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疾病诊断介绍

鉴别中应首先除外已知病因致成的继发性者,因原发病的治疗(如继发于梅毒的抗梅治疗)可望肾病缓解。结合引起继发性者的原发病本身其他临床和化验表现,多可明确诊断。小婴儿有不能解释的肾病综合征伴外生殖器异常,则应考虑到Drash综合征。此征Drash 1970年报告,表现为肾胚胎瘤(Wilm瘤)、男性假两性畸形及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部分病例仅有二联表现。其肾脏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硬化(diffuse mesangial sclerosis)和肾小管萎缩,其病变于肾皮质表层的肾小球重于近髓质者。 能引起原发性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者,除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外尚可由弥漫性系膜硬化引起,此病围生期无异常、胎盘大小正常、起病虽也可早在新生儿期,但多在出生3个月以后,本症较早进入肾功能减退,因尿毒症而死亡。病理上早期为系膜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塌陷,并无细胞增生;后期则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此外偶见由微小病变、局灶节......阅读全文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疾病诊断介绍

  鉴别中应首先除外已知病因致成的继发性者,因原发病的治疗(如继发于梅毒的抗梅治疗)可望肾病缓解。结合引起继发性者的原发病本身其他临床和化验表现,多可明确诊断。小婴儿有不能解释的肾病综合征伴外生殖器异常,则应考虑到Drash综合征。此征Drash 1970年报告,表现为肾胚胎瘤(Wilm瘤)、男性假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介绍

  (1)免疫力低下:由于尿中丢失Ig和补体系统的B因子、D因子致免疫力低下,发生多种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腹膜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感染是导致本征死亡的主要原因。  (2)发生血栓、栓塞:患儿常呈高凝状态,甚至发生血栓、栓塞合并症,Mahan等的病例中10%有此类合并症。可见于多处血管如外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其他辅助检查介绍

  1.光镜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肾小球可能正常,也可能呈现局灶节段性硬化,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呈现囊性扩张。在疾病的晚期阶段,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塌陷,呈现弥漫性硬化;肾小管广泛扩张、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在DMS的早期阶段仅有足突细胞的肥大、足突的融合,系膜基质的增殖;晚期阶段,大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基本介绍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congenital nephrotic syndrome,CNS)指生后3个月内发病的肾病综合征。它具有儿童型肾病综合征一样的临床表现,即出生时或出生后3个月内出现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等。但其病因、病理变化、预后等与年长儿或成人者不同。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根据病因分类,通常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 包括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  2.继发性 可继发于感染(先天梅毒、先天性毒浆原虫病、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风疹、肝炎、疟疾、艾滋病等)、汞中毒、婴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尿毒综合征、甲髌综合征、Drash综合

关于小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疾病诊断介绍

  在鉴别诊断方面:  1.主要与11β羟化酶缺乏症(11β-OHD)鉴别 11β羟化酶(P450c11β)缺乏是CAH第二位常见的类型,仅占5%~8%。在人群中其发病率1/1万。  当CYP11B1基因缺陷时,导致11β-OHD所致CAH,肾上腺11-脱氧皮质醇(S)不能转变为皮质醇(F),脱氧皮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

  1.芬兰型  (1)临床诊断依赖于:①家族史;②宫内已有蛋白尿,于临床出现症状时,血中白蛋白多已20g/L;③胎盘大(>出生体重的25%);④临床表现且6个月内GFR常仍系正常;⑤除外其他已知病因;⑥肾活体组织检查。  (2)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常借助于羊水中的甲胎蛋白,AFP是一种正常的胎儿期的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检查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儿的特征性改变,由于在宫内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时,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经管发育不全,也可出现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胆碱酯酶水平常同时增高可资鉴别。  2.尿的改变: 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  3.低蛋白血症 :CNS患儿血白蛋白水平

关于小儿烟雾病的疾病诊断介绍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如颅内出血症、脑血管栓塞等。  1.脑血管出血(cerebrovascular hemorrhage) 最常见于颅脑外伤、产伤,有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脑肿瘤以及后天获得性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均可并发脑血管出血。临床起病急,出现惊厥、昏迷

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检查介绍

  1.尿常规  尿蛋白明显增多,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g/kg。尿沉渣镜检可见透明管型及少数颗粒管型。肾炎性患儿还可见红细胞,且易见到肾上皮细胞及细胞管型。尿蛋白减少或消失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2.血浆蛋白  血浆总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下降更明显,常

用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介绍

  FNS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差,常表现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1年内死亡,但很少因为肾衰竭,而是多死于严重的感染、营养不良、腹泻、电解质紊乱等。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1.减轻水肿 限盐、使用利尿剂。对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或伴低血容量表现者可输注无盐白蛋白。芬兰有主张自生后4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儿的特征性改变,由于在宫内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时,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经管发育不全,也可出现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胆碱酯酶水平常同时增高可资鉴别。  2.尿的改变 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  3.低蛋白血症 CNS患儿血白蛋白水平很低,

