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道德规范:署名乱象仅是冰山一角

“仅仅是论文的署名问题,国内的学术期刊就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前不久被查出的论文抄袭事件,作者之一的某科学家,就以‘不知道被署了名’为说辞,别人也无法查证。” 4月5日,在中国科协举行的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陈运泰丝毫不掩饰对国内学术论文署名问题“乱象”的无奈,并称之为“一锅粥”。 其实,署名上的混乱,仅仅是学术不端表现在科技期刊上的“冰山一角”。 从事科技期刊工作多年,颜帅把学术不端分了四类,“一是抄袭,二是数据造假,三是不当署名,四是论文拆分”。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驱动。 在此问题上,中科院院士唐守正有切身感受。 “我的学生完成了一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成果还很快推广到了其他领域”,但令唐守正不理解的是,这名学生把本来一篇论文就可写完的内容,非要拆成了三篇写。然而,学生的回答很简单:“以后晋升职称的时候,会要......阅读全文

李曙光何传启:科研诚信入教材 补科学道德短板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译的《科研诚信》一书,将成为众多高校科研诚信课程的教科书,第一版印刷定数就突破了3万册。这本书详细讨论了师生关系、署名与同行评议、合作研究、科学记录保存等科学道德规范的细节问题,与人体在生物医学实验中的应用等科学伦理问题。在我国,科学道德规范缺乏系统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中国科协:抵制学术不端,将商请有关部门打击“黑中介”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就《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答记者问  近年来,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自2016年“科技三会”召开以来,绝大部分科技工作者都坚守良好的道德操守,潜心研究、奋勇争先,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稳居世界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但也发

中国科协千余科技期刊联合签名加强科学道德规范

  4月10日,中国科协在京举办“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活动。全国学会秘书长,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负责人以及科技界有关专家等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强化自律意识—中科院院士对科学道德问题的思考

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中科院院士对科学道德问题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长期以来,广大院士献身科学,爱国奉献,为我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个别院士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发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院士不

《诺贝尔奖的启示》出版:从诺贝尔奖看我国的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的启示》,吕淑琴、陈洪、李雨民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48.00元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历史,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中国本土无一人上榜,这不能不成为国人心头之痛:中国离诺奖到底有多远?与此同时,也有人发出质疑——诺贝尔奖对中国真的重要吗?  在《诺贝尔

中国科学院学部2020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汉召开

  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2020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数十位相关院士专家莅临会议,共谋我国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裴钢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表示,自2011年起,道德委员会每年主办科技伦理研

科技期刊打响诚信“保卫战”

  我国的科技期刊超过5300种,占全国期刊总数的一半多。  用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的话说,“科技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员得到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  但近些年,科技期刊似乎成了学术不端的“众矢之的”。  在浙江大学担任校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专访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优化学术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示,要优化科研管理环境,落实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改革科研院所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机制,消除科研院所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弊端,实行有利于开放、协同、高效创新的扁平化管理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励创新、

杨乐:科学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国学术界的未来

——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系列报道之二   10月6日下午3点,91岁的师昌绪走进北京蓝旗营附近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和中国科协及教育部的工作人员一起讨论自己一周后在“全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上的发言。   在座位上坐定,老先生掏出身上揣着的已修改过四五遍的手写稿:两个版本,一个2

三院士谈科学道德:遵守一条“红线” 珍惜学术声誉

  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同学们要遵守一条‘红线’,加强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学者的清醒与自律,成为弘扬科学精神的坚定实践者,成为诚信为人的典范和社会良知的引领者。”在14日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

美国学术界关注中国科学道德问题

  “我相信,永远不可能杜绝有人恶性造假,但通过教育,大部分人都会遵循基本原则。”——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王小凡  与中国科学院一样,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也要举行一次院士大会。但在今年4月举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上,却有一个特别举措:一批美国科学院院士聚集在一起专门召开半天会议,

中国科协要求科技工作者严于律己严格执行《自律规范》

  2015年以来,我国科技界接连遭遇国外出版集团较大规模的集中撤稿,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我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受到直接冲击。为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中国科协研究制定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

