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可溶性锂盐、钴盐、络合剂、无机盐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所述其它无机盐为可溶性的铝盐、锆盐、锶盐、硼盐、钼盐、镧盐的至少一种; 第二步,调节第一步中混合溶液pH=6~9,形成溶胶状壳层材料溶液,此时的pH为偏碱性,可以减少酸性对核层材料的破坏,然后再将核层材料加入上述溶胶溶液中,并搅拌混合,形成被壳层材料包覆的核层材料; 第三步,将第二步得到的被壳层材料包覆的核层材料烘干,焙烧,形成核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 作为该发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一步中,所述可溶性锂盐为醋酸锂、硝酸锂或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溶性钴盐为醋酸钴和/或硝酸钴;无机盐为可溶性的铝盐、锆盐、锶盐、硼盐、钼盐、镧盐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水、乙醇和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络合剂为柠檬酸和氨水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该发明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第三步中,先将烘干后的复合正极材料......阅读全文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将可溶性锂盐、钴盐、络合剂、无机盐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所述其它无机盐为可溶性的铝盐、锆盐、锶盐、硼盐、钼盐、镧盐的至少一种;  第二步,调节第一步中混合溶液pH=6~9,形成溶胶状壳层材料溶液,此时的pH为偏碱性,可以减少酸性对核层材料的破坏,然后再将核层材料加入上述溶胶溶液中,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哪些优点?

  该发明制备方法充分结合了液相法和固相法的优点,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被LiCoO2均匀包覆,形成核壳结构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该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克容量和放电平台并没有降低,且使用该发明制备方法制得的核壳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都有显著提高。此外,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的权利要求

  1.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由核层材料和壳层材料构成,核层材料为Li1+nAwNi0.5+xCo0.2+yMn0.3+zO2,其中-0.05≤n

高电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钴酸锂(LiCoO2)是较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电极压实密度,使用钴酸锂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钴酸锂是消费电子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之一。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续航时间的要求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高钴酸锂电

4.6V高电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钴酸锂(LiCoO2)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电极压实密度,使用钴酸锂正极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最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因此钴酸锂是消费电子市场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5G手机等对锂离子电池续航时间和体积大小的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体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缺点简介

  比如LiCoO2由于Co价格昂贵,耐过充性差,克容量发挥有限;LiNi0.5Co0.2Mn0.3O2存在压实密度低、与电解液的兼容性差、软包中胀气等问题;LiMn2O4高温循环和高温存储不佳;LiFePO4存在低温、产品一致性、专利权等问题。随着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电池正日益轻薄化发展,追求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介绍

  1.钴酸锂比容量≥150Ah/kg , 磁性不纯物含量≤100ppb,循环寿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2.锰酸锂比容量≥95Ah/kg,磁性不纯物含量≤100ppb,循环寿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3.磷酸铁锂比容量≥140Ah/kg,循环寿命8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 

关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简介

  由于锂电池具有小型、轻量、容量大等特点,因而被称作是支撑电子产业技术的四个主要领域之一。而单兵系统的发展使得锂电池在国防中也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由此可见,对于锂电池的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锂电池通常是指以金属锂或锂离子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化学电源,可分为一次锂电池和二次锂电池。电池通常由正极

国科大提出稳定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新策略

  钴酸锂(LiCoO2)正极材料因压实密度大而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LiCoO2正极材料理论容量为274mAh/g,而目前广泛应用的LiCoO2正极材料容量仅为140mAh/g,这意味着其中只有一半的Li+被利用。提高充电电压能够提升电池比容量,但会引起容量的急剧衰减,循环稳定性极差,这也是目

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研发获阶段性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16年度立项项目“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在高镍正极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研发团队在第一阶段通过基础配方实验,解决了高镍系材料放电比容量低、首效低的技术难题,结合前驱体控制结晶合成技术、富氧气氛二次固相合成技术和配方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