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距骨外侧突骨折病例分析1

距骨外侧突骨折(LPF)虽然是关于距骨的第二常见骨折,约占距骨骨折的24%,但在临床中并不常见。随着我国各种乘用车辆数目的激增,此类骨折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LPF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度不够,漏诊和延迟诊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局部肿胀畸形不明显时,LPF往往在初诊时被当作“踝关节扭伤”而未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增加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在此,笔者报道1例LPF延迟诊断和治疗的病例,并结合目前相关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右外踝处行走时持续疼痛6周来院就诊。自诉在约6周前因摩托车车祸受伤,“扭伤”右踝,伤后即步行到外院门诊就诊,具体情况不详。患者对当时受伤的具体情况回忆不清,首次就诊时患者右外踝尖稍前下方处肿胀疼痛并有淤青,能完全负重,但活动右踝及行走时疼痛加重。当时首诊医生诊断为“踝关节扭伤”,并建议患者回家观察休养。患者在家休养约2周,右外踝疼痛肿胀消退后开始逐渐下地行走,但发现行走时右踝疼痛加重......阅读全文

距骨外侧突骨折病例分析-1

距骨外侧突骨折(LPF)虽然是关于距骨的第二常见骨折,约占距骨骨折的24%,但在临床中并不常见。随着我国各种乘用车辆数目的激增,此类骨折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LPF发病率较低,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和重视度不够,漏诊和延迟诊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局部肿胀畸形不明显时,LPF往往在初诊时被当作“踝关节扭伤”而未

距骨外侧突骨折病例分析-2

出院指导出院嘱患者非负重下短腿石膏固定4周,之后拆除石膏,借双拐逐渐部分负重,4周后弃拐。术后每月来院拍片复诊,2个月复查时,拍片提示骨折已骨性愈合(图5),患者的右踝日常行走活动情况已基本恢复伤前,但稍跑动时诉右外踝处有疼痛,考虑克氏针尾端刺激引起。讨论距骨是足的跗骨之一,其表面约2/3被关节软骨

跟骨骨赘骨折病例分析

病例报道患者,男,43岁,因从1m高处跳下右足跟着地,导致右足疼痛伴行走时加重1d就诊。查体:右足稍肿胀,未见皮肤破损及皮下瘀斑,右足底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尚可,末梢血液循环正常。X线片显示右跟骨骨质增生,骨赘形成。CT显示右跟骨骨赘,骨赘基底部可见透亮骨折线。查体发现足跟周围软组织略肿胀,考虑右

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以“左手腕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d”为主诉就诊。就诊前1d,因摔伤致左手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社区医院诊为尺骨茎突骨折,行石膏外固定。固定后肿痛持续加重,遂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体格检查见左手腕部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结合X线片,诊断为月骨周围背

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51 岁,因右外踝反复肿痛活动受限2 年加重3 个月于2018 年6月11 日入院。患者2 年前扭伤右踝关节,1 周后症状明显改善,遂下地行走及日常活动,肿痛症状反复出现,休息缓解,活动加重。近3 个月来,自觉右外踝处持续肿痛,行走不稳,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右外踝处肿胀,

左侧跟骨骨折病例分析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4岁【主诉】右足跟外伤致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1小时前自己不慎排伤,左足跟受伤,即感伤处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无昏述,无恶心、呕吐,无脚闷及呼吸困难现象,在当地未予处理,急来我院就诊,查R片示:左侧跟骨骨折,错位明显。为进一步治疗而入住我院。【既往

距骨骨折后缺血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距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3%-6%。但是由于距骨血供丰富且血管脆弱,以及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一旦受到损伤,易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是距骨骨折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以及骨折的治疗方式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距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根据距骨颈骨折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WeberB型外踝骨折并WagstaffeⅡ型骨折术后并发距骨骨囊肿...

WeberB型外踝骨折并WagstaffeⅡ型骨折术后并发距骨骨囊肿病例分析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因“摔伤致左踝肿痛、活动受限1h”入院。患者于2018年3月18日参加足球比赛时,不慎摔伤致左踝肿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无头颅外伤,当时无昏迷,无恶心呕吐,随即至我院急诊就诊,行左踝关节X线片

Herbert螺钉治疗股骨远端外侧髁后部骨软骨骨折诊疗分析

 少数病例报告描述了与急性髌骨脱位有关的股骨髁骨软骨骨折。其发生率并不十分确切。如果骨软骨块几乎全部是软骨性的,而骨性很小,则可能无法通过普通X线影像诊断。这种损伤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髌骨与股骨滑车之间的高速低能量剪切力会导致软骨或骨软骨骨折,这与引起髌骨脱位的机制相似,这类骨折可以发生在股骨髁的多

齿状突游离小骨并寰枢椎脱位病例分析-1

齿状突游离小骨是指上颈椎皮质骨的小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正常的枢椎齿突,并且与枢椎椎体相分离,常造成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为临床极少见的枕颈部畸形之一。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齿状突游离小骨伴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后,中远期取得了可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