陈凯先院士到上海技物所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

  7月12日上午,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应邀至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报告会由所党委书记郭英主持。沪区纪委副书记唐铮,该所中层干部、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组长、35岁以下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约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中,陈凯

中工院院长李晓红: 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科学家应坚持学术行为标准,做‘大写’的人,为社会树立良好的榜样。”9月21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在中国工程院“守正扬清”主题宣讲会上作主题报告时说。  事实上,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观点。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台下坐着的是23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了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端正学术风气,

资源匮乏、与实践脱节:科研诚信不足凸显教育缺位

   2018年以来,大规模撤稿事件、学术造假等重大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震动了科学界甚至整个社会,严重损害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也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如何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日,来自科技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专家代表聚首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

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治本之策

   2018年以来,大规模撤稿事件、学术造假等重大学术不端事件频发,震动了科学界甚至整个社会,严重损害了中国科学家的形象,也产生了恶劣的国际影响。如何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日,来自科技界、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专家代表聚首由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

徐匡迪:科学殿堂不容玷污

论文署名缺乏规范是当前学术界的一大痼疾。唐春成绘良好科学道德风尚的形成需全社会付出努力。李二宝 绘  徐匡迪简介  徐匡迪院士是冶金领域著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被英国皇家工程院、瑞典皇家工程院、美国工程院和俄罗斯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在京召开

  今天,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主持报告会,李晓红、邱勇

张启发院士谈科学道德:把科学当成使命来做

   “我们为什么要做科学?为什么要做学术?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种说法是,做科学研究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是一种高品位的说法,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然而,另一种说法却是,做科学研究是为了发文章、毕业、找工作。估计在座的学生中得出后一个答案是大多数人,得出前一个答案的是少数人。”  9月1

学术失范缘何屡禁不止 代表委员议学术道德建设

  坚守学术道德就是保护学术生态——两会代表委员共议学术道德建设   两会伊始,刚刚就造假事件作出处理意见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代表数度严正指出:浙江大学对类似事件将“出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术不端的人”。   一个屡屡成为公众焦点的话题,却又屡屡发生,这不能不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

陈越在微生物所作科学道德规范讲座

  4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局副局长陈越博士,为研究所科研骨干作了一场题为“弘扬科学道德反对学术不端”的科学道德规范讲座,微生物所所长黄力研究员主持会议。   黄力在会上强调,科研诚信问题关系到一个科研人员的科学生命,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该

韩启德:求真之心重一分 名利之心轻一分

  2013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到会致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力学家郑哲敏院士,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杜祥琬院士作宣讲报告。   韩启德在致词中指出,科学

优化学术环境:学会从哪下手

袁江洋洪净  学会作为学术共同体,在优化学术环境、学风道德建设中具有主力军的作用,建议各学会在该项工作的建设中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积分,建立学风道德建设定期培训机制,借此努力营造在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社会服务、文化传播、国际交流的各个领域务实创新、引领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科学界如何面对批评:从“我们恨化学”说起

  《纽约时报》著名记者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曾写过一本畅销书《批评官员的尺度》,借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讨论公众和舆论批评政府官员的言论自由问题。言论自由无疑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例如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都旨在保护言论和出版等自由权利。那么当批评言论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学者有德 行者守端

  导读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科研诚信是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历来重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基金委有一支专业化的监督队伍。监督委员会为营造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学术生态发挥了积极

杨卫: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的讲话  杨卫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从2013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先后两次召开过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今天我们再次召开通报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报基金委在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工作,二是通报近两年

朱邦芬院士:处理学术不端须明法明纪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许多学术不端问题,除了研究者道德品质缺陷外,也存在不懂或不重视学术规范的问题。”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如此表示。  朱邦芬告诉在场师生,学术不端不仅破坏正常科研秩序,损毁科学界和科学家的社会公信力,也将使社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研诚信建设如何发力?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对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实化、细化。其中,《意见》提到要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在后学院科学时代,要建设这一新格局,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凸显科学共同体在

王扬宗:文化、制度与中国科学发展

  ●功利主义科学观以工具主义、技术主义为主要特征,自培根以来就大行其道,科学被视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与科技有关的制度是近代科学发展以来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科学传统与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中国所固有的,制度的移植和建设较之知识和技术的引进复杂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