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梁从诫:滴水穿石的民间环保拓荒者

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梁先生走了,但他生前播下的绿色种子,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舒枝展叶;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富有远见的绿色理念、身体力行的环保义举,将激励更多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梁先生生于1932年8月4日,父母给他起名“从诫”,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后来,他考清华建筑系时差了6分,遂改学历史(当时清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即为梁思成)。大学毕业后,他主要从事历史方面的教学、研究。1988年,他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教授。从1989年开始,他连续四届任全国政协委员。 1994年3月31日,已是62岁的梁先生深感中国环保问题之严重,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阅读全文

可可西里再度招募环保志愿者 女性适应性优于男性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继去年成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后,从今天(4月11日)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再次公开招募2012年志愿者。志愿者将分别进驻可可西里著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和五道梁保护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什么样的人会被选中?高海拔地区志愿服务对身体

长江源头湿地群土壤沙化速度惊人 亟待保护

  长江源头当曲流域分布着面积达14300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群。然而,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影响,这片海拔在五六千米左右的雪域圣地,正在呈现斑块状退化,而且速度惊人。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从2005年起,国家先后组织了数支科考队对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调

国家电网青藏联网工程交出环保满意答卷

  7月初,青藏高原迎来了美丽而短暂的夏季。这几天,来自青海三江源地区的3000余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下了小宝宝。再过25天左右,它们将携儿带女原路返乡。今年,它们第一次途经带电运行的青藏联网工程通道。   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考验,去年在铁塔下种的小草终于吐出新芽,回植的草皮焕发

青藏铁路打造世界“第三极”环保典范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7年来,未对高原生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生存、繁衍造成不利影响。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这里是黄河、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5大水系发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等国家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   青藏铁路公司副

藏羚羊基因研究正在进行 基因被破译有望得到利用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藏羚羊基因测序研究工作目前正在有序进行,藏羚羊基因被破译后有望得到利用。据介绍,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青海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藏羚羊、企鹅、北极熊基因测序研究计划上月正式启动,我省已将藏羚羊样本送往深圳基因研究机构,专家们已开始对藏羚羊基因密码进行破译。近日,青海大学副校长格

杨奇森:生态工程不应强迫动物适应“人造自然”

  7月21日上午,国家动物博物馆,一场有关“藏羚羊与和谐之路”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动物爱好者。   而就在当天,远在青海卓乃湖畔的数十只母藏羚羊,也带着20余只新生的小藏羚羊,顺利地从五北大桥迁徙通道回迁栖息地。   “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是和‘第一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和人造的‘第二自然’的和谐。”

逾万藏羚羊回迁可可西里

  8月中旬,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的为期3个月的“护航”行动结束,在卓乃湖集中产仔的藏羚羊“携儿带女”顺利回迁。目前,三江源地区的1万多只藏羚羊已全部安全“回家”。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反盗猎斗争的深入开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

科学家基于遥感影像监测藏羚羊生存环境

  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博士生裴杰等基于遥感影像监测青藏高原藏羚羊生存环境的研究成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Letter文章。  该文指出,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政府严格的保护措施下,青藏高原藏羚羊个体数量已显著恢复到2016年的20万只以上,但是藏羚羊仍面临

可可西里生态调查:高原旅游垃圾问题亟待解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可可西里,包括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地区、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连同青藏公路以西的"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内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   然而,这样一片让人神往的土地一直以来都难以摆脱人类的威胁。保护人员用汗水和鲜

冰川融化致可可西里湖水上涨 生态面临重大威胁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几年前的一部电影《可可西里》,向人们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雪原、戈壁、流沙、湖泊和藏羚羊,无疑,这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   不过,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冻土融化、降雨量上升,可可西里湖泊水位不断上涨,当地生态和重大工程开始面临潜在威

可可西里回迁藏羚羊超万只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中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的为期3个月的“护航”行动结束,在卓乃湖集中产仔的藏羚羊“携儿带女”顺利回迁,目前三江源地区的1万多只藏羚羊已全部安全“回家”。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反盗猎斗争的深入开展

生态红线要落地 环境资源有偿用

  青海省长郝鹏近日在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保护好大自然赐予的绿色财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郝鹏指出,要加快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好节能减排降碳工程,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册的黄标车

探索三江源 保护人类自然遗产的绿色创新路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貌对世界文明宝库的贡献不言而喻。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4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加入这一公约的第32周年。这几十年里,中国追赶上世界的步伐,在自然生态保护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可西里今年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个世界

西北高原所助力青海省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7月7日晚8时许,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历时2年多的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圆满结束,青藏高原诞生了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作为青海省申遗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坚持生态优先建设新玉树

  一个月前的4月14日,强烈地震撕裂了玉树大地,造成了无数房屋倒塌和成千上万人伤亡。虽然地震过去一个月,但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灾区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善良纯朴的心灵仍然感人至深。  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社会各界大力支援,灾区人民团结奋战,共同

张宪洲等: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果显著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及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也是我国和全球重要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及生态安全屏障。因此,青藏高原在我国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高、寒、旱

可可西里首个固定保护站建成使用

  人民网西宁9月26日电  (记者 周东平)日前,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固定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近10年在极端危险和艰苦的条件下管理局巡山队员住帐篷进行藏羚羊产仔现场保护的历史。  2001年4月,根据当时盗猎犯

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建成首个固定保护站

  为有效改善环保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最近,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海拔近50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建成卓乃湖保护站。据悉,该保护站距青藏公路180公里,是在自然保护区在腹地建立的首个固定保护站,这个保护站同时也兼为第二批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每年的6至8

中美学者发现两种藏族适应高原环境特殊基因

  由中国青海大学医学院和美国犹他州大学盐湖城分校学者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经过大量科学探索,在青藏高原成功发现了两种藏族人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基因,这一成果日前由国际权威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发布,有关专家认为,它对于人类预防和治疗高原疾病将产生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是

中国西部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结盟”

   10月26日,中国西部知名的三江源、可可西里、羌塘、阿尔金山、珠穆朗玛峰、甘肃盐池湾、云南白马雪山、青海湖等九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负责人,在青海西宁签署《备忘录》,宣布“结盟”,各方将携手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突发生态保护事件联防联控、联合执法等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中国西

环保云支撑青海环境监测 “生态之窗”动态监管三江源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已经过去几天了,青海省环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到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结合多媒体演示,听取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和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情况介绍,通过远程视频察看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沧江大峡谷、昆仑山玉珠峰南坡、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等点位实时监测情况,并同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昂赛澜

信息化撑起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监管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已经过去几天了,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仍然沉浸在兴奋中,总书记专程来到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祁连山水系是河西走廊的“命脉”和青海湖水源重要补给地。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