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不同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的恶性变,特定的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亚型可能具有特定阶段的标志。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遗传及家族因素 许多事实证明遗传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具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病人白血病发病率增高,Down综合征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高于正常人群10~30倍,并且更容易有B细胞前体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范可尼(Fanconi)贫血的病人白血病发生率也增高。 同一家庭中发生2个或3个白血病的病例比较少见,提示遗传因素在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中可能只起很小的作用。但当一个孪生兄弟发生白血病时,另一个1年内有20%几率罹患白血病。如果白血病是在1岁之内发生,另一个几乎无法避免也会发生白血病,比较典型的是在几个月内发生。非同卵双胎之一如发生白血病其同胞发生白血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4倍。染色体异常......阅读全文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不同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的恶性变,特定的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亚型可能具有特定阶段的标志。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遗传及家族因素  许多事实证明遗传因素是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例与遗传因素有关,一些具有遗传倾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也可侵及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病变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发生通常有两种机制,一种依赖于原癌基因或者具有原癌基因特性的混合基因的激活,由此产生的蛋白产物影响细胞功能;另一个机制是一种或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如p53和INK4a,编码p16和p19ARF。p53作为一种抑癌基因,使DNA受损后无法修复的细胞走向凋亡。MDM-2原癌基因是p63基因的拮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成人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大多为急性起病,以发热、出血、进行性贫血及骨关节疼痛等为首发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起病较缓慢。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通常只持续数周。  发热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66%白血病患者的发热与感染有关,尤其是那些体温在39~41℃的患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其他白血病一样,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在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及家族因素  大约5%与遗传因素相关。特别是一些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患者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2、环境影响  电离辐射作为人类白血病诱因之一已被肯

关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可能导致发生儿童白血病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因素,但对每一个白血病患儿来说常不能确定其个体的致病原因。  1.物理因素  X线、32P治疗、原子弹爆炸等大剂量的高能量电离辐射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居住环境如果处于高频率的强磁场(>0.3uT),儿童期的白血病发病率也较其他儿童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因分析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①电离辐射:接受X线诊断与治疗、32P治疗、原*****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②化学因素: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药如烷化剂和足叶乙甙、治疗银屑病的乙双吗啉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特别是ANLL;③病毒:如一种C型反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可引起成人T细胞

关于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1.病因 儿童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的发病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化因素:迄今为止,虽有大量有关环境因素与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但确定的相关因素只有电离辐射。如苯和电离辐射的暴露与AML 发病有关,但能明确的个体致病因素仅占发病数中的极少部分。  (2)病毒:尚未证实与AML 发病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15岁以下病人最常见的肿瘤,比AML发病高5倍,占这个年龄组所有肿瘤的1/4和白血病的76%。相反ALL仅占成人肿瘤的1%以下。2~5岁期间有一个发病高峰,青春期、青壮年期发病率下降,以后开始回升,60岁开始达到第二峰。急性成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约占全部白血病中的20%。种族

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ALL与其他白血病一样,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在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目前,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及家族因素  大约5%ALL与遗传因素相关。特别是一些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患者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2.环境影响  电离辐射作为人类白血病诱因之一已被肯

急性良性成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分析

  1920年病理学家Sprunt和Evans首次描述了IM的临床特征,1932年Paul和Bunnell在IM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嗜异性抗体,1964年Epstein,Achong和Barr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培养的原始淋巴细胞中发现DNA病毒,后发现该病毒也可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因尚未明了,可能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作用,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染色体核型、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其中以12~14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以12号染色体三体最多见。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易位(11;14),其11号染色体上的原瘤基因bCL—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一1)易位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1.病毒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3.化学物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4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简介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性疾病,是指前体B、T或成熟B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发病率高峰在3岁至7岁之间。近4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儿童A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儿童ALL已成为可以治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的改变是本病的特点白细胞总数可高于100×109/L,约30%在5×109/L以下。低增生性ALL时白细胞数可很低,外周血象类似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系均降低,也未见幼稚细胞。高增生性时可高至数十万,较多患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幼稚细胞未成熟淋巴细胞在分类中的比例可因诊断早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

  临床上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外周血中查见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30%。此时诊断急性白血病并不困难。若是发病初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外周血不见原幼细胞此时诊断有一定难度  1.感染性发热对不明原因的贫血出血发热和不能以感染完全解释的发热以及多脏器浸润症状表现者应考虑本病诊断。  2.贫血肝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其他白血病一样,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起源在造血祖细胞或干细胞。对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  1、遗传及家族因素  大约5%与遗传因素相关。特别是一些有遗传倾向综合征的患者白血病发病率增高。  2、环境影响  电离辐射作为人类白血病诱因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环境因素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并不占主要地位,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可能和该病的发病有关。亚洲国家以及西方国家中亚裔人群比欧美人群的发病率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直系家属中患该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三倍,男性比女性易患,说明遗传因素在该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在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化疗反应方面,儿童AML 与成人(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简介

  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化疗反应方面,儿童AML 与成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有关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甚多,包括对分子遗传改变、预后因素分子流行病学及药物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推测有两种可能即获得性遗传损伤可激活细胞的初始致癌基因或灭活肿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二者均可导致肿瘤监控能力丢失使白血病细胞失控性增殖。这些遗传学上的改变可以为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缺失或染色体易位。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靶向治疗

  在标准化疗方案中配合靶向治疗药物能明显提高化疗疗效,已经应用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伊马替尼是一种氨酸激酶抑制药,能明显提高儿童Ph+ALL的生存率。硼替佐米是一种合成的高选择性蛋白酶体抑制剂,配合化疗能提高儿童难治性ALL的生存率。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ITP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关节炎、类白血病反应时应想到本病,当不能肯定除外白血病时即应及时作骨髓穿刺涂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显著增多和(或)出现幼稚白细胞者称为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有感染中毒、肿瘤、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未被完全认识,许多因素与白血胞的发病有关,如病毒感染、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化学因素、药物及遗传因素等。白血病的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病情发展较快,断病程仅数月。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化疗药物难以彻底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故预后极差。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分析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病因

  可能导致发生儿童白血病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因素,但对每一个白血病患儿来说常不能确定其个体的致病原因。   1.物理因素   X线、32P治疗、原子弹爆炸等大剂量的高能量电离辐射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居住环境如果处于高频率的强磁场(>0.3uT),儿童期的白血病发病率也较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各类型小儿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相似其主要临床表现归结为贫血、出血发热和白血病细胞对全身各脏器组织浸润引起的症状。除T-ALL起病较急外一般起病相对缓慢。通常表现为进行性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盗汗、虚弱低热和出血倾向亦有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出现皮疹然后出现无力等症状从起病到诊断可长达数月,也可

简述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近20年来,由于新的抗白血病药物不断出现,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不断改进,ALL的预后明显改善。现代的治疗已不是单纯获得缓解,而是争取长期存活,最终达到治愈,并高质量生活。其目的是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清除体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防止耐药的形成,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尽快达到完全缓解,尽量少损伤正常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不等数量的原、幼淋巴细胞或未见原、幼淋巴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物理、化学、遗传、生物因素、病毒感染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能诱导白血病。  2.化学因素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对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3.遗传因素  有的遗传疾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因有新解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彦辉课题组经4年多研究,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动物骨髓造血关键蛋白TET2的三维结构。该成果对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对血液肿瘤(如髓系白血病)治疗性药物开发有重大意义。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   哺乳动物TET蛋白家族有3个成员,即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