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区域气候模式逐步走向现实向“地球系统模式”发展

12月初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利马气候大会上,谈判一如既往地艰难推进。最终,参会196个国家和地区拿出了一份只有四页纸的协议。虽然成果“单薄”,中国代表团还是表示了欢迎,认为该协议为明年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签署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奠定了基础。 对于国际气候谈判而言,无一例外是政治主张的延续与博弈,但背后却有着严谨持续的科学研究支撑。12月5日凌晨,北京师范大学地标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文杰飞往秘鲁,参加正在举行的利马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 作为非政府组织观察员,董文杰负责起草谈判文件的构成部分。会上,政府代表团成员但凡遇到科学细节上的问题,都会在微信群里找董文杰讨论。这就是科学家的作用:永远在幕后,却很关键。 热门中的热门 董文杰说,气候变化预估首先必须回溯求证,也就是说要让别人相信,科学就要先推算过去,否则任何预估都缺乏说服力。 在一次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边会上,欧盟气候变化秘书长问中国代表团,关于气候变化的......阅读全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吕达仁刘毅刘宇:追踪碳足迹

  吕达仁院士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和外国专家交流 资料图片  CFP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艰难地通过了《巴黎协定》。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曾说: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中国既要负责任,也要争取平等合理的发展权。   最有

《气候变化应对法》要彰显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建立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气候变化应对事业全民化,  ●公众参与,已公认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气候变化属于环境问题,并与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同根同源,公众参与应当在《气候变化应对法》中得

扎根西部 创新发展

          记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兰大在融入西部的发展中即将迎来百年校庆。   作为兰州大学众多科研

王会军院士最新解答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摄氏度。  即便如此,近十几年平均气温走平、西欧北美寒冬等“事实”正成为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理由。  就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举行的“杨钟健—裴文中”学术讲坛上,中国科学院

气候变化究竟会对森林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研究界的重点关注对象。气候变化究竟会对森林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副教授毛建丰告诉《中国科学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森林可能在数年间由于不适合气候变化带来的病虫害而被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0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低碳发展目标任务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看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如意算盘

   10月8日,刚刚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在美国耶鲁大学召开记者会时批评特朗普政府,直言其怀疑气候变化学说是“愚蠢”的。  纵观诺德豪斯的学术生涯,他有多次“怒怼”他人的经历。40余年前,一次质疑让已经享誉经济学界的诺德豪斯首次同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在科学争论中推进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南京市区道路上拥堵的机动车。“低碳”成为2010中国科博会的主题  气候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哪个大?气候变暖对人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利用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可信度有多大……  这些有关气候变

美预测区域气候变化初试“挂科”

在模拟秋季降水时(上左),一个区域模型总是太“湿”;当模拟每日最高温度时(右),它又太冷。图片来源:P. RACHERLA、D. SHINDELL、G. FALUVEGI/NASA GISS  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正侵袭着地球,那么具体区域的情况又如何呢?气象学家承认,这很难说。科学家

符淙斌院士:坐看风云际会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   南京大学东南楼,70岁的符淙斌院士的新办公室简约而素净。这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学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满眼的花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透着江南特有的气息,冬青、雪松的深绿伴着银杏树的深黄,杂着腊梅花初吐的暗香,还有不远处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

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研讨会在新疆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三届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刘昌明院士、曾庆存院士和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十余位海外学者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就全球气候变化对新疆水资源影响以及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受损生态系统重建

各国专家寻良策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多地频发

  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6月28日至29日,“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学术研讨论在北京郊区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近千年气候变化研究》第四课题“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组织。会议由课题负责人、LASG副主任周天军研究员主持。来自课题的研究骨干和研究生20余

美发布新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气候模式

CESM模拟气候的复杂性。  近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发布了新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气候模式。运用该模式,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气候变化问题。  这种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将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下一期评估报告所使用的主要的气候模式之

中国批复应对气候变化首个国家专项规划

  中国政府19日表示,中国将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中国国务院19日印发《关于国家应对

林而达:IPCC如何开展农业研究

   背景资料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的跨政府组织,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推动了气候公约的谈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冬季雾霾严重也有极地气变的份

  雾霾已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焦点。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体现出党和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信心。解决雾霾问题要靠科学施策,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成为治霾的关键。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系王育航教授牵头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地北冰洋

PM2.5的监测标准

  监测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构建强大科技支撑体系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

极端天气频现 雾霾笼罩城市 怎样应对气候变化

金沙江上游雪山群雪线上升,冰盖萎缩和消融明显。   夏季高温热浪刚过,东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又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随后台风频繁生成和登陆,而各地雾霾天气更是不时发出高级别预警。越来越多的城市、城镇正在遭到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不断推进的城镇化也在加剧气候变化,因为城市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主

美国农业部呼吁提高农林业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上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两份报告,在综合诸多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文献基础上,对美国农业和森林业应该采取的调整战略进行了分析。 这两份报告在分析了美联邦各机构、大学、非政府组织、工业领域、民族以及私营部门的逾1000份研究成果之后称,气候变化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美国农业部下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通过验收

  10月15日,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葛全胜研究员、邵全琴研究员、张仁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董文杰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南京大学陈镜明

2007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作十七大报告时,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中国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出现“拐点” 中国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二氧化硫、化学

科技部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科技部已在相关科技计划中落实中央财政经费近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据悉,科技部在支撑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科技计划中安排了上百个项目和专题研究,加大了对节能、新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污染控制、气候变化等领域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的支持力度

地质地球所揭示末次冰消期东亚海洋变暖超前陆地机制

  5月29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吕厚远研究员学科组与国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末次冰消期东亚海洋、陆地气候转暖不同步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2万年来,全球气候从寒冷的冰期向温暖的间冰期变暖过程中,在东亚地区,海洋变暖超前陆地气候变暖约3~

提高海岸带响应气候变化的韧性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原本冬季南归的很多鸟类或将变为“北漂族”。该研究指出,作为濒危物种代表之一的丹顶鹤,在过去30年内已经在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92%的越冬范围。可见,气候变化已显著影响到我国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侯西勇表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