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心在脉冲星时间噪声估计与预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脉冲星由于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辐射信号和近似不变的空间位置,在被发现后不久人们便意识到可将其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由于脉冲星在X射线频段的辐射更利于探测设备的小型化,现阶段对脉冲星导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基本观测量为基于脉冲星时间模型的预报脉冲到达时间与基于X射线探测器实测的测量脉冲到达时间之差,即脉冲到达时间残差。脉冲到达时间残差中含有航天器位置、速度以及时钟等误差信息,因此利用数值方法将上述误差信息估计出来,便能实现对航天器的自主导航。虽然脉冲星辐射信号具有稳定的周期,但是几乎所有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残差中均存在低频噪声即时间噪声,该噪声会显著影响脉冲到达时间的预报精度,进而影响到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精度。由于对时间噪声的认识有限,现有的研究均忽略脉冲到达时间残差中的时间噪声,因此得到的理论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距较大。 为获得更为真实可信的研究结果,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系......阅读全文

慧眼卫星成功开展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断深入,不依赖地面设备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脉冲星被称作“宇宙灯塔”,是一类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脉冲信号的长期时间稳定度很高(可达10-18s量级),甚至优于地球上的原子钟,可作为宇宙航行中的时间基准。脉冲星信号在多个信号窗口都可以探测到,其中因为X射线波段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为未来在深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已于8月21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正式刊出。  2017年6月15日

空间中心在脉冲星时间噪声估计与预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脉冲星由于具有稳定的周期性辐射信号和近似不变的空间位置,在被发现后不久人们便意识到可将其用于航天器自主导航。由于脉冲星在X射线频段的辐射更利于探测设备的小型化,现阶段对脉冲星导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   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基本观测量为基于脉冲星时间模型的预报脉冲到达时间与

空间中心等在脉冲星时间基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技术研究室陈鼎研究员与澳大利国家望远镜中心(ATNF)乔治·霍布斯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廉姆斯·克斯教授等合作,基于世界上领先的脉冲星计时阵列20颗毫秒脉冲星的观测建立了综合脉冲星时间基准(EPS),并且成功反演出过去18年中的原子时时间基准 TT(BIPM

我国科学家发现脉冲星自转状态突变导致星风云亮度变化

  经典辐射理论认为高速自转的脉冲星通过磁偶极辐射释放能量,同时自转减慢。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理论认为,导致脉冲星自转减慢的主要原因是高速旋转的磁场产生的以接近于光速向外运动的星风。在星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密度和冲击压越来越低,最终在与周围环境压强相平衡的地方形成截止激波,带电粒子在激波中可能被进一步加

揭秘中国脉冲星试验卫星:或成最忙碌卫星

  京华时报讯(记者潘珊菊)10日上午7点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该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  此次发射的脉冲星试验卫星,主要用于验证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和空间环境适应性,积累脉冲星试验卫星在轨试验数

“慧眼”直测宇宙最强磁场

慧眼卫星艺术图 (图片来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0亿特斯拉!日前,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获悉,通过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科研人员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一次暴发进行详细观测,通过X射线能谱,首次直接测量到迄今为止宇宙中的最强磁场,强度可达10亿特斯拉。目前,人类在地球实验室可制造出

天文学家找到引力波探测新方法

引力波是大质量天体爆炸、旋转或合并等事件引发的“时空涟漪”。2015年,物理学家首次用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了引力波,开启了观察宇宙的新时代。与此同时,其他科学家也一直在用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追踪这一神秘的“时空涟漪”。现在,探测引力波的“猎场”已经转移到了太空,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寻找引力波的新方

银河系已知最年轻脉冲星“验明正身”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报道,科学家利用NAS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提供的数据,证实了银河系中迄今已知最年轻脉冲星的“身份”,这一结果可为天文学家提供有关某些恒星如何走向生命终点的新信息。  一些巨大恒星耗尽核燃料后,会以超新星的形式坍塌和爆炸,留下被称为中子星的密集恒星块。快速旋

迄今最高能脉冲星伽马射线现身-这一发现挑战此前认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80.shtm   ?脉冲星磁场极冠两极的红外光子被高能电子推升到伽马射线能段(蓝色)图片来源: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科学传播实验室一个国际科研团队使用纳米比亚高能立体望远镜系统探测到了

科学家研究脉冲星附近形成一种星云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残骸,质量大约在太阳质量的一倍到几倍之间,而直径却只有数万公里。而旋转着的具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则称为脉冲星,带电粒子辐射出的强烈光束以数秒一次的规律扫过地球。脉冲星也会产生风,带电粒子的速度有时会被加速至接近光速,在脉冲星附近形成一种星云:脉

蟹状星云伽马射线异常爆发-辐射强度提高两三倍

  北京时间12月12日消息,天文学家将“蟹状星云”看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高能辐射源之一。来自“蟹状星云”的辐射非常稳定以至于天文学家将其作为一种标准来测量宇宙其他能量源的辐射。但是科学家们近日发现,自9月19日起“蟹状星云”伽马射线的辐射强度突然加强2到3倍,呈现猛烈爆发现象。   1054年,人

慧眼卫星直接测量到宇宙迄今最强磁场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即慧眼卫星)团队通过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详细观测,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出其最强磁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强磁场。该结果于8月10日在国际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发表。  2017年8月,科研人员利用慧

