合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既具有气相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1],可同时、准确、快速

顶空固相微萃取检测苹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法检测苹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摘 要:为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苹果中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呋喃丹、抗芽威和西维因7 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对HS-SPME 萃取条件和GC-MS 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005~1mg/L 的质

食品"缉毒"技术综述(一)

食品、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及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非法食品添加剂等等,都在严重挑战着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此外,作为食品、农产品出口贸易大国,我国频繁遭遇贸易性技术壁垒,屡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检测技术的角度对我国相对薄弱的样品制备、农残多残留检测

固相微萃取测定茶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固相微萃取_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_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摘要: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 SPMEGC)建立了检测茶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脱亚硫酰基氟虫腈、硫化氟虫腈、氟虫腈砜、酰胺氟虫腈)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中采用85 m聚丙烯酸酯( PA)萃取头, 萃取温度为60 , 萃取缓冲体系

青岛市民吃西瓜疑似磷中毒 水果如何做好农残检测?

  据媒体报道,青岛市12位市民吃西瓜三分钟后出现两眼发花,舌头发麻的症状,疑似磷中毒。据介绍,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广泛、用量最大的杀虫剂,主要包括敌敌畏、乐果、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短时大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一系列伤害。  平度明村的西瓜种植户吴先生表示,西瓜的毒性来源于瓜农施用过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因为农药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农药残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质量提高,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农药残留量已经成为重要的检测指标,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撑。形

检测蔬菜残留农药有哪些方法?

实验原理:目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检测法。其中生化测定法中的酶抑制率法由于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列为国家推荐标准方法(GB/T 5009.199-2003),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定性初筛

气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当前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扔是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3 类杀虫剂,特别是有机磷类杀虫剂仍在生产上起主导作用,更是菜农首选使用的一类杀虫剂。   在土壤中连年使用某种农药,虽然土壤中农药的残留,一般不会

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化学合成农药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无疑在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方面发挥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加以改进和发展起来。经典的液相色谱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色谱技术,气相色谱相比,它却经历了半个世纪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20世纪60年代末,经典的液相色谱才发展成高效液相色谱。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后,高效液相色谱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农药残留的处理方法和降解技术研究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主要生产资料,对保证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改 善农民生活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我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到2005年,水果面积占世界的46%,产量占世界的36. 7%,苹果和梨的面积和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

气质联用仪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随着气体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气质联用仪器分析方法也提出了相当高要求,也就是电子工业中标准气体对于气体纯度要求越来越高,气体的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一般分析很难达到衡量杂志要求标准。近年来技术发展迅速,分析具有一定灵敏度,样品量、分析速度加快、分离和鉴定也有很多有点,技术应用范围也在涉

点亮食品安全灯塔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召开

  2018年4月9日,CBIFS2018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召开第一天,共由一个主论坛和五个专题论坛组成,36名专家围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检测技术、实验室建设及装备技术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分析测试百科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欣赏大会

凝胶色谱净化液相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肉中的甲奈威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结合同位素稀释定量方法,建立了肉中甲奈威残留量测定方法。样品经丙酮和石油醚提取,凝胶色谱(GPC)净化,经HSS T3色谱柱(100 mm x 2.1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溶液-乙腈(6/4,体积比)为流动相,0.3 mL/min等度洗脱,采用电喷

农残仪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测定

农药中毒事故大多集中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高毒杀虫剂。随着仪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直接光谱分析法等一些新的分析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食品中的农残检测。近年来,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及最适条件的研究都已十分充分。农残仪在农药残留的测定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喷洒一定浓度的敌敌畏

固相萃取与固相微萃取比较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是一种基于液-固分离萃取的试样预处理技术,由柱液相  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是一种基于液-固分离萃取的试样预处理技术,由柱液相色谱技术发展而来

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

  摘要:综述了目前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保、农业、林业等行业标准方法,指出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污染物的检测,而农业和林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营养元素及其有效态、理化指标的检测。针对现行标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检测的土壤污染物种类少、部分方法先进性不足、土壤环境监测的

中国土壤环境监测方法现状、问题及建议

摘要:综述了目前中国现行的土壤环境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保、农业、林业等行业标准方法,指出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污染物的检测,而农业和林业标准方法侧重于土壤营养元素及其有效态、理化指标的检测。针对现行标准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检测的土壤污染物种类少、部分方法先进性不足、土壤环境监测的基础

CFAS 2017精彩继续 12位专家齐聚大会报告下半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7年6月1日,第六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网相关报道:CFAS 2017在京开幕 共享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前沿技术)。上午的6场大会报告过后,1日下午的会场,又有12位专家分别带来精彩的大会报告。军事医学科学院 杨瑞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