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PrietzelJoerg教授访问成都山地所

Prietzel Joerg教授作报告 7月10日至7月16日,应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环境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吴艳宏研究员邀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生态和生态系统管理系Prietzel Joerg教授访问了成都山地所及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站。 在贡嘎山站考察期间,Prietzel Joerg教授参观了贡嘎山站野外基础监测平台、内容、设施和相关定位试验场,了解了贡嘎山冰川、湖沼、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等近年变化特征,并详细了解了“百人计划”项目“贡嘎山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效应的带谱特征”的研究内容、技术途径、已有研究成果及进一步研究计划。 野外考察结束后,Prietzel Joerg教授于7月15日在山地所作了题为Recent anthropogenic changes of German forest soils and forest ecosystem的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土......阅读全文

钙的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上的钙循环建立了地质构造、气候和碳循环之间的联系。简单地说,山脉的隆起使含钙岩石暴露在化学风化中,并将Ca2+释放到地表水中。这些离子被输送到海洋,并与溶解的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石灰石(CaCO3),然后沉积到海底,在那里它被结合到新的岩石中。溶解的CO2连同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离子,被称为“溶解性

全球地球化学图编制完成

  作为“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成果,第一张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图(地球化学图)已编制完成并提交相关国家使用。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016年5月,原国土资源部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定,在河北省廊坊市建立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随后该中心发起“化学地球”国际大科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他循环

  除前述几种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外,被植物根系吸收乃至随食物进入动物体内的化学物质还有许多,大致可分为生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和非必需的化学物质两类。前一类包括钙、钾、钠、氯、镁、铁等元素和维生素等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常有一定限度,是由生物体本身调节的;后一类如汞、铅等,逐渐受到重视,因为非必需物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其他循环

      除前述几种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外,被植物根系吸收乃至随食物进入动物体内的化学物质还有许多,大致可分为生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和非必需的化学物质两类。前一类包括钙、钾、钠、氯、镁、铁等元素和维生素等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常有一定限度,是由生物体本身调节的;后一类如汞、铅等,逐渐受到重视,因为非

我国研制地球化学标准物质234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12日在京举行。据会上发布的《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实施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调查技术最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先后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研制了234种地球化

徕卡显微镜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是鉴别沉积有机质生物先质的常用方法,其特点是从生物分子化石指纹的视角,通过持定类别生物光质的持有生物标志物对生物先质进行追踪与鉴定,并存高度降解有机质、可溶有机质及气态产物的生源鉴别方面有着其他方法无法代替的优势。目前,新的生物标志物仍在不断被发现,其生源意义也在不断被加以厘定。然而

我国研制地球化学标准物质234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12日在京举行。据会上发布的《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实施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调查技术最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先后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研制了234种地球化学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的地球化学意义

(一)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地球化学作用中,在相互作用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得到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同一化学反应中,某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作用,则该物质称为还原剂,同时必然有一物质获得等量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还原是一种

《国家土地地球化学质量报告2022》发布

今天(12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了《国家土地地球化学质量报告(2022)》。《报告》显示,我国土地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总体优良。 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是国家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查明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养分元素、生命健康元素、有机质、酸碱度等54项化学元素和指标的含

国际陆架边缘开放科学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

关注焦点为生物地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系统的反馈  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的整合研究”联合主办的国际IMBER/LOICZ陆架边缘开放科学会议,9月1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国际IMBER/LOICZ陆架边缘开放科学会议是国际海洋科学领

丁仲礼视察地球化学研究所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一行到地球化学研究所视察指导工作,听取了所长胡瑞忠“关于地球化学研究所十二五发展初步规划”的报告,并与地化所科研及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胡瑞忠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十一五”主要科研成果,随后详细汇报了研究所“十二五”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Prietzel-Joerg教授访问成都山地所

Prietzel Joerg教授作报告  7月10日至7月16日,应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环境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吴艳宏研究员邀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生态和生态系统管理系Prietzel Joerg教授访问了成都山地所及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站。  在贡嘎山站考察期间,P

我国初步形成极地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体系

  从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近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这一系列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极地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体系,这对于研究地球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监测预测环境演化

