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绿色守护者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1000多公顷的园区收集了13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是我国展示热带植物、热带花卉、热带雨林的最经典景区。 记者佘惠敏 摄 “群山叠叠一豁平,万木森森树海行。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型。无霜无雪四季春,不冷不热神仙境。花开不谢叶常绿,好个植物大本营。” 这是5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者蔡希陶教授为“葫芦岛”命名时写下的诗句。 澜沧江支流罗梭江在彩云之南的土地上划出了一个葫芦形半岛,中国面积最大、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就建在葫芦岛上。 这座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独立科研机构,从1959年成立至今,用一千多公顷的园区收集了13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是我国展示热带植物、热带花卉、热带雨林的最经典景区。 交流: 为游客科普,给植物摸底 在5A级景区里工作是什么感受?刘光裕的答案是:“很好!”他原本是植物园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这里,成为园区的专职科普......阅读全文

734人!2019年云南省“万人计划”入选人才出炉!

  根据《云南省“万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经组织推荐、专家评审、各专选主管部门审定、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认,683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8个专项,5人获得科学家工作室,12人获得人才培养激励,5人获得引才伯乐激励,29人获得研修访学支持,现予以公告。公告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公告时间2019年

国际热带生物多样性及基因组学专题研讨会在版纳园召开

  6月27日至7月1日, 国际热带生物多样性及基因组学专题研讨会(Workshop on Tropical Biodiversity and Genomics)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的三十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历时五天,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08年中科院院长奖、导师奖、优博论文及各类奖学金揭晓 根据中科院人教局科发人教字〔2008〕192号、194号和26号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类奖学金、奖教金和优博论文经各单位评审推荐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评,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组织终审,现结果已全部揭晓。获奖名单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走出去”科技先行一步

  版纳植物园“十三五”的目标是在总体上达到国际一流植物园水平,为我国热带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保护、平台、人才。  在我国未来的外交战略重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背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云南省发改委组织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项目研讨会

  12月6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会议,研讨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建设项目有关事宜,省发改委农经处、高技处、社会处、省林业厅、普洱市发改委、林业局、景东县相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及专家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省发改委农经处李再山处长主持会议,听取了中

昆明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桃核化石

  昆明桃的模式标本图片。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研究员周浙昆、副研究员苏涛及合作者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桃核化石,化石距今约有260万年,并被命名为昆明桃。昆明桃的发现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版纳植物园等研究揭示温暖化将减弱亚热带常绿林碳汇作用

  亚热带森林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既不同于热带地区的常年高温,又有别于温(寒)带地区具有岁寒严冬。因此,热带森林和温(寒)带森林被验证的关于全球温暖化与森林相互作用的知识和理论,在亚热带森林中可能并不适用。并且,在东亚地区亚热带常绿林作为一种广布的原生森林植被类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植物DNA条形码研究项目2010年度会议在昆明召开

  会 场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依托种质资源库的植物DNA条形码研究年度进展会议于8月12日至13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开,其间还举办了第二期“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培训班”。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科院

版纳园召开2013年发展战略研讨暨“一三五”工作进展评议会

  为推进“一三五”战略实施,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2月6日组织召开了2013年发展战略研讨暨“一三五”工作进展评议会。版纳植物园领导、科研人员、园林科普、支撑系统和管理部门负责人、研究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版纳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李宏伟首先作“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推进创

版纳植物园发现新生代后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演化证据

  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理解当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全球温度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学研究组硕士研究生王雨晴在导师周浙昆的指导下与日本千叶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7个化石点的水杉叶片化石

我国获得星油藤遗传学数据信息及AL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

  星油藤 (Plukenetia volubilis L.)又名美藤果、南美油藤,英文名称为Sacha Inchi或Inca peanut,为大戟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种子含有41–54%的油以及25–27% 的蛋白质。星油藤种子油中的2种人体必需多元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ω-3类,简称ALA)

哀牢山生态站完成“网络环境建设”项目

  11月8日12日,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科技外事处网络工作人员前往哀牢山生态站,在原来专线光缆开通的前提下,实现了自动观测设备数据即时下载与传输;将哀牢山生态站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部、昆明分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及中国科技网的视频会议系统等进行了连通,完成了调试工作。这标志着哀牢山生态站完成了其

