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访问成都山地所

9月26日,应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的邀请,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一行六人在部长秘书,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孟加拉国国家理事Naba Bikram Kishore Tripura的率领下访问了成都山地所。 邓伟代表山地所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山地中委会”)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和座谈,能够为今后双方的科技合作建立良好的开端,促进交流与合作。Tripura先生介绍了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和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的基本情况。吉大港山区事务部是成立于1980年的一个孟加拉国专门部委,旨在针对吉大港这一特殊山区,行使政府行政功能。他表示在中国政府与孟加拉政府签署协议援建一所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孟加拉政府将筹建一所民族大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普及,在院系设置中部署了减灾防灾学院方向,希望得到山地所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助。 山地所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山......阅读全文

山地所中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根据科技部重点科技合作项目的计划要求,受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员邀请,由日本东京大学东畑郁生教授带队,东京大学、中央开发株式会社专家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0人,于11月15日至22日来华开展了为期8天的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在此次交流访问中,双方就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访问成都山地所

  9月26日,应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的邀请,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事务部考察团一行六人在部长秘书,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孟加拉国国家理事Naba Bikram Kishore Tripura的率领下访问了成都山地所。   邓伟代表山地所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

成都山地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

  11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讲坛由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主任李爱农研究员主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廖克开坛并作了生动翔实的学术报告。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三十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廖克院士结合近

云南大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多国高校共建科研平台

  虽然正值暑假,但记者近日到访云南大学时看到其实验室并未歇息,科研人员正在检测分析来自澜沧江―湄公河的水样,为揭示流域水环境变化、与沿岸国家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奠定基础。  《不列颠百科全书》曾于1946年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大学之一。如今,云南大学正处在“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

山地所召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9月8日,四川省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筹)(以下简称山地环境省重点实验室)座谈会在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召开。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放出席会议,并现场考察了山地环境省重点实验室筹备情况。所长邓伟、重点实验室主任程根伟等出席会议。  邓伟首先感谢省科技厅领导

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动力学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研究所重点项目“山地灾害动力学实验室建设”进行了项目验收。专家组由教授姚令侃任专家组长,山地灾害、财务、档案等领域的12名专家组成。副所长文安邦主持验收会。   与会专家现场查看了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听取了综合测试与模拟中心主任张

山地所通过院保密体系建设现场验收

验收会现场   8月31日,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袁家虎为组长,成都分院保密办公室和有关研究所专家组成的非保密认证单位保密体系建设验收组一行七人,对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保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现场审查验收。山地所副所长程根伟以及所保密委员会和保密

山地所举行“波密站”建站论证会

  6月19日,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藏东南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建站”(下简称波密站)进行论证。会议由所长邓伟主持。论证专家组由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与矿产研究所刘宝珺院士任组长、西南交通大学姚令侃教授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由中铁二院副总工王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

成都山地所滑坡监测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一种滑坡监测仪”和“一种倾斜检测组件及倾斜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发明主要涉及滑坡监测领域,特别涉及滑坡无线实时监测领域的监测设备。   目前已有的自动监测主要通过使用普通滑坡监测装置或大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来实现对滑坡的监测,普通滑坡监测装置使用地表的G

成都山地所大型滑坡变形演化预测研究取得进展

  滑坡是地壳表层岩体的一种地质灾变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危害极为严重。尤其是大型滑坡具有规模大、成因机制复杂、危害严重等特点,对大型滑坡的变形演化预测研究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秀珍副研究员以西部重大水电工程区的某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

成都山地所展示中国冻融侵蚀图-成果丰硕

  7月4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成都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查询及服务系统冻融侵蚀展示成果加工提炼》技术服务合同验收会,来自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省水土保持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

中巴地震监测与防震减灾技术培训班举办

  8月29日至9月2日,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巴中心”)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中-巴地震监测与防震减灾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旨在更好地推动巴基斯坦地震台网建设,增强巴基斯坦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促进双方在防震减灾领域科技合作,帮助巴

成都山地所领导调研宝兴县生态产业发展情况

  12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四川省环保厅邵志军副巡视员等赴宝兴县考察,并与该县县委书记韩冰等县领导就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思路展开座谈研讨。   12月16日,邓伟一行考察了宝兴县石材企业—四川汉龙石材工业园,听取了企业经营状况、减污控排、节能生产等方面的汇报

成都山地所泥石流防治结构研究取得新成果

  泥石流包含大量粗大颗粒且运动速度快而具有极大破坏力,所以通过水石分离方法对粗大颗粒进行调控可以减轻泥石流灾害。目前具有水石分离功能的泥石流减灾工程主要为各种透水型拦挡坝,然而,这些结构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结构开口易被分离出的固体颗粒堵塞并造成淤积,从而导致结构的水石分离功能不能持续发挥,并失去减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诠释大国实力