地球化学储库:地幔有多少未解之谜

  新华社“决心”号12月27日电 (记者张建松)地幔堪称最大的“地球化学储库”,但迄今,人类尚未能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目前,“决心”号大洋钻探船正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开展的大洋钻探,最终目标就是钻穿地壳,“触摸”地幔。  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在2013-2023年度的

郭清海博士获国际地球化学协会奖励

  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环境学院郭清海博士荣获2010年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的Ebelmen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学者。IAGC主席Russell Harmon博士日前专程致信,对郭清海在高温水热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祝贺。

著名地球化学家张本仁院士逝世

        2016年11月1日21时18分,著名地球化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在北京不幸辞世,享年87岁。中国地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张本仁院士的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    张本仁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6年11月5日(星期六)上午10:00在北京八宝山

研究揭示稀土矿床成矿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28.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利用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Geochimica e

研究揭示稀土矿床成矿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团队利用微生物溶解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对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化和分异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于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风化壳中。风化过程中

现代地球化学之父Goldschmidt的风雨人生路

本文经作者宋建潮授权分析测试百科网发表  1838年,瑞士化学家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首先使用了“geochemistry”一词,但究竟是以地质为主,还是化学为主,地质学家与化学家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两者之间鲜有往来与合作,致使地球化学长期少人问津、不被重视。直到

中央媒体深入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结合目前全国新闻媒体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11月21日至22日,《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在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李婷、昆明分院副院长沈华的陪同下,来到地球化学研究所,并亲临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进行基层采访。   21日上午,赵亚辉等在地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世

湖泊中的低价磷不再是检测的难题!

  磷元素被认为是决定水体生产力及影响藻类异常繁殖的限制营养物质。全面阐释磷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系统响应关系对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绝大多数研究多以正五价磷酸盐为基础,忽略了正三价、正一价、负三价磷等低价磷的存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已经证实:低价磷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其主导的氧

成都山地所在山地土壤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获进展

  磷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作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山地因其独特的地貌、地质、气候等因素,其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健康稳定越来越受到磷的生物有效供给的限制和影响。山地系统磷生物有效供给取决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然而目前对山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特征和驱动机制研究仍处于初始阶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植被与大气间汞的交换过程研究获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大气汞(Hg)的重要汇,从全球尺度看,每年森林生态系统从大气吸收1180吨左右的汞。但是对植被吸收的大气汞是否存在向大气的再释放过程以及再释放通量大小的认识还不清楚。通量箱(袋)传统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与大气间汞交换的净通量值,无法区分植被吸收大气汞的通量和植被向大气排汞的通量。这

地化所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带领的汞课题组早期研究发现,我国西南汞矿区食用稻米是农村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食用鱼类等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的国际共识。自此,稻田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成为当前该领域

应用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逝世

   世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我国勘查地球化学技术的创始人和学科领袖、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于2017年2月24日逝世,享年94岁。  谢学锦院士开创和奠基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事业,并引导中国勘查地球化学逐渐发展到若干领域领先于世界。1978年提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

我国成功申报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

  2013年11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表决通过,同意在中国河北廊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的宗旨是致力于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全球尺度上的含量与分布、基准与变化研究,为全面了解地球资源分布

沈阳生态所等在光降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内部机制及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凋落物分解决定着碳的存储和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虽然凋落物分解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由温度和水分驱动的微生物酶过程,但以该理论为基础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一直系统性地低估了全球碳周转速率,自然界中还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植被与大气间汞的交换过程研究获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大气汞(Hg)的重要汇,从全球尺度看,每年森林生态系统从大气吸收1180吨左右的汞。但是对植被吸收的大气汞是否存在向大气的再释放过程以及再释放通量大小的认识还不清楚。通量箱(袋)传统方法只能获得植被与大气间汞交换的净通量值,无法区分植被吸收大气汞的通量和植被向大气排汞的通量。这

寒旱所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获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项研究有助于完整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为充分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促进陆地生态系统正常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 开展陆地生态系

李曙光当选2019年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

   近日,国际地球化学学会(Geochemical Society)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Geochemistry)公布了2019年国际地球化学会士(Geochemistry Fellows)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李曙光以其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