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半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近15年来最好

记者日前从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报告中获悉,2015年上半年全国86%的地区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正常偏好等级,较去年同期增加9%。全国陆地植被生态质量为近15年来最好。 评估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水热条件较好,特别是北方地区降水量达近15年最多,十分有利于陆地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然而,今年进入7月以来全国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大部降水偏少3~8成,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出现旱情,对陆地植被生长十分不利。预计秋季,我国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降水偏少2~5成,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出现低温阴雨,气象条件仍不利于植被生长。因此,气象部门提示,今年下半年要重点防御洪涝和干旱等灾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防止生态质量下滑。 ......阅读全文

华南植物园揭示南亚热带地区降水变化对土壤微生物影响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道,全球降水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南亚热带地区降水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干季降水次数减少、雨季强降雨时间频发。降水格局的变化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目前,降水格局变化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

土壤氮转化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获进展

  氮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重要元素,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子。参与土壤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内在驱动力。而降水季节变化同样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研究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将为进一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土壤氮转化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取得进展

  季节降水变化日趋严峻,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组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氮素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子。因此,参与土壤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内在驱动力。研究亚热带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将

碳循环模拟和数据同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模型数据融合方法和多模型集成分析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时空变化的有效手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何洪林研究小组应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CERN)长期动态监测数据,结合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模型数据融合方法,取得一

沈阳生态所在气候与碳循环敏感性关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限制因子。基于模型模拟的研究表明,水分限制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的决定因子(Ahlstrom et al., 2014 Science, Poulter et

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博士陈洁在副研究员刘卫和研究员申卫军的指导下,对土壤氮转化功能微生物对季节降水变化响应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前沿微生物学》。  参与土壤氮循环的功能微生物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内在驱动力。研究森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对降水格

北方植被防风固沙能力明显增强

  4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2000—2018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实现跳升,2018年达2000年以来最高。2018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充足,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整体偏轻,气象条件有利于草原、森林等植被和农田作物生长,全国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8.2,

大气降水研究发现偶数汞同位素新特征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玖斌等在建立高效浓缩提纯淡水汞方法的基础上,对加拿大中纬度2010年全年大气降水汞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但检测到与以往实验推测结果完全相反的正的奇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还首次发现了异常的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的偶数汞同位素非质量分馏(△200Hg),且△200Hg最

青藏高原所等揭示藏东南地区大气汞湿沉降特征

  大气汞湿沉降是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认知大气汞湿沉降特征对于准确评估大气汞沉降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合作,基于TRAP Himalayas(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

研究揭示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森林生态与模拟研究组研究员黄建国等在亚热带森林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树木生理学》上。 树干是碳的主要储存器官,而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树干木质部如何形成,且什么因子驱动其形成,至今无文献报道。科研人员等利用微

研究揭示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

  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森林生态与模拟研究组研究员黄建国等在亚热带森林马尾松木质部形成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树木生理学》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树干是碳的主要储存器官,而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树干木质部如何形成,且什么因子驱动其形成,至今无文献报道。科研

我国揭示不同群落C3和C4灌木水分利用的季节变化规律

  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决定着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有关未来气候变化的诸多研究预测表明:全球多个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会增加,区域降水模式也会发生变化。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荒漠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植被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图1. 2015年和2016年三个群落土壤

华南植物园降水变化影响土壤微生物研究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格局变化会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要的生态后果。土壤微生物对于亚热带森林的巨大碳库有着显著的反馈作用,但当前研究在关于微生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认识方面较为缺失。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依托鹤山站常绿阔叶林模拟降水季节变化控制试验平台,

环境“监测”和“检测”傻傻分不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其中水环境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那么环境“监测”和“检测”有什么区别吗?本章水质在线监测仪厂家来和大家一起了解环境监测和检测问题。   环境监测是一种行政行为,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是行政机关或其下级监测机构的法定职责。然而环境检测是一种

大气所揭示不同纬度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

  全球季风区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季风的异常活动伴随出现的洪涝和干旱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火山活动作为自然外强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够通过喷发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产生冷却作用,减弱全球水循环。因此理解火山爆发对全球季风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生态修复扩大绿色版图

