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60余位专家在沈研讨生物炭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启动会暨“生物炭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农业部、中科院和相关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介绍了“生物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减排计量”项目的情况以及研究工作安排,启动课题研究。此后,相关专家围绕生物炭与土壤有机碳、农田固碳减排、碳计量、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和讨论。 在综合讨论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与会专家学者就生物炭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路径、机制以及已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一致认为,生物炭研究要面向应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区域生产特征,重视产业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让更多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立战略发展联盟,注重协同创新。 此后,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参观并考察了相关企业和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炭研究的产学研合作成果。......阅读全文

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月13日,由沈阳农业大学牵头,国内2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的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沈阳农业大学成立。  在成立仪式上,联盟单位表决通过《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成立了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秘书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当选首届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

60余位专家在沈研讨生物炭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启动会暨“生物炭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农业部、中科院和相关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介绍了“生物炭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减排计量”项目的情况以及研究工作安排,启动课题研究。此后,相关专家围绕生物炭与土壤有机碳、农田固碳减排、碳

跨过“能耗”的坎 将生物质活性炭产业做大

视觉中国供图  采用生物质制备活性炭,原料成本低,椰壳、核桃壳、松子壳等果壳以及秸秆、木屑、污泥、废弃蔬菜等废弃物都可以用作原料,但对这些原料的预处理活化过程的能耗过高,制约了生物质生产活性炭的产业化发展。  ◎本报记者 吴长锋  “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共识。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却

陈温福院士:生物炭将成我国最具潜力新兴产业

  “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未来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日前于河南农业大学召开的2013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如是说。   生物炭通常是指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

生物炭功效也挑地

  最新一项研究质疑了生物炭的功效,发现它仅在热带地区能促进作物生长,在温带地区一点产出效益也没有。  科学家相信,生物炭,即部分焚烧植物的残余,在亚马逊流域作肥料之用已有至少2000年的历史了。自从发表于几年前的初期研究鼓励生物炭以来,世界各地的农民一直把它作为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土壤添加剂。

生物炭的研究成果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其排放的办法。科学家表示,几百年前,亚马逊印第安人用来提高土壤肥力的生物炭(biochar),在现代世界可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生产生物炭可吸收大量温室气体。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周刊上。   进行此项研究的

沼渣生物炭通过微生物调控农田土壤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对土壤碳库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沼渣生物炭通过微生物调控农田土壤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对土壤碳库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农村中心赴沈阳农业大学调研生物炭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年产农林业废弃物约14亿吨,仅玉米、水稻、小麦等大宗作物的秸秆量就达到6.5亿吨。这些秸秆废弃物被焚烧或者废弃的量超过50%,还田量还不足20%,生物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酸化板结、空气污染,带来雾霾、影响航班起降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热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打破砂锅   最近,科学家将目光转向生物炭,萌发了创造“技术土壤”的构想,希望通过提高土壤固有的有机碳储量,解决目前气候变化、能源以及食品和水资源危机。请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耕地土壤退化,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日趋严峻,但是目前采取的措施大多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