   国际科技合作早已不是个新鲜事儿。  30年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突飞猛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科技合作内容中,却总不如一个“民生”来的更为触动人心。  成都山地所,扛起的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中“民生”这杆大旗。  堰塞湖处置、

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魏达:我与时代“同呼吸”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大幕拉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脚印”烟花一路绽放至鸟巢,正如开放、包容的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那一年,“低碳”这一概念也正在走进大众的生活。  也在那一年,魏达从北京玉泉路出发,抵达青藏高原,开启日复一日的温室气体采样工作,与“碳”打上交道。春去秋回,他每年都要登上高原,聆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震中已查明地震滑坡704处

9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获悉,该所在泸定地震震中磨西镇调查区共提取地震滑坡704处,滑坡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约占调查区面积的5%,投影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滑坡有67处,占滑坡总数的10%。 据了解,泸定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贡嘎山高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Prietzel-Joerg教授访问成都山地所

Prietzel Joerg教授作报告  7月10日至7月16日,应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环境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吴艳宏研究员邀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生态和生态系统管理系Prietzel Joerg教授访问了成都山地所及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站。  在贡嘎山站考察期间,P

成都山地所碎石土滑坡水文地质发育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碎石土滑坡是地震灾区分布最为普遍的一种滑坡类型。目前此类滑坡的发育特征识别主要依靠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缺乏可靠的原位水文地质结构模型,而这对后续滑坡防治、形成机理及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

成都山地所森林萌生更新过程、机制与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萌生是植物再生生态位的一部分,是植物高度进化的不稳定的特征之一。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对于调节个体生活史策略、受干扰后植被恢复和重建,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萌生更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过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朱万泽研究员团队,以横断山区

成都山地所水塘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塘是山地景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具有供给、调节和文化多重功能,对于维持乡村社会和经济系统稳定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水塘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特征,水塘保护和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受人口迁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水塘结构和功能正发生显著改变。但有关水塘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非

成都山地所植被碳循环参量反演建模研究取得新进展

  准确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是预测气候变化的基础,也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生态模型作为研究碳循环过程的关键手段,其模拟过程需要时间序列连续的植被生理生态参数的支持。近年来,碳通量观测网的时空覆盖范围仍然有限,遥感数据能弥补地面观测的不足。采用数据同化方法将多源数据与生态过程模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无人机航拍背后的故事

大风影响无人机准确降落。组装无人机。  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11时左右,青海省天峻县大雨伴着狂风突然而至。此时该区域600米左右的上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一架无人机正在执行航拍任务,科研人员攥紧了拳头盯着地面的飞行控制器,当即决定中断航拍,紧急迫降。  作好充分准备  “幸好数据没受

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Noam-Weisbrod访问成都山地所

  7月17日,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Noam Weisbrod博士到访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并作了题为Colloid-Facilitated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Subsurface Environments的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针

[亚洲]孟加拉国计划大量出口牛肉

  据孟加拉国《财经特快》25日报道,为满足宰牲节期间大量祭祀牲口的需求,孟曾经主要依靠印度牛肉的进口。随着孟本地农村动物饲养方式的变革,孟正在计划大量出口牛肉。孟畜牧服务部门官员表示他们已经采取诸多措施鼓励牛肉出口,因为过去几年孟肉牛数量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年就已经超过市场需求一百万头。  专家

成都山地所7项技术入选《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科技部通过科技部网站对外公布了《地震灾后应急实用技术手册》,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7项技术入选该手册。   成都山地所入选的技术包括:“泥石流综合防治技术”、“滑坡(含崩塌)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干旱地区不同岩土组成坡地植被恢复技术”

成都山地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

  1月4日,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邓伟研究员、方一平研究员、李爱农研究员、王玉宽研究员和苏春江研究员共同主持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有27位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员、副研、助研等进行了会议交流汇报,其中有10位研究生作了学术研究报告。山区发展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以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立50年:率先行动风头正劲

201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现场考察指导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发布会。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横亘在中国山区面前的问题,让陆域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40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以科学为尺丈量川藏交通廊道

  6月22日起,2017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活动一行,自四川成都开拔,沿国道318一路驱车前往林芝,考察川藏交通廊道。  一路上,一侧是汹涌的江河作陪,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为伴。在险峻的风光中,偶尔横亘在路中央的巨大石块和车队行进中遭遇的崩塌,不时提醒过往车辆这里

海洋所与舟山市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6月3日,舟山市副市长朱世强一行访问中科院海洋所,双方共同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海洋所与舟山市的全面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海洋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该所副所长张国范主持会议。  海洋所所长孙松向朱世强一行详细介绍了海洋所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研究所在科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