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8 17:26 原文链接: 3D地图揭示了人类视网膜细胞内的DNA组织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学家绘制了人类视网膜细胞染色质的组织。这些纤维将30亿个长如核苷酸的DNA分子打包成紧密的结构,并与每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相匹配。由此产生的全面的基因调控网络为基因表达的一般调控和视网膜功能的调控提供了见解,包括罕见和常见的眼病。这项研究于今天(2022年10月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Anand Swaroop博士说:“这是视网膜调控基因组拓扑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青光眼相关的遗传变异的首次详细集成,这两种基因变异是视力丧失和失明的两个主要原因。”

  成人视网膜细胞是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元,不分裂,因此相对稳定。这使得它们有助于探索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如何有助于遗传信息的表达。

  染色质纤维包裹着长链的DNA,这些DNA缠绕在组蛋白蛋白周围,然后反复循环形成高度紧密的结构。所有这些循环都创造了多个接触点,在那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与基因调控序列相互作用,如超级增强子、启动子和转录因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非编码序列被认为是“垃圾DNA”。然而,更先进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些序列可以控制哪些基因在何时被转录。这揭示了非编码调控元件在DNA链上发挥控制作用的具体机制,即使它们在DNA链上的位置远离它们调控的基因。

  利用深度Hi-C测序(一种用于研究3D基因组组织的工具),科学家们创建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地图,其中包括视网膜细胞染色质中的7.04亿个接触点。地图是用四名捐献者的死后视网膜样本绘制的。他们评论说:“为了阐明人类视网膜中的基因组调控,我们以高分辨率绘制了染色质接触,并集成了超级增强子(SEs)、组蛋白标记、CTCF结合和选择的转录因子。”

  这是一幅染色质内部随着时间推移相互作用的动态图像,包括基因活动热点和与DNA其他区域有不同程度绝缘的区域。“进一步整合染色质与组蛋白标记的接触、染色质可达性、选定的TF[转录因子]结合和基因表达数据集,揭示了CREs的靶点,并揭示了人类视网膜中SEs的三维染色质组织特性。”

  研究小组将染色质拓扑图与视网膜基因和调节元件的数据集整合在一起。这是一幅染色质内部随着时间推移相互作用的动态图像,包括基因活动热点和与DNA其他区域有不同程度绝缘的区域。

  他们在视网膜基因上发现了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这表明染色质的3D组织如何在组织特异性基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Swaroop说:“拥有如此高分辨率的基因组结构图像,将继续为组织特异性功能的基因控制提供见解。”

  此外,小鼠和人类染色质组织之间的相似性表明了跨物种的守恒,强调了染色质组织模式与视网膜基因调控的相关性。超过三分之一(35.7%)的基因对在小鼠中通过染色质环相互作用,在人类视网膜中也是如此。

  科学家们将染色质拓扑图与基因变异的数据结合起来,这些基因变异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青光眼有关,这是导致视力丧失和失明的两个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指向了与这些疾病相关的特定候选致病基因。

  整合的基因组调控图谱还将有助于评估与其他常见视网膜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基因,确定缺失的遗传性,并了解遗传性视网膜和黄斑疾病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

  参考文献:High-resolution genome topology of human retina uncovers super enhancer-promoter interactions at tissue-specific and multifactorial disease loci” by Marchal C, Singh N, Batz Z, Advani J, Jaeger C, Corso-Diaz X, and Swaroop A, 7 October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相关文章

黄荷凤院士:最好的预防从生命源头开始

DNA究竟携带着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5月26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

死神的无声低语:英国在人类遗址中发现四千年前鼠疫DNA

在一项重大发现中,来自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牛津大学、莱文斯地方历史小组以及韦尔斯和门迪普博物馆合作,发现了迄今为止英国最古老的鼠疫证据。该小组在萨默塞特和坎布里亚的人类遗骸中发现了三个4......

超强DNA修复让弓头鲸远离癌症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弓头鲸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很少受癌症的影响。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弓头鲸的细胞似乎能比人类或小鼠的细胞更快速有效地修复DNA,这或许可解释为什么它......

全国首个DNA存储领域预训练大模型“ChatDNA”发布

近年来,DNA和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技发展的热门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之间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例如,DNA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研究特定基因组的变异和功能。科学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

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准确定位人类基因组中的特定碱基对

来自南加州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在人类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DNA碱基对。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人口和公共卫生科学助理教授StevenGazal博士正在执行一项任务,回答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尽管......

可溶解的导管缝合线可以监测伤口并输送药物

从取自猪组织的纤维开始,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可以装载分子传感器或药物的溶解缝合线。希望这种新的缝合线能够加快愈合速度和/或在手术部位出现问题时发出指引。根据佩加蒙的外科医生盖伦的......

DNA数据存储系统使用微胶囊来减少错误和损失

未来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取消硬盘库,转而使用大自然已经使用了数十亿年的存储介质--DNA。在使之成为现实的一个重要步骤中,科学家们已经创建了一个使用微胶囊读取和组织文件的新系统。像人类建造的许多东西一样,......

下一级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不再需要病毒帮助

事实证明,改性病毒是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材料送入细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们价格昂贵,难以扩展,而且有潜在毒性。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大多数人都听说......

基因组“暗物质”挑战遗传学中心法则?

1953年,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近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进一步提出了经典的遗传学中心法则,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家对于非编码RNA的认知极大丰富......

我国科学家发现DNA柔性的奥秘,有助于抗体药物研发

4月24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的一篇合作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篇文章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孟飞龙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的叶菱秀研究组联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