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开发出超分子组装新方法推动新材料生产变革

英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超分子组装的新方法,有望带来比硅材料性能更优越的分子电子设备,比如用巴基球制造的柔软电视屏幕,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有着巨大应用潜力,有可能推动新材料生产的变革。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学》杂志上。 相邻分子间存在微小的作用力,超分子组装就是利用了这种非共价键的微小力的累加效应,来形成有序的结构。新方法集中在研究分子间的作用力上,特别是那些“两亲”分子。“两亲”分子包含亲水和憎水两个部分。如家用洗涤剂就是靠两亲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来去除污渍:一端是亲水基,容易与水结合形成分子键,另一端是憎水基,喜欢和油性物质结合。如把洗涤剂加入到脏水中后,其分子会转动方向使憎水基朝向油污,聚集在油污周围形成分子团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2日报道,新方法由英国基尔大学马丁·霍兰拜小组与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中西隆(音译)小组合作开发,他们借用了“两亲分子组装”的概念,......阅读全文

功能分子可控自组装等研究获进展

功能分子的可控自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通过分子设计和自组装实现对其聚集态结构、形貌、维数和尺寸的调控,从而调控其性能是化学、物理和材料等学科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分子材料的

化学所超分子手性组装研究获进展

  作为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到宇宙中的银河系、小到微观的分子、粒子体系。对于手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球生命甚至是宇宙起源的认识,而且在生命科学、制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在手性研究中,除了分子层次的手性以外,分子以上层次尤其是纳米尺度上的手

配位超分子自组装研究获突破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潘梅团队利用氨基功能化配体与钙盐组装,得到一种新颖的二维层状Ca-MOF。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年来,超薄二维材料备受关注。超薄二维MOF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且其厚度仅有几到几十个金属—有机配位层,使得这类材料在保留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溶液环境下小分子组装与解组装STM成像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L-STM)实现了酶控小分子组装/解组装动态过程的STM成像。近期,Nanoscale 以Using L-STM to directly visualize enzymatic self-assembly / disas

溶液环境下小分子组装与解组装STM成像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利用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L-STM)实现了酶控小分子组装/解组装动态过程的STM成像。近期,Nanoscale 以Using L-STM to directly visualize enzymatic self-assembly / disass

化学所寡肽分子可控组装研究获新进展

  分子组装是自然界生命体形成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人们开发了系列寡肽分子作为组装基元,构筑了多种功能纳米结构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基因转染、组织工程及肿瘤治疗。其中,作为阿兹海默症的β-淀粉样多肽纤维的主要识别序列,二苯丙氨酸(由两个苯丙氨酸分子缩合得到的芳香性线性二肽)由于结构简单、组装性能优异引起广

中国科大超分子自组装的表征研究获进展

  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高林课题组题为Alkaline Phosphatase-Triggered Simultaneous Hydrogelation and Chemiluminescence 的研究成果,报道了用化学发光信号表征超分子自组装的成

生物活性分子体内原位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研究获新进展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医药的发展,生物活性分子体内原位构筑超分子组装体的概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实现对聚合物的可控组装调控,对改进材料在体内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生物过程极其复杂,如何实现聚合物在病生理条件下的组装调控,是医用高分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问

新研究用DNA分子组装类生命“软机器人”

  美国和中国科研人员近期合作设计出一种以DNA(脱氧核糖核酸)为材料构成的类生命“软机器人”,可通过自身新陈代谢为驱动实现自主运动,未来有望用于开发生物芯片等。   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这一系统中,DNA分子被合成组装为一种层级结构,在可提供能量的液体中按指令

聚焦“超分子组装” 建设“高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研究平台

   鸡蛋煮熟后为何会凝固?肥皂为何能去除污物?如何精准控制材料的功能与性质……这些看似寻常的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是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课题。  11月21日至23日,美国工程院院士Edwin L. Thomas,欧洲科学院院士Egbert W. Meijer,以色列科学院、欧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