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古老岩石最初像棉花糖一样松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7日报道,科学家在27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太阳系中最古老的岩石最初并不像现在这样坚硬,而是更像软糯的棉花糖,这些“棉花糖”经过无数次撞击后,变得越来越硬,直到磨练成现在的岩石。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其他国际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基于计算机模型和实验室实验得出了该结论,为最早的岩石如何形成提供了首个地质学证据,也进一步证明了科学家的一个想法,即太阳系中的首个固体物质原本极端脆弱而且孔隙很多,就像软糯的棉花糖一样。在宇宙极端动荡的时期,该固体物质不断被压紧,成为更坚硬的岩石,这些岩石随后成为地球等岩状星球的基本组成部分。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帝国理工学院地球科学和工程系教授菲尔·布兰德领导的科研团队对一块来自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碎片(也就是所谓的“碳粒陨星样本”)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后得出了他们的结论。科学家表示,该样本最初形成于太阳系形成之初,那时,微小的星际灰......阅读全文

美国宇航局重启钚-238核燃料生产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计划重启钚核燃料的生产,面对深空探测的核燃料缺乏,该计划已经被正式提出,科学家认为只要一颗棉花糖大小的钚-238就可以完成部分深空探索飞行。当前美国宇航局的钚核燃料都是上个世纪生产的,行星科学部分的负责人吉姆·格林宣布,重启钚-238的生产正在测试中,最

外星人可能被地球细菌消灭或它们不想登陆地球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898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编撰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中,看上去不可战胜的火星人入侵地球后,却被地球细菌消灭,因为火星人对于地球细菌没有免疫力。1969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在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图片来源:NASA   经过长达数年的大量工作,研究人员终于从返回地球的星尘号探测器中采集到7颗星际尘埃微粒。科学家在上周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报告说,尽管整个样本的重量只有几百万兆分之一克,但这却是科学家第一次将自己的手放在自太阳系形

2017十大“科学”流言,不能信也别传

  “当真理还在穿鞋时,流言已经跑遍了世界。”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更为迅速,这种特征似乎更为明显。“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多吃主食死得快”“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2017年,这些流言是否也出现在你的朋友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在京举办

“食电细菌”拿电子当干粮 有助研究生命的基本问题

地杆菌  有一种细菌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都不同,这种细菌靠最纯形式的能量——电子为生,它们吃的、呼吸的都是电子!它们无处不在。在地上插一根电极,输入电子,它们就会赶来:它们是以电为食的活细胞。  找到它们的方法很简单,把一些灰尘放在盛满水的浅盘子里,轻轻旋转,尘土就会分开。如果没有分开,很可能就是

研究作物根系情况对高产栽培的重要意义

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过程是地上部光合作用和地下根群吸收养分、分水的有机统一过程。生产中改良土壤、施肥、灌水和中耕等大多数栽培措施均是直接作用于根系,从而调节地上部发育和实现最终产量的提高。因此,对根系的研究在高产栽培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然而,由于根系深藏于土壤之中,研究难度大,以住在我区尚很少

我国将建设一批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

研究称地球与月球形成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更晚

地球与月球形成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更晚  北京时间6月10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地球和月球是2颗体积跟火星和金星差不多的行星撞在一起产生的。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这次撞击事件发生在我们的太阳系只有3000万岁时,或者发生在距今大约45.37亿年前。然而丹麦尼耳斯·玻尔研究所进行的最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2012年度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公布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等36项成果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稀土生物效应的细胞无机化学研究”等6

棉花转基因技术基因枪法花粉活体育种实例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针对 20 多个棉花品种,成功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规模化转化体系,以流水线的操作方式,建立了高效、工厂化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本文援引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发明专利内容,以制备转 GAPDH 基因棉花的具体方法为例,以应用实例演示棉花转基因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

地质地球所揭示太阳系早期炽热小行星之间的撞击作用

  在太阳系早期,类地行星、月球和小行星上发生的撞击作用是非常普遍又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撞击过程产生的巨大能量曾被认为是行星和小行星进行熔融分异的主要热源之一。但是,对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研究却发现:陨石(例如,普通球粒陨石)即使遭受高达60 GPa以上的强烈冲击,也只产生微米至毫米级宽度的熔脉或熔融囊

科学家发现能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 直径650公里

  据《自然》杂志网站11月13日报道,加州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迈克尔·布朗在太阳系柯伊伯带发现了能够漂浮于水面的最大固体——一颗由岩石和冰构成的星体。这个名为2002 UX25的星体直径达到650公里,密度却比水还低,其存在似乎与柯伊伯带和整个太阳系内大型固态天体形成的理论模型相冲突。即将出版

