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棘皮动物、低等脊索动物、圆口纲动物观察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 1. 通过对海盘车(即海星)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了解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棘皮动物门各纲的一些习见代表种。2. 通过观察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等标本,了解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其常见代表种。3. 通过观察七鳃鳗浸制标本,了解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实验材料 液浸标本仪器、耗材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针吸水纸实验步骤 一、实验操作及观察解剖海盘车时可先除去不相邻的两条腕的背面体壁,先观察腕内的构造。然后再除去其余各腕及中央盘外周部分的背壁,但需注意保留中央部分的筛板及肛板。 1. 海盘车的外形观察海盘车体形呈星状,由中央盘和5个辐射状排列的腕组成。背面(反口面)略拱起,腹面(口面)平坦,体表粗糙。仔细观察1.棘、2.棘钳、3.皮鳃、4.口、5.6.管足步带沟、7.筛板、8.肛门等结构。2. 内部解剖用剪刀沿各腕的侧面剪开,小心地移去......阅读全文

棘皮动物、低等脊索动物、圆口纲动物观察试验

实验方法原理1.  通过对海盘车(即海星)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了解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棘皮动物门各纲的一些习见代表种。2.  通过观察柱头虫、海鞘、文昌鱼等标本,了解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其常见代表种。3.  通过观察七鳃鳗浸制标本,了解圆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实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小分子量海参肽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

摘要: 不同浓度的低分子量海参肽对小鼠灌胃, 研究了海参肽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 低分子量海参肽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 但能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转棒时间, 显著降低运动后小鼠的血尿素氮含量, 同时提高了肝糖原含量。关键词: 海参; 海参肽; 抗疲劳; 肝糖原海参(Holothuria

微生物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培养上的主要区别

微生物细胞培养,简称微生物培养,包括原核细胞培养(细菌培养)和真核细胞培养(霉菌培养和酵母培养)。这些细胞小、且具有细胞壁,细胞周期非常短,如细菌每20-30min增殖1次。植物细胞培养指原生质体培养。未考虑分离出原生质体的植物细胞培养,无论是游离的单细胞或组织块,都称作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组织细胞培

海口虫:揭开脊椎动物远祖的面纱

   陈均远等人对海口虫的研究成果表明,脊椎动物的演化在5.2亿年前就已拉开序幕。这些保存惊人完好的化石,展现了一幅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远祖的生动“肖像”。这一发现被一些国外科学家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惊人成就”。  云南昆明滇池之畔,海口镇耳材村村后,有一个长2000米、宽1000米的斜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泥晶结构和残余结构的镜下特点;观察颗粒、泥晶、亮晶、晶粒、生物格架结构组分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掌握嫡状灰岩的岩石特征,了解鳞粒的形成环境、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生变化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孔隙,分析孔隙的成因及其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

偏光显微镜下碳酸盐岩结构组分和孔隙结构、构造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结构、粒屑结构、泥晶结构和残余结构的镜下特点;观察颗粒、泥晶、亮晶、晶粒、生物格架结构组分的特征和识别标志;掌握嫡状灰岩的岩石特征,了解鳞粒的形成环境、沉积环境及成岩后生变化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孔隙,分析孔隙的成因及其

实验兔品种选择

兔是一个种属众多的动物。按动物分类学,兔可隶属于以下几个阶元,即: 动物界(Ani,nal ),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哺乳纲(Mammalia ), 兔形目(Lag0,n0rpha ), 家免科(Pzkas八mitg ),野兔科(Hurcs fami19

实验兔品种选择

兔是一个种属众多的动物。按动物分类学,兔可隶属于以下几个阶元,即: 动物界(Ani,nal ),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哺乳纲(Mammalia ), 兔形目(Lag0,n0rpha ), 家免科(Pzkas八mitg ),野兔科(Hurcs fami19)。 全世界野

百万只巨型帝王蟹侵入南极可能破坏生态

帝王蟹入侵南极大陆架,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帝王蟹首次侵入南极大陆架。  当前在南极捕鱼还属违法行为,不过也许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用来控制帝王蟹继续入侵的方法。  北京时间9月13日消息,遥控潜艇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米处的泥床盆地Palmer Deep,发

3月28日Nature杂志生物学精选

  封面故事: 发表科学论文方式的转变   本期Nature特刊关注在发表科学论文方面所发生的转变。一篇News Feature文章分析了认为作者付费在线发表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成本的观点,同时几位作者也讨论了他们是如何让“公开访问”(open-access) 的论文发表方式为其所用的。本期

3月28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不用晶体的晶体结构分析  X射线衍射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方法,但它也有一个限制其应用的缺点:分析的目标需要是晶体。这篇论文介绍了一个新的X射线分析方法,它不需要样品本身的晶体化,而是用被称为“金属有机网络”的晶体“海绵”来吸收含有目标分子的一滴液态客体。这种“海绵”含有微孔,能识

5月27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呼吸链Complex I的结构被确定   Complex I是呼吸链的第一种酶,它通过将NADH和苯醌之间的电子转移同质子转位耦合起来,而在线粒体中的细胞能量生产中扮演一个中心角色。这个巨大的复合物是呼吸链的最后环节,其机制和完整结构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现在,来