修复前的银川鸣翠湖银川鸣翠湖修复后成为百万只大型候鸟的栖息繁育之地修复前的杭州胜利河修复后的杭州胜利河美食街一景  生态修复织就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网,使神州大地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据最新报道,10多年来,国家在三江源地区投入100余亿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境内草地、林地长势趋好,

科学报告:研究找到黄土高原固碳增加主因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证实,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的主要原因,八年间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量增加了96.1Tg(百万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布于《自然》旗下的《科学报告》。   据介绍,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组,联合遥感地球所吴炳方课题组,将遥感监测和生态系

中国科学家发现:亚洲沙尘暴两千年前主因已为人类活动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成的团队于北京时间20日发表最新成果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两千年前,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陈发虎表示,目前,中国对过去

科学家利用天文台研究原始空气污染情况

  325米高的亚马逊高塔天文台 图片来源:REUTERS/BRUNO KELLY  受到强风和太阳无情的摧残,Jürgen Kesselmeier在1月份花了两个小时才爬上一段位于骨架状的4米宽铁塔内的楼梯。随着他越爬越高,潮湿的森林地面发出的气味逐渐消散,而风力变得更加强劲。当Kesselmei

地表径流对荒漠灌丛生境土壤水分空间特征产生影响

  土壤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对降水入渗和地表径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其有效性则是旱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决定性因子,也是生态系统过程时间和空间动态的关键驱动因子。   在受水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水与植被之间存在的正反馈机制将土壤水分与植被密切联系起来。土壤水分

我学者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响应规律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正经历着氮沉降急剧增加和降水变化的生态影响过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面积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虽然氮沉降和降水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但对由此导致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因此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周

研究发现极端降水削弱氮肥对土壤呼吸激发作用

  近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丁维新课题组在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土壤呼吸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排放到大气二氧化碳的最大通量,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极端降水可能通过强烈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文条件影响土壤碳循环。然而,由于极端气候事件具有偶然性

人民日报:我国水文测站已达11.3万处

  从第八届基于全球水文实验与观测数据的水流情势研究国际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空间分布基本合理、监测项目比较齐全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拥有各类水文测站11.3万处,包括水位、流量、降水和水生态等监测站点。  在地表水方面,我国实现了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全面覆盖。在地

水质监测系统在水环境污染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一、21世纪中国水质监测的崭新内容中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首先在水文部门内增设了水质监测机构,进而建立健全了各流域水质监测中心,现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实现了对水质的有效监测,在水质监测项目上,也由从天然水化学监测发展延伸而来,具有了综合河流天然水化学特征与河流水污

研究发现中亚湖泊近期面积变化规律

  湖泊对于人类和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湖泊为当地居民提供水源、发展渔业生产,对农业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湖泊能够为植被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湖泊作为干旱区的地理元素,湖泊面积扩张或退缩,对周围居民生活状况、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系统都很重要

排放到大气中的氮去哪儿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活动排放了大量含氮污染物(NOx、NH3等)进入大气环境,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进入大气的含氮污染物,一部分可溶于雨滴或者云滴,然后随着雨水、雪、雾或是露水降落到地面上;另一部分可在重力或者气流的作

生态环境快速改变影响人类进化

         最近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非洲奥杜威山谷周围环境在干旱辽阔的草原和封闭潮湿的森林之间发生了迅速变化,这很可能影响了早期人类的进化。并且研究人员表示,水和其影响的植物在人类进化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沈阳生态所等揭示降水变化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变暖,也从而改变全球水文循环。模型模拟显示全球和区域尺度上未来的降水格局还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例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降雨量会增加、降雨量的年际间变异以及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也会增加。在干旱

农业部发布《2013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日前,农业部发布《2013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奖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强牧惠牧政策深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在草原牧区全面推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再创新高,草原生态呈现出加快恢复的良好态

科学时报:现行牧区政策期待改变

  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干旱草原食物链和游牧文化,两者互为依存,唇亡齿寒。在学者们看来,任何违背这一客观现实的人为扰动,都将给草原带来厄运。  “十年浩劫”给牧区绿色生产生态系统造成的致命创伤未能医治;草原牧业陷于恶性循环仍在继续;牧民收入与农区相比,差距加大;外来开垦草原压力日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