太空大岩石密度比水轻 柯伊伯带天体挑战行星形成传统理论

柯伊伯带至少包含了7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天体。图片来源:DETLEV VAN RAVENSWAAY   美国科学家日前指出,太阳系中迄今为止已知最大的岩石或许能够漂在一个浴缸中。这一在行星轨道外运行的岩—冰混合物的密度竟然比水还小,但如果真想把它放到水中,或许你需要找一个从伦敦到法兰克福那么大

宇宙中类地行星可能很常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详细分析太阳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借助这一方法,分析了环绕6颗白矮星运行的岩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发现这些岩石与地球岩石类似。这些新证据表明,地球或许没那么独特,类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见。

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 pH 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所以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析的对象只限于蛋白质和两性分子。分析的条件是凝胶中有稳定的、连续的和线性的 pH 梯度。试剂、试剂盒 丙烯酰胺单体贮液过硫酸铵贮液仪器、

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实验—薄层分析等电聚焦

实验方法原理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 pH 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所以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析的对象只限于蛋白质和两性分子。分析的条件是凝胶中有稳定的、连续的和线性的 pH 梯度。试剂、试剂盒丙烯酰胺单体贮液过硫酸铵贮液仪器、耗材注射器水浴实验步骤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三定出炉

  第一条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  第三条  国家粮食和

“隼鸟”号确认采集到小行星物质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高木义明16日宣布,研究人员已经确认,在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密封舱的回收容器中发现的1500个物质微粒,大部分是来自“丝川”小行星的岩石。   这是人类首次从小行星上采集到物质,可以说“隼鸟”号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探测小行星的计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

Science文章:生物工程out了?化学物理手段也能改造生物

  您可能听说过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科学家们也正在设计自动收集能量、会发光和检测污染物、甚至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的智能服装和纺织品。  但问题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经化学处理的织物非常容易磨损。如今,《Science》报道了一篇文章称科学家已经能把类似的“智能化”功能直接种植到棉花纤维中了。  来自MI

“开普勒”发现八行星星系

  随着第八颗行星的发现,开普勒-90 系统成为第二个拥有八颗行星的星系。  我们的太阳系现在与一颗由多颗行星环绕的恒星联系在一起——美国科学家12月15日报告说,他们最近发现有第八颗行星环绕一颗名为开普勒-90的恒星运行,后者是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距离地球约2545光年。这些系外行星是从美国宇航

揪出棉花“不孕不育”的元凶

  科学家在研究高温导致雄性不育的机理、创制耐高温种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近日,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棉花团队首次绘制了高温与常温下棉花花药中的DNA甲基化图谱,并首次发现高温胁迫下导致的花粉不育和花药壁不开裂表型受不同路径调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发现在高温胁迫下,雄蕊的花药里面出现了明显的DNA

美国“吃货”要在火山口烤棉花糖

  在“吃货”的世界里,或许任何事物都可以与美食扯上关系。最近,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一位网友竟问道,在火山口烤棉花糖是否安全。这引得美国地质勘探局赶紧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回应。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过去30多年一直处于不时喷发的

“哈勃”发现14颗岩石状外海王星天体

  外海王星天体(TNOs)因光芒微弱难于被发现,经常处于“养在深空人未识”的状态。但据美国太空网及每日科学网近日报道,天文学家们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14颗外海王星天体,这些新发现天体直径为40公里至100公里。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外海王星天体是指太阳系中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农产品供需形势4月分析报告发布

  4月11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7年4月)》。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等5个产品的供需形势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玉米  本月预测,2016/1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2.15亿吨,维持上月预测数不变,比上年度减少925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三)

⑸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等课题组通过将栽培棉与野生棉对比,绘制出了棉花表观遗传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图谱”,对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间超过1200万个的差异甲基化胞嘧啶进行分析,鉴定出519个表观等位基因(epiallele

农产品供需形势12月分析报告发布

   12月5日,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12月)》。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玉米、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大豆等5个产品的供需形势结合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玉米  本月预测,2016/2017年度,中国玉米收获面积约36016千公顷,比上月预测数调增26

重组病毒噬斑筛选实验

实验材料 转染细胞溶解产物BS-C-1/HuTK-143B/BHK-21/CEF 贴壁生长汇片的细胞试剂、试剂盒 完全 2 × 噬斑培养基-5完全MEM-2.5培养基筛选试剂LMP 琼脂糖溶液5-溴脱氧尿苷溶液中性红溶液X-gal溶液X-gluc溶液干冰/乙醇仪器、耗材 6孔 35 mm 组织培养板

阿波罗岩石研究将揭示太阳系秘密

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收集了岩石样本,科学家希望在明年对这些岩石样本进行研究。图片来源:NASA  明年的某个时候,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宇航局(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研究人员将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进入存放月球岩石的高科技实验室,打开一根自1972年以来一直被密封的金属长管。当时阿波罗17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