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1日,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邀请了著名的国内外学者做主旨演讲,学会各专业分会和委员会踊跃参与。大会旨在彰显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学术水平,构建生物医学工程各学科交融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实化国际合作,促进以健康为本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行业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科协、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大会,并分别发表了热情的讲话, 充分肯定大会的学术定位和导向,指出生物医学工程在服务创新医疗器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大会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曹雪涛院士在开幕上致辞,曹理事长指出:生物医学工程在高新技术应用基础上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去创建新的方法体系、研制新一代生物医学工程产品,才有可能在医疗科技未来之路上领先前行。将理论创新、应......阅读全文

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1日,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邀请了著名的国内外学者做主旨演讲,学会各专业分会和委员会踊跃参与。大会旨在彰显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学术水平,构建生物医学工程各学科交融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实化

美生物医学研究或面临“创新赤字”

  美国白宫日前公布了2018财年(从2017年10月1日开始)联邦政府预算纲要报告,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遭受重创——2018财年预算只有259亿美元,比2017财年的317亿美元减少了58亿美元,降幅达到18%。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变化让人忧心忡忡。    NIH下属27个机构或被重组

移动医疗跨界创新

  今天,我们生活中几乎任何一个应用、任何一种需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企业,为用户以IT的方式提供服务。几乎的意思就不是全部,至少还有一种人类的需求目前在互联网上没有企业采用IT方式提供服务,这就是医疗需求。   今天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医院为中心的。人们自然想到——为什么不可

移动医疗创新的模式与平台

  2014年8月24日,中欧首届移动医疗创新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这次论坛由中欧校友医疗健康产业协会主办,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致辞、罗念慈主持了此次论坛。来自行业嘉宾和中欧国际商业学院校友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近两年,移动互联网和医疗持续的发酵,持续的升温,是投资、创业、社会民

医疗服务创新的标准和边界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获得了极大的增长,这虽然增加了原来割裂的服务体系的碎片化,但也让市场看到了些许的希望,特别是与线下医疗服务创新的缓慢发展相比,线上的创新获得了空前的关注。但是,创新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医疗服务领域,创新是必须符合医疗服务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边界的。

反向创新:颠覆传统医疗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多年前,Jonathan Pillai的父亲心脏病发作,医生在其冠状动脉处植入了一个支架,花费高达30000卢比,约合人民币5000元。虽然当时他的公司承担了大部分费用,但是那次手术几乎耗尽了他的家庭积蓄,他们一家人在接下来的好几年时间里都过着没有车的生活。Pillai回忆起在他祖国印

老年重大疾病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本报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严峻的趋势下,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组建的“老年重大疾病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近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   据悉,协同创新中心将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老年性疾病为主要研究内容,以

美国国会通过生物医学创新法案

  美国国会7日通过一项名为《21世纪治愈法案》的生物医学创新法案,旨在抑制药物滥用、深化对痴呆症和癌症等疾病的认识并加速新药的研发及审批流程。   美国参议院当天以94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上周,美国众议院以329票赞成、26票反对通过这个近1000页的法案。   即将离任的美

蔡江南教授:医疗创新大有可为

  医疗是维护百姓健康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起飞阶段,创新对于推动医疗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经济学兼职教授蔡江南认为,创新在医疗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国家把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必须依靠创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

FDA简化创新医疗器械审批流程

  为加快医疗器械上市速度,最近,美国FDA发布了一项简化“医疗器械重新归类程序”新指南草案,这项工作是由FDA的器械监管部门“器械与放射卫生学中心(CDRH)”完成的。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医疗器械,即目前市场上没有与之“实质相同”的产品,一般被自动汇集到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范畴。其往往也会被视作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