5月27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呼吸链ComplexI的结构被确定  Complex I是呼吸链的第一种酶,它通过将NADH和苯醌之间的电子转移同质子转位耦合起来,而在线粒体中的细胞能量生产中扮演一个中心角色。这个巨大的复合物是呼吸链的最后环节,其机制和完整结构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现在,来自大肠杆菌的Compl

生化与细胞所揭开多纤毛细胞的中心粒扩增之谜

  11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朱学良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he Cep63 paralog Deup1 enables massive de novo centriole biogenes

基因组研究显示七鳃鳗独立于其他脊椎动物进化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说,他们成功破译了原始鱼类七鳃鳗的基因组,发现这种动物拥有诸多不同于其他脊椎动物和更原始的无脊椎动物的基因特征,这表明七鳃鳗是独立进化而来的。   七鳃鳗又称八目鳗,属于无腭纲,它们的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从进化角度看,七鳃鳗处于接近脊椎动物祖先

南京古生物所贵州凯里动物群埋藏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布尔吉斯页岩型特异埋藏生物群在寒武纪之后的大量消失一直是一个未解的科学谜题。在众多的假说当中,潜居生物的崛起造成后期生物扰动(bioturbation)频繁导致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寒武纪之后大量消失是被大部学者认同的一个解释。但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南京古生物所奥陶纪生态群落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外籍青年科学家J. Botting博士和L. Muir博士近年来致力于英国威尔士奥陶系特异埋藏化石研究,并且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最近他们的研究则对该生物群的生态组合作出了定性的描述。研究发现,通常被认为是以三叶虫为主的该奥陶纪生物群落,根据

6月19日《自然》杂志精选

本期Nature发表了文昌鱼的基因组序列草稿。文昌鱼是一种被生物学家研究了很多年的动物,是一个用来研究原始脊索动物的模型。它是一种小型动物,形状像蠕虫,通常被埋在海床的沙子里。对佛罗里达文昌鱼所作比较的分析,显示了在现代文昌鱼和脊椎动物基因组中保留下来的17个先祖脊索动物连锁群,尽管它们在超过10亿

美国院士最新Nature解析基因网络调控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针对包含有多种保守型基因的被囊动物,分析了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构在物种间的进化,指出了神经嵴这一关键结构的进化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物种发育进化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伯克

寒武纪奇虾类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奇虾是寒武纪海洋的大型掠食者,位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目前至少报道了5个属。奇虾类化石在中国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中有广泛报道,包括澄江动物群、牛蹄塘动物群、关山动物群、马龙动物群和凯里动物群等,最近在河北地区寒武系馒头组也发现了奇虾化石。摩洛哥早奥陶世奇虾化石则代表了这类动物的最晚化石记录。

2018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

   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组织学会分支机构、学会理事,以及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推荐2018年“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共推荐了24项。经学会理事投票,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一、首次确认了北太平洋存在千年尺度的淡水事件  项目进展:该

研究揭秘红肉与癌症的连接点!

  吃红肉和癌症的风险之间已经建立了联系。现在对CMAH基因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这种联系是如何发生的,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哪种肉最有风险。  CMAH负责合成红肉中的糖分子Neu5Gc以及一些鱼类和乳制品。在人类中,CMAH基因发生突变,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不会产生Neu5Gc。  当我们食用含有这种糖的

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

  3月2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模式动物与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继续进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的董波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以海洋模式动物海鞘为模型研究器官发育与疾病发生”的精彩报告。  董波教授于1997年在青岛海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中科院海洋研

中科院海洋所破译海参基因组

  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13日在线刊发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课题组和相建海、李富花研究员课题组主导,天津生物芯片技术公司、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等单位合作,由张晓军、孙丽娜、袁剑波等青年科研人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协力完成的研究论文“The sea c

天津生物芯片参与绘制海参基因组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是其中体型与形态最为特殊的种类,且处于从无脊椎向脊椎动物分化的独特进化地位,也是国内外重要的海产经济物种,具有极高的营养与医用价值。  10月12号,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在线刊发了天津生物芯片参与的海参全基因组精细参考图谱项目文章-“The sea cucumb

中山大学徐安龙教授J Immunol发现miRNAs免疫作用

  来自中山大学生科院,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Analyses of Amphioxus MicroRNAs Reveal an Immune Regulation via miR-92d Targeting C3”的文章,针对文昌鱼miRNAs

动物不吃不喝能活多久?纪录是2569天/7年

  在没有食物且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大多数动物都死亡。不过一种名叫洞螈(olm ,或者Proteus anguinus)的动物可以连续数年保持不动,但依然存活着。来自英国和匈牙利的科学团队发现,居住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山洞中的洞螈体长约30厘米 ,能够连续2,569天(也就是7年多的)保持不动存活着

《科学》文章:“恐龙王”为科学界打开化石宝藏

  中国平邑——两年前当郑晓廷阅读一篇有关始祖鸟和孔子鸟具有较弱飞翔能力的《科学》报道时,他提出了质疑。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拥有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收藏总和的孔子鸟化石,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大小如乌鸦的鸟类。馆长郑先生亲自收藏的孔子鸟化石有606件。《科学》杂志的文章说这种鸟

2月11日《自然》杂志精选

  设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新方法   在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时,气候学家利用模型预测出的情景对未来可能会是怎样作出比较可信的描述。设定这些情景的传统方法是一个很费时间的、依次进行的过程,每个学科轮流为这个过程增添数据,同时也增加其复杂性。正如Richard Moss及其同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