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研人员将全面调查我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

由科技部支持的“中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调查”项目近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通过系统调查,摸清我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征,为荒漠治理、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赵学勇介绍,该项目将针对我国北方主要荒漠与半干旱荒漠区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等地区主要植物群落展开调查,调查覆盖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 赵学勇说,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调查上述区域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利用现状等特征,以期建立我国“荒漠植物群落调查技术规范”,为荒漠治理、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据介绍,该项目是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开展植物资源调查的又一次系统调查,这将为摸清资源家底,构建北方生态屏障和区域内脱贫致富,提供关键性资源信息和基础数据支撑。 该项目由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阅读全文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研究发现最佳荒漠草原植被恢复模式技术

   荒漠草原植物种类贫乏,草丛低矮,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一旦退化很难恢复。目前我国在退化地生态恢复方面虽然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主要恢复技术包括围栏封育、补播、松土、浅耕翻、火烧、施肥、施秸秆或枯草等,这些草地植被恢复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特点。但是,如何如针对退化草原特点、水土流失特征

新疆生地所在植物计量化学和养分回收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养分经济在理解物种共存、适应策略、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供给服务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在不同研究尺度的计量化学和养分回收特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丝路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凯辉团队利用全球和区域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结合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

荒漠生态系统氮素的多途径来源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获新进展

  在干旱区,水分是控制生物过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全球区域降雨格局的改变可能对干旱系统植物群落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当水分充足时,氮等营养因素可以决定生态系统生物量产生的总量。在受氮素限制的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外部氮素的输入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

新疆生地所揭示典型线性沙丘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及成因

  沙丘是世界各种气候条件下存在的现代沙漠的主要形态,其中线性沙丘类型分布最为广泛。根据植被盖度和沙丘表面稳定性情况,沙丘可分为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丘3种类型。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前身多为流动沙丘,随着植物种类和覆盖度的增加,其表面稳定性逐渐增加,发育成为固定沙丘。因此,荒漠植被(尤其是草本植物)的存在

火因子对荒漠化草原草本层片植物群落组成影响研究获进展

  火烧是世界诸多地区关键生态因子,也是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素,对植物的关键性状、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结构、生物多样性特征及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而植物则通过形态和生理上的适应机制确保其在火烧后的存活或更新。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组成的研究小组

植物所在荒漠植物适应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物种在区域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和环境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机制反映了植物对当前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也为预测环境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可能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植物生长与繁殖需要维持多种元素的平衡,研究植物化学性状的地理格局可为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

土壤的形成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   (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