简述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

  本征预后已大为改观,有作者报告1987年后肾移植的34例随访3.7年,其移植肾存活率于1,2,3年时分别为94%,8l%,81%;GFR于1,3年时分别为73.7%和75.3%。患儿情况好,只1例发生慢性排异、高血压。  继发性CNS随着其病因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预后,如感染所致者,采用强有力的抗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已明确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发病机制渐渐得以阐明,1966年Norio对57个芬兰家系进行遗传调查,明确此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现知其缺陷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13.1,1983年Vernier等以阳离子探针PE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应首先除外已知病因致成的继发性者,因原发病的治疗(如继发于梅毒的抗梅治疗)可望肾病缓解,结合引起继发性者的原发病本身其他临床和化验表现,多可明确诊断,小婴儿有不能解释的肾病综合征伴外生殖器异常,则应考虑到Drash综合征,此征Drash 1970年报告,表现为肾胚胎瘤(Wilm瘤),男性假两性畸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根据病因分类,通常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 包括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  2.继发性: 可继发于感染(先天梅毒,先天性毒浆原虫病,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风疹,肝炎,疟疾,艾滋病等),汞中毒,婴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尿毒综合征,甲髌综合征,Drash

概述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已明确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发病机制渐渐得以阐明。1966年Norio对57个芬兰家系进行遗传调查,明确此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现知其缺陷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13.1。1983年Vernier等以阳离子探针PE

简述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体征

  家族史和生产史 很大一部分CNS的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多数患儿为35~38周早产、体重偏低,常为臀位,常有宫内窒息史、Apgar评分偏低,羊水中有胎粪。本征特征是大胎盘,正常儿胎盘不超过胎儿体重的25%,而Huttenen的报告中胎盘占体重0.42,而正常对照为0.18。母亲妊期常合并妊娠中毒症。

概述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1)特殊外貌:出生后常见特殊的外貌, 如鼻梁低、眼距宽、低位耳、颅缝宽、前囟和后囟宽大,还常见髋、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其后常见腹胀、腹水、脐疝。  (2)水肿:半数于生后1~2周内即见水肿。也可迟至数月后始为家长发现。  (3)蛋白尿:患儿蛋白尿明显且持续,最初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疾病后期则选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1.家族史和生产史 很大一部分CNS的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多数患儿为35~38周早产,体重偏低,常为臀位,常有宫内窒息史,Apgar评分偏低,羊水中有胎粪,本征特征是大胎盘,正常儿胎盘不超过胎儿体重的25%,而Huttenen的报告中胎盘占体重0.42,而正常对照为0.18,母亲妊期常合并妊娠中毒

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介绍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本征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有:①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②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功能不足;③蛋白质营养不良、水肿致局部循环障碍;④常用时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菌性感染中既往以肺炎球菌感染为主,近年杆

关于小儿霍奇金病的疾病诊断介绍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本病,但需要活体组织检查才能确定诊断。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性淋巴结炎 肿大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是可靠的鉴别方法。详细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和发现其他部位(特别是肺)结核病灶可协助鉴别。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可有显著局部淋巴结肿大

关于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疾病诊断介绍

  儿细菌性肺炎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含量方法诊断较为准确。  体检病人呈急性病容,呼吸浅速,部分有鼻翼颤动。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和心动过速。少数可出现休克(在24小时内血压骤降至10.6/6.7kpa以下甚至测不出,伴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少尿、心动过速和心音减弱等),多见于老年。肺炎

关于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介绍

  肾病理所见因病程早晚而不一。妊16~32周的胎肾发育近于正常,仅于皮髓交界处偶见扩张的肾小管,但肾小球上皮于电镜下可见足突消失。生后第1个月,光镜下有轻到中度系膜细胞增多,皮质深部可见扩张的肾小管。生后3~8个月出现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即显著的肾小管扩张,内径甚至达0.5mm。故既往文献称本症为“

简述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预防护理

  已明确此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重视遗传病咨询和产前诊断。妊娠13周时胎儿血中甲胎蛋白浓度达到高峰,当胎儿发生蛋白尿时,则AFP随尿蛋白进入羊水中,故产前诊断常借助于羊水中的甲胎蛋白浓度检测。对曾分娩过本病小儿的孕妇于再次妊娠11~18周时,检测羊水的AFP可有助于产前诊断。近年由于对Np

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分型是什么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可分为两型:  1、芬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CNF)定位于19q12-q13.1。多数为早产儿,胎盘巨大、重量超过25%体重,出生时或生后一月内出现水肿,伴腹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早期不著)。预后差,多死于感染,对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应,目前多采用早期一侧

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疾病诊断

  1.21三体综合征 特殊面容,外眼角上吊,眼内眦皮,舌尖外伸,皮肤细,毛发软,关节松弛,拇趾与余四趾分开较明显,小指中节短,通贯手,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为21三倍体,而甲状腺功能正常。  2.软骨发育不全 侏儒中最多见类型之一,是因软骨骨化障碍,主要表现四肢短,尤其上臂和股部,直立位时手指

关于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介绍

  (1)休息和生活制度 除高度水肿、并发感染者外,一般不需绝对卧床。病情缓解后活动量逐渐增加。缓解3~6月后可逐渐参加学习,但宜避免过劳。  (2)饮食 低盐食。水肿严重和血压高得忌盐。高度水肿和/或少尿患儿应适当限制水量,但大量利尿或腹泻、呕吐失盐时,须适当补充盐和水分。

关于小儿赖氏综合征的疾病诊断介绍

  本病在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差别很大,尤其是发病早期,体征较少,不典型;疾病晚期因严重的继发性挛缩而与其他疾病相似,易于造成误诊。本病征须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中毒性脑病、传染病或预防接种后的脑病、颅内肿瘤、无黄疸型肝炎相鉴别。此外,尚需与婴儿维生素B1缺乏(脑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关于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疾病诊断介绍

  1.非药物急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性肾损害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须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相鉴别,如有明显用药史,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肌酐清除率较正常下降50%以上,B型超声显示双肾增大或正常,在除外肾前性与肾后性氮质血症应考虑药物性肾小管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