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控制制冷化学物质关键数据背后藏阴谋

从太空观测的地球。 世界领导人今年9月在基加利达成协议控制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使用,这种导致地球变暖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很多人吹嘘这一行动到2100年将会阻止气温升高近0.5摄氏度。考虑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是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是个大数字。如果HFC数据可靠,那么它将会让各国更容易实现巴黎气候目标。然而,围绕这个半摄氏度的科学不确定性却比政治家们透露的信息多一点。这一数据起源于2016年5名科学家在瑞士阿尓卑斯山进行的一次晚宴上。这些为政府和产业界工作的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是就《蒙特利尔协定》(1987年的一项旨在控制使用损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协定)向政策制定者提意见的部分团队成员。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该协定同时会减缓全球变暖,因为一些管制类化学物质也是潜在的温室气体。他们意识到这一协定也可以使气候变暖产生下降趋势,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物理学家David Fahey说。这是因为......阅读全文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能源利用理念变革必将带来节能减排领域的一次新突破

  节能减排领域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没有大比例节能技术,现有的节能技术不能用于生产的主要环节和高耗能应用场合,节能减排工作通常是投入大、回报小,在企业、社会上“叫好不叫座”,最多也是节能但不节钱。现在,我们建议转变人们千百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发动一次能源应用理念的变革,进一步开发、利用成熟的热泵技

海冰崩裂冻土融化 地球“最后的冰区”告急

  当“冰箱”不再制冷,该怎么办?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北极圈格陵兰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温大片碎裂;北极“刀砸不穿、斧凿不透”的冻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严寒的格陵兰以北地区本该长年冰封,但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千年寒冰”也没能坚持住,地球“最后的冰区”告急。  【“

校庆前,南开又一篇Science!

  更加高效、节能、绿色、便携的制冷方式是人类不懈探索的方向。今天(10月11日)在线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刊文,报道了中国南开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的一支国际联合研究团队研获的一种柔性制冷新策略——“扭热制冷”。他们发现,改变纤维内部的捻度可以实现降温。由于制冷效率更高

校庆前的南开,教你用钓鱼线制冷

  更加高效、节能、绿色、便携的制冷方式是人类不懈探索的方向。10月11日在线出版的《Science》杂志刊文,报道了中国南开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的一支国际联合研究团队研获的一种柔性制冷新策略——“扭热制冷”。他们发现,改变纤维内部的捻度可以实现降温。由于制冷效率更高、体积更小且适用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十大“怪招”能否凑效?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大会本月29日将在墨西哥旅游城市坎昆举行。回顾过去一年,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这一问题的重视度似乎一下子被拔高到了极致。尽管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至今未能在减排义务方面达成一致,而美国也迟迟未能在国会通过气候法案,但科学界却在

低碳经济

  摘要: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科学家探测纳米比亚云朵或解全球变暖谜题

   在纳米比亚的沿海地区,一年中连续若干月会有一层烟雾持续在低矮的云层上漂移。这是研究气候科学最棘手问题的最佳地点,这个问题就是烟雾和云层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全球变暖。现在,一项空中研究项目已经在这个“自然实验室”中展开。  来自法国和英国的合作者很早之前就希望可以扩展当地样本检测区域,但该

《自然》撰文称其为未来水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加州的极端干旱事件应该成为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一次教训。  自从2012年起,美国加州一直笼罩在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中,气温不断打破纪录,年降雨量持续下降。该地区森林、渔业、野生动物以及区域经济在挣扎中艰难前行。  加州被看作是美国的“沙拉碗”,因为当地盛产水果、蔬菜以及坚果。但2014年,该州

低碳名词详解

  低碳争议  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低碳的争议。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随着气候门事件的爆发,联合国IPCC的科学家私自篡改数据以迎合全球变暖的事实令全世界震惊。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全球变暖存在巨大争议,低碳

碳排放:从增到减究竟有多远?

  如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争论不休。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甩出一颗重磅炸弹: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才能使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在北京发布。2018年的

《环球科学》2011年十大科学新闻评选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头戏,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的一次全面盘点。经过专业编辑和专家团队的商讨,《环球科学》初步挑选出了30条候选新闻,接受网友的点评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  9月2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节能红宝书:30项低碳生活方式

  频繁的台风、干旱、洪水,冰川加速融化,物种加速灭绝,这些都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每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节省了0。4千克煤的能耗和4升净水,同时还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为什么要了解这

地球一小时的困境:互联网碳足迹难避免

  世界各地的环保团体前些天都转向了社交网络来推动3月31日晚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也就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关灯一个小时,表达对全球变暖的关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条Twitter或微博、每在YouTube上观看一次呼吁视频或者每点击一次F

美国冰箱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

联合利华在美国推出第一款使用绿色制冷技术的冰激凌冰柜   美国环保局日前颁布新条例,批准使用三种碳氢化合物作为家用和商用冷藏机制冷剂,从而提高冰箱冷柜的环保性能。  据环境新闻新闻网,环保局重大新方案可选政策项目增加了丙烷、异丁烷及一种称为R-441A的化学品,作为家用冰箱、制冷机、混

科学家称70年代的海洋降温超乎想象

  虽然气候变化导致海洋不断变暖,但温度骤降的现象也同事存在。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发生在1970年左右的一次海洋降温事件,其程度比此前想象的更为剧烈。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地球表面温度在整个20世纪升高了超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