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EB病毒中枢感染的临床表现介绍

1、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是初发EBV感染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可有头痛、全身不适、颈强直和畏光。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轻到中度增多,偶有不典型淋巴细胞,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含量一般正常,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某些患者可显著升高,反复腰穿可使症状缓解。EBV相关的无菌性脑膜炎预后较好,且恢复后常没有后遗症。Graman报道了1例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有无菌性脑膜炎的19岁男子,在恢复后的1年中多次反复发作,被诊为患有EBV相关的Mollaret脑膜炎,但是这种关系还有待证实。 2、脑炎:急性EBV感染相关的脑炎患者可出现癫癎发作、昏迷、人格改变、知觉异常、小脑共济失调和局灶性的脑干及大脑病变。这些并发症常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起病后1~3周内发生,但也可出现在病程之前或病程中。或者有可能是急性EBV感染有惟一症状,发展为脑炎的患者在数天内常有发热和头痛。大多数患者为年轻人和大龄儿童。 癫癎、昏......阅读全文

关于EB病毒中枢感染的临床表现介绍

  1、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是初发EBV感染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可有头痛、全身不适、颈强直和畏光。脑脊液检查显示淋巴细胞轻到中度增多,偶有不典型淋巴细胞,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含量一般正常,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某些患者可显著升高,反复腰穿可使症状缓解。EBV相关的无菌性脑膜炎

EB病毒中枢感染的预后介绍

  急性EBV感染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大多可在数周到数月完全康复,少数会遗留后遗症,如失语、足下垂、翼状肩和偏盲等。脑炎或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所引起的呼吸停止是常见死因,有时死于继发感染。

概述EB病毒中枢感染的临床表现

  原始性EBV感染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的血清抗体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致命性疾病。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单核细胞增多以及出现不典型淋巴细胞为特点的急性病。其症状包括咽痛、头痛,约50%患者出现全身不适、肌痛、厌食、恶心,10%~2

EB病毒中枢感染的简介

  1968年,Henle等人发现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病原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以后逐渐发现EBV感染与鼻咽癌、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等多种疾病有关,该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简述EB病毒中枢感染的治疗方法

  对急性EBV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一般给予支持治疗,包括抗癫癎药物和机械通气,应慎用补液以避免脑水肿。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没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给予激素可缩短发热与咽痛时间,但不能不减轻淋巴结和脾脏肿大,没有颅内高压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如脑脊髓炎、小脑共济失调、横

概述EB病毒中枢感染的诊断要点

  人体对EBV感染的免疫反应包括产生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体。EBV的急性感染可出现B细胞多克隆的激活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提高。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约有90%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产生嗜异性抗体。这些绝大多数都是IgM抗体,可以凝集羊或马的红细胞。因为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的罗斯曼(Forssm

分析EB病毒中枢感染的病因病机

  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与其他疱疹病毒一样, EBV由162个颗粒组成的核衣売包绕一根双股螺旋DNA核心组成。核衣売被一层含有多种蛋白的体被包绕,外面又围绕一层缀以病毒糖蛋白脊的外脂质膜。电镜下可见单个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EBV基因组是一个172kb的线形双股螺旋

关于EB病毒的感染防治介绍

  疫苗是预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研制的基因重组疫苗正在观察中。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对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疗也无效。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关于EB病毒感染的简介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还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简述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关于EB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介绍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

关于EB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介绍

  一、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疾病大多能自愈,治疗为支持性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EBV复制,但有研究认为无效,激素仅在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下应用。  二、预防  1.由于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不要口对口喂饲婴儿。

关于EB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

  EBV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80~200nm,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EBV。细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

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

EB病毒感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EBV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80~200nm,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EBV。细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  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

EB病毒的感染防治

疫苗是预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研制的基因重组疫苗正在观察中。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对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疗也无效。

EB病毒感染的病因分析介绍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还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EBV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80~200nm,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

关于EB病毒的基本介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基因组为DNA。EB病毒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病毒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

关于EB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  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

EB病毒感染防治

疫苗是预防E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研制的基因重组疫苗正在观察中。目前对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用药期间,能减少EBV从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对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疗也无效。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

EB病毒感染的病因

  EBV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80~200nm,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EBV。细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疾病大多能自愈,治疗为支持性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EBV复制,但有研究认为无效,激素仅在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下应用。

关于EB病毒导致的疾病介绍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炎、脾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大量增多。急性期后,低热、疲劳可持续6个月之久,正常人预后良好,免疫缺陷患者可出现死亡。  2.非洲儿

关于EB病毒的发现历史介绍

  1964年 Epstein等首先发现本病毒,而命名为 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人疱疹病毒。只有B淋巴细胞才有EB病毒受体。EB病毒侵入B细胞后,可以呈产毒性感染,即可使细胞产生早期抗原,以及病毒复制,释放病毒颗粒。亦可呈非产毒性感染,即在细胞内中

EB病毒介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  一、生物学性状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园形、直径180nm,基本结

关于EB病毒抗体检查的介绍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不过40岁以上的成人几乎都曾有EB病毒感染。感染后宿主多产生IgA类早期抗原(EA)的抗体,但没有IgA类抗体,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升高,且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增高。采用免疫酶法测定病毒壳抗原(VcA)的IgA抗体有助于外咽癌的诊断,尤其在滴度上升者

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  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