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家电网青藏联网工程交出环保满意答卷

7月初,青藏高原迎来了美丽而短暂的夏季。这几天,来自青海三江源地区的3000余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下了小宝宝。再过25天左右,它们将携儿带女原路返乡。今年,它们第一次途经带电运行的青藏联网工程通道。 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考验,去年在铁塔下种的小草终于吐出新芽,回植的草皮焕发生机。近期,线路维护人员又在个别塔下补种草籽。“藏羚羊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些高原精灵路过时就像在自家后院散步,三三两两在铁塔下觅食,丝毫没有胆怯。”卓乃湖保护站站长赵新录说,“电流声很微弱,人站在塔下面,只能听到风声。”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于6月10日投入商业运行,截至6月30日,已向藏中电网输电4.3亿千瓦时。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迁徙点分布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及不冻泉至五道梁之间。赵新录说,今年3000多只藏羚羊穿过不冻泉至五道梁之间的那段线路工程,比去年增加了近千只。 去年工程建设过程中,青藏联网......阅读全文

逾万藏羚羊回迁可可西里

  8月中旬,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的为期3个月的“护航”行动结束,在卓乃湖集中产仔的藏羚羊“携儿带女”顺利回迁。目前,三江源地区的1万多只藏羚羊已全部安全“回家”。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反盗猎斗争的深入开展,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年度大迁徙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已于近日拉开帷幕。  据统计,5月5日,首批137只待产雌性藏羚羊已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继续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这表明藏羚羊已经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产仔之旅。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气势恢宏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年度大迁徙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获悉,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规模迁徙已于近日拉开帷幕。    据统计,5月5日,首批137只待产雌性藏羚羊已通过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动物通道,继续向产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进发,这表明藏羚羊已经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产仔之旅。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

可可西里回迁藏羚羊超万只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中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的为期3个月的“护航”行动结束,在卓乃湖集中产仔的藏羚羊“携儿带女”顺利回迁,目前三江源地区的1万多只藏羚羊已全部安全“回家”。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反盗猎斗争的深入开展

可可西里再度招募环保志愿者 女性适应性优于男性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继去年成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后,从今天(4月11日)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再次公开招募2012年志愿者。志愿者将分别进驻可可西里著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和五道梁保护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什么样的人会被选中?高海拔地区志愿服务对身体

杨奇森:生态工程不应强迫动物适应“人造自然”

  7月21日上午,国家动物博物馆,一场有关“藏羚羊与和谐之路”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动物爱好者。   而就在当天,远在青海卓乃湖畔的数十只母藏羚羊,也带着20余只新生的小藏羚羊,顺利地从五北大桥迁徙通道回迁栖息地。   “动物与自然的和谐,是和‘第一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和人造的‘第二自然’的和谐。”

可可西里首个固定保护站建成使用

  人民网西宁9月26日电  (记者 周东平)日前,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固定保护站――卓乃湖保护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了近10年在极端危险和艰苦的条件下管理局巡山队员住帐篷进行藏羚羊产仔现场保护的历史。  2001年4月,根据当时盗猎犯罪在藏羚羊迁徙途中和

国家电网青藏联网工程交出环保满意答卷

  7月初,青藏高原迎来了美丽而短暂的夏季。这几天,来自青海三江源地区的3000余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产下了小宝宝。再过25天左右,它们将携儿带女原路返乡。今年,它们第一次途经带电运行的青藏联网工程通道。   经过一个漫长冬季的考验,去年在铁塔下种的小草终于吐出新芽,回植的草

青藏铁路打造世界“第三极”环保典范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7年来,未对高原生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生存、繁衍造成不利影响。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这里是黄河、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5大水系发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驴、雪豹等国家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很难恢复。   青藏铁路公司副

长江源头湿地群土壤沙化速度惊人 亟待保护

  长江源头当曲流域分布着面积达14300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群。然而,受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影响,这片海拔在五六千米左右的雪域圣地,正在呈现斑块状退化,而且速度惊人。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从2005年起,国家先后组织了数支科考队对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