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施一公:八面玲珑的人难做科学家?

8月2日,在2015年全国高校自主招生夏令营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创新能力大赛上,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双院外籍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施一公先生和参加本次夏令营的中学生分享了他对生命、世界和宇宙的诸多精彩看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其中不乏振聋发聩的观点。 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睿智、幽默和真性情。“京城教育圈”摘录本次讲座关于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部分内容和各位圈友分享。在今天这个热切呼唤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中,施一公的观点带来了不一样的启示和震撼。 “我们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排第几知道吗?排在二十名开外,排在瑞典、瑞士之后,排在捷克共和国之后,当然排在以色列之后,差得很远。”施一公当天在讲座中坦言,中国将近14亿人,但是想起来创新的话题非常沉重。他期待今天的中学生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想法,不盲从迷信,不循规......阅读全文

科学家热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7月6日至7日在京召开。会上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在广大科研工作者中引起广泛讨论。  中国科学院

《科学家》期刊:2018 top 10创新产品

随着大数据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成熟和大量研究的广泛开展,有时不免让人觉得研究人员将他们的显微镜(microscope)更换为宏观镜(macroscope)。但是,《科学家》杂志举办的2018年十大创新竞赛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单个细胞。在《科学家》杂志的独立评审团评选出的2018年十大创新产品中,它

我国科学家论述键能方法学创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程津培课题组在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以《键能方法学创新与当代有机化学的理性发展》为题发表了前瞻性文章。  近一个世纪以来,键能学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深刻理解化学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机制、设计新试剂新反应等提供了定量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所研究的有机体系变

碳排放虽创新高 科学家依然乐观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将连续第二年增长,幅度超过2%,刷新全球碳排放纪录。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长的煤炭消费以及增加的个人交通、航运、航旅及航海运输等的需求,助长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NIH鼓励科学家在单细胞测序领域创新

  8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Common Fund 基金会向单细胞测序领域发出挑战,Common Fund 称,愿意提供2项50万美元的奖金奖励那些在单细胞测序领域中有所突破的科学家或科研团队。  通过该技术,NIH称,希望能够了解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变化以及行为,NIH要

我国科学家首创新型双离子电池技术

  3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首创的新型高能量密度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技术最新成果在国际能源材料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发表。  据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新型高能量密度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高效、低成本储能电池,与传统的锂电技术

科学家在职业生涯早期最具创新性

一项新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的最佳证据,表明科学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最具创新性和创造力。该研究10月7日发表于《人力资源杂志》。“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医学科学家的工作就不那么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了。”该研究合著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Bruce Weinberg说。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重要

我国科学家创新复发卵巢癌诊疗模式

  卵巢癌是一种易被忽视、病死率高的妇科肿瘤,虽然其发病率并不高,但发病部位隐匿、症状不典型,8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且70%晚期卵巢癌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因此,许多罹患卵巢癌的病人长期处于肿瘤复发和治疗的过程中,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选择手术治疗还是化疗?目前,我国卵巢

安捷伦多产品荣获《分析科学家》杂志创新奖

  《分析科学家》杂志创新奖授予Ultivo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以及 1260 Infinity II Prime 液相色谱仪和 Captiva 增强型脂质去除产品 安捷伦Ultivo三重四极杆LC/MS Agilent 1260 Infinity II Prime 液相色谱系

徐立之:科学家的DNA首先是创新

  “基因是描写生命机能的蓝图。”近日,香港大学校长、著名遗传学家徐立之在复旦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授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仪式结束后,徐立之就“科学家的基因”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与在场专家、学子共同探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及使命。   “科学家DNA的第一串,是一种特有的工作态度,是在对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