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

参观考察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场地  3月18日至19日,中国西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联盟成立会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联盟章程、产生了联盟科学咨询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第一届组成人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出席联盟成立会并作了讲话。他强调了在西南地区组建生态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缅甸发现濒危新种克钦木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缅甸北部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克钦木兰。该新种成年个体不超过50株,濒危等级为极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分类学》上。  据介绍,木兰科全球共有大约3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

濒危植物伯乐树幼苗培育成功

科技日报昆明5月7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7日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成功培育了一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幼苗,目前长势良好。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艺部高级实验师杨婷婷介绍,2017年11月初,他们在普洱市景东县进行伯乐

我国濒危植物伯乐树幼苗培育成功

  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成功培育了一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幼苗,目前长势良好。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艺部高级实验师杨婷婷介绍,2017年11月初,他们在普洱市景东县进行伯乐树野外分布情况调查时采集了标本和近300粒种子。他们将种子带回植物园播种处理

版纳植物园举办CNERN/CERN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培训班

  5月25日至27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生态站数据集出版与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培训班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办。来自全国53个野外台站、CERN综合中心、各分中心以及科学院、科技部、农业出版社相关部门共计12

孙卫邦的“山茶、杜鹃、中草药植物资源收集项目通过评估

      3月8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研究员负责的“山茶、杜鹃植物收集与专类园优化”及“中草药植物资源收集”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生物局、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

武汉植物园两个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3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对武汉植物园承担的三期创新“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华中植物收集与专类园景观优化” 项目以及“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华中特色果品资源专类园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科院生物局

“中亚荒漠特殊生物资源引种收集与保育”项目启动

  4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亚荒漠特殊生物资源引种收集与保育”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华南植物园主任黄宏文、武汉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微生物研究所、自治区林业厅等专家出席项目启动会议。   新疆生地所副所长管开云研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育成两个汉麻新品种

勐麻6号雌株叶片 勐麻10号雌株叶片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历经5年努力,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两个汉麻新品种——勐麻6号和勐麻10号,日前通过西双版纳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据版纳植物园段柱标工程师介绍,汉麻是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通常属雌雄异株植物,

中国植物保育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

  11月8-11日, “IABG中国植物保育国际会议”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举行。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给予我们食物、能源和生机的植物,而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拥有各类植物30,000余种,是

中科院植物园暨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年度会议召开

  4月8日至11日,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暨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2011科普工作年会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及院属各研究所的六十多位领导和植物园科普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院士工作局局长周德进、中国科协科普部部

版纳园与西双版纳管理局第七次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召开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第七届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在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布朗山中心管理站召开。版纳园主任陈进、书记李宏伟、副主任曹敏,管理局局长杨松海、副局长刘林云等领导,部门/管理所负责人、科技合作项目负责人等共36人参加会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将率先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

  1月3日,为期4天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建园60周年纪念暨系列学术活动举行。  版纳植物园园主任陈进表示,60年来,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卓著。在国内率先开展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建成我国第一个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11700种植物物种

热带“摇钱树”南美油藤在云南试种成功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南美油藤中试种植取得重要进展,完成种植面积550亩,植株生长良好,部分植株开花结果。  据介绍,南美油藤是多年生油料植物,可用于食品、保健、制药、化妆品等方面,可谓热带“摇钱树”。2006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亲自从秘鲁

我国启动本土植物物种全覆盖保护计划

  由中科院发起、国家林业局和住建部共同倡议的中国植物园联盟6月6日在京成立。联盟发起了一项“本土物种全覆盖保护计划”,旨在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对我国本土植物全覆盖的收集和安全保存。  中国植物园联盟理事长、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介绍,我国目前有200多家植物园,但现仅保存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Bill先生访问中科院

  9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处主任Bill Chang先生和中国办公室主任Emiliy Y.Ashworth女士访问中科院,就推进美国OTS(Organization of Tropical Studies)和西双版纳植物园(XTBG)在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

芬兰专家考察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项目

  1月10日至14日,芬兰大使馆高级顾问Pirkko Poutiainen女士和Eric Tilman先生一行2人,在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对外交流合作处许云华、西双版纳州环境保护局局长胡绍云等人的陪同下,对亚行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以下简称BCI-XSBN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