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冰箱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

联合利华在美国推出第一款使用绿色制冷技术的冰激凌冰柜 美国环保局日前颁布新条例,批准使用三种碳氢化合物作为家用和商用冷藏机制冷剂,从而提高冰箱冷柜的环保性能。 据环境新闻新闻网,环保局重大新方案可选政策项目增加了丙烷、异丁烷及一种称为R-441A的化学品,作为家用冰箱、制冷机、混合式制冷设备以及商用冰柜的供选制冷剂,从而替代引起臭氧空洞的氟氯烃及氢化氟氯烃。氢氟化合物虽然不会像传统的制冷剂那样损害臭氧层,但其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上万倍。 新规定是环保局在收到著名冰激凌公司Ben and Jerry’s、通用电气、跨国制冷公司True Manufacturing等企业的请求后公布的。环保局空气和辐射办公室行政助理吉娜?麦肯锡(Gina McCarthy)表示:“新规定是企业和环保局共同保护地球和推动变革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将提高环保制冷剂在美国的使用。” 20年前,绿......阅读全文

美国冰箱采用新型环保制冷剂

联合利华在美国推出第一款使用绿色制冷技术的冰激凌冰柜   美国环保局日前颁布新条例,批准使用三种碳氢化合物作为家用和商用冷藏机制冷剂,从而提高冰箱冷柜的环保性能。  据环境新闻新闻网,环保局重大新方案可选政策项目增加了丙烷、异丁烷及一种称为R-441A的化学品,作为家用冰箱、制冷机、混

超低温冰箱常用制冷剂有哪些

  超低温冰箱一般采用二级制冷,第一级的制冷剂为R-12(23.Ooz,28.349 523g),设计压力高压为400ppsi(1ppsi=6.894 76X10‘Pa),低压为90ppsi。第二级制冷的冷凝器和第一级制冷的蒸发器是放在一起的;第二级的制冷剂为R-503(8.50z)和R-290(0

绿色和平发布PM2.5浓度排名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近日发布《2015年度中国366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指出:中国大陆地区366座城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为50.2微克/立方米,其中八成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尚未达标。  2015年全国共有367座城市监测并公开包括PM2.5在内的6 项监测指标,这是2012年空

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绿色和平发展”专项基金设立

  3月16日,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绿色和平发展”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绿色和平发展基金是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以“倡导绿色理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专项基金,由北京亚美时代国际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向社会发出筹建倡议并公开募集资金。  启动仪式上,中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对中国两纺织专业镇环境调查报告

  近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京发布《时尚污染——两个中国纺织专业镇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著名的“牛仔裤镇”广东增城新塘镇和“内衣镇”广东汕头谷饶镇存在严重环境污染,两地部分地表水和底泥样本经检测有重金属超标现象。绿色和平呼吁当地企业和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从源头根治污染,并呼吁纺织行业了解

超低温冰箱的制冷剂和制冷方式

  采用无氟环保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两种方式,保证在不同制冷温度需求下都能得到最大的制冷效果。  制冷方式是超低温冰箱的核心。稳定和长寿命是最重要的。双级复叠制冷,是学界公认的成熟的制冷方式。国内外几乎所有超低温品牌均使用这一制冷方式。高温级和低温级两台压缩机各自分工,各自在最佳的工况下运行,整机运行

联合国呼吁欲限制冰箱空调新制冷剂使用

制冷剂替代品HFC-134a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布报告称,广泛用于制冷、消防以及绝缘的氢氟碳化物(HFCs)虽然无损臭氧层,但却是潜在的温室气体,如果现在不采取快速行动,到2050年,此类化学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相当于目前全球交通排放量的总和。  环境规划

绿色和平:中国没有公司承诺不使用转基因饲料

  日前德国媒体爆出麦当劳致信绿色和平承认,部分肉鸡是以转基因饲料喂养。中国市场是否也存在使用转基因饲料?记者28日下午致电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办公室。   “我们没有数据,粗略估计,如果不是全部,也是非常大的比重。”绿色和平组织农业与食品安全项目主任王静告诉本报。   本报记者从绿色和平组织获悉,

卫生部回应绿色和平组织 发布农残报告

  近期,针对绿色和平组织在其网站发布的《蔬果安全状况监测》第三期有关在北京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和华润万家四家大型连锁超市销售的甜瓜、苹果、桃子、油桃和樱桃共监测出含17种农药的监测报告问题,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发布有关说明:   经卫生部会同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北京市政府

环保文集《绿色的跫音》彰显绿色理念

   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社会部《中国环境》周刊主编的《绿色的跫音――中国环保大扫描》一书,日前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正式对外发行。   《绿色的跫音》属于宣传绿色环保的公益性书籍,书中内容全部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11月至2010年4月的《中国环境》周刊的原创文章,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