广西大学再发新Nature

脉冲星风星云是由相对论电子和正电子在激波前沿撞击周围的超新星遗迹或星际介质而形成的。船帆座脉冲星风星云由一颗年轻的脉冲星(B0833-45,年龄11000年)提供能量,位于一个名为船帆座X的扩展结构内,而船帆座X本身就在超新星遗迹内。先前的X射线观测显示了两个突出的弧,被喷流和反喷流平分。射电图显示

“中国天眼”研究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机制特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21.shtm 北京时间7月29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发表由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FAST“快速射电暴的

新型导航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

  导航技术是为载体提供有时间参照的位置、航向和姿态信息。导航设备作为定位、定向及授时数据源,不仅是船舶、飞机、车辆、航天器等运动载体的重要保障系统,同时也在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资源探测等众多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导航系统和导航体制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的组成部

上海天文台过渡脉冲星双星研究获进展

  如果说,过渡脉冲双星系统的发现纯属来自偶然的观测结果,实不为过。对于2009年发现的第一个系统J1023+0038,首先是发现它是个毫秒脉冲星双星,随后对档案数据的分析才认识到它在2001年前后曾经有吸积盘存在于系统中,但在2002年后吸积盘消失。而2013年6月天文学家发现它的吸积盘又从无切换

科学家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机制特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59.shtm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29日,《科学-进展》发表由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所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中国天眼

科学家发现最年轻脉冲星

  美国航天局11月3日说,多国合作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在巡天观测中,发现一颗年龄为2500万年的脉冲星,这也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  美国航天局说,这颗脉冲星自转周期为毫秒级别,位于一个年龄为100亿年的巨大球形星团内,距人马座约2.7万光年,科学家已将其命名为PSR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广西高校Nature实现历史性突破

因为从一个新的维度上看到了过去没有看到的东西,谢斐的论文于2022年12月22日在Nature发表。她既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唯一通讯作者。谢斐是广西大学教授,论文发表日距离她入职这所西部“双一流”高校刚满一年。这也是广西本地研究机构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值得一

FAST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

  记者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近日得到国际认证,这是FAST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科研人员介绍,FAST于2月27日首次发现这颗毫秒脉冲星,并通过FAST与费米伽马射线卫星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的国际

南非SKA先导项目MeerKAT望远镜建设的新里程碑

   基于南非MeerKAT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重要观测数据,题为“磁星PSR J1622-4950的苏醒:MeerKAT、Parkes、XMM-Newton、Swift、Chandra和NuSTAR的观测”的学术论文,近期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被视为MeerKAT射电望远镜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南非SKA先导项目MeerKAT望远镜建设的新里程碑

   基于南非MeerKAT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重要观测数据,题为“磁星PSR J1622-4950的苏醒:MeerKAT、Parkes、XMM-Newton、Swift、Chandra和NuSTAR的观测”的学术论文,近期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被视为MeerKAT射电望远镜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尝试把脉冲星变为“GPS”

  从国际空间站的高度来看,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实验展示了未来的空间探测任务如何在深空中导航。宇宙飞船可以通过一种位于天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即由遥远的死亡恒星发射出的信号。  去年11月,中子星内部构成探测器(NICER)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观察了少量脉冲星。后者是一

脉冲星为何如此诡异?“慧眼”要给他们把把脉

  宇宙中有一种诡异的天体——脉冲星,它们最初被人类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它们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中国6月15日发射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将对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开展观测研究,期望揭开它们身上的诸多谜团。  “慧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说:“我们还并

一种基于硅漂移探测器的X射线能谱测量的方法

硅漂移探测器(Silicon Drift Detector,SDD)对1~10keV软X射线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和较高的能量分辨,将其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中微弱X射线探测,可以减小探测器面积同时提高信噪比。本文提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基于SDD的能谱测量方法。分析了将SDD探测器输出的原始阶梯信号整形成

上海天文台发表孤立脉冲星周围尘埃盘的研究综述

  理论上预测,孤立脉冲星(中子星)周围应该存在一种盘——超新星爆发回落盘。可是,它们得到观测的证实了吗?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王仲翔很早就开始了对中子星周围的盘的多波段探索工作,从2002年至今,他致力于寻找年轻脉冲星中的磁星、中心致密天体及孤立脉冲星等周围存在吸积盘或尘埃盘的信号,在现有全世

美天文学家观测到伴星系统的“死亡之舞”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雨燕号”(SWIFT)卫星和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RXTE),天文学家有幸发现银河系中一个伴星系统上演的“死亡之舞”。相关论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2007年6月7日,“雨燕号”突然从银河系中

伽马射线暴电磁能爆发:时间在其中似乎会倒退重复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明亮和最具能量的事件,但只有在射线束直接指向地球时才能被探测到。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从太空深处发出的伽马射线暴表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奇异行为。多年前,科学家鉴别了6次极高能量的电磁能爆发,而这些爆发显示了复杂的时间可逆性波状行为(时间在这

空间中心取得毫秒脉冲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结果

  精确测定天体的距离和运动速度一直是天文学的难点。近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新技术研究室杜源杰博士与欧洲联测中心(JIVE)、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等研究人员合作,第一次成功获得了毫秒脉冲星PSR J0218+4232最高精度的距离和自行等研究成果(图1),并准确计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