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4月22日在北京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对地观测与全球环境变化”。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遥感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1000余人参加大会。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环境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国际系列会议。这是该系列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出席大会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白春礼说,当今遥感技术已成为观测地球的重要手段,步入综合、协调和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与空间信息服务快速发展时期,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蓬勃发展的遥感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解决人类发展中碰到的环境、资源问题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逐步形成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环境与减灾卫星等遥感卫星系列,建立了快速、灵活、机动性强的航空遥感系统。他表示,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首次在中国......阅读全文

扎根西部 创新发展

          记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处西部的兰州大学,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兰大在融入西部的发展中即将迎来百年校庆。   作为兰州大学众多科研

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6月15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专家对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验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实验室很好地完成了预期建设目标,达到了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验收条件和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吴国增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为环境管理续航

  “哎呀,现场看到的排污口和昨晚无人机传回的照片一模一样。”这是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展无人机遥感监测试飞任务后,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次日赶赴现场验证查看时所发出的的感慨。   “这是在高邮湖与邵伯湖两湖之间的新民滩,采用手抛机搭载热红外相机在夜间对高邮助剂厂及周边环境进行的遥感监视,可以看见4

对地观测中心将主办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

  4月10日至15日,第34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ISRSE)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闭幕式上,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ICORSE)正式宣布,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办,将于2013年4月22日—2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该国际知名系列会议举办近50年来首

专家称应加强中国全境环境变化研究

“中国幅员辽阔,仅靠局部定点环境监测,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宫鹏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对大空间范围而言,遥感是唯一可行的环境变化监测手段。  由宫鹏发起并组织,《科学通报》2012年6月第16期出版了一期“中国环境变化遥感专题”,共收录了7篇论文,

探究我国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认识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种环境问题时,我们有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同时我们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地面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遥感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测出水体的叶绿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温,还能够监测到大气中污

探究我国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认识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研究各种环境问题时,我们有着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支持,同时我们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地面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遥感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测出水体的叶绿色含量、泥沙含量、水色和水温,还能够监测到大气中

探究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发挥直观重要作用,随着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大气、水质、固体污染监测等方面,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具备了许多优势。本文对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遥感技术在环境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

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京举行

  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4月22日在北京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对地观测与全球环境变化”。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遥感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1000余人参加大会。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环境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国际系列会议。这是该系列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   全国政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千里眼”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一项项新措施、新技术也随即运用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成为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和助推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技术就是卫星遥感。遥感技术起源于飞行器和人造卫星的发展,即利用载人(无人)飞行器或人造卫星上搭载的摄像和其他感应、探测设备,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

河北利用环境卫星开展立体化监测

  今后,河北省将利用“天眼”——国家环境一号A、B、C3 颗卫星,全方位开展环境遥感技术应用,实行立体化环境监测。   河北省环保厅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近日签署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应用合作协议。河北省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 天地一体化”立体全覆盖监测省域的省份。   河北省环保厅党组

河北开展立体化环境监测 遥感“天眼”弥补监管短板

  今后,河北省将利用“天眼”——国家环境一号A、B、C3 颗卫星,全方位开展环境遥感技术应用,实行立体化环境监测。   河北省环保厅与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近日签署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应用合作协议。河北省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 天地一体化”立体全覆盖监测省域的省份。   河北省环保厅党组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揭牌 建天空地立体观测系统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右三)、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左三)等为中科院新整合组建的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揭牌。图为大会开幕前的中国特色文艺表演。  4月22日下午,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为中科院新整合组建的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揭牌。  新研究所是在中科院原遥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环境小卫星星座水环境遥感应用分系统通过验收

“水环境遥感应用分系统”最终验收评审会现场  10月17日下午,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承担的环保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统——水环境遥感分系统”项目最终验收评审会在京召开。验收会由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持,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和对地观测中心相关专家领

遥感技术: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前不久,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说明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曲久辉: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新趋势

  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不断进步的生态环境科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自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后,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便焕发出与日俱增的活力。当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新趋势

  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不断进步的生态环境科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自从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后,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便焕发出与日俱增的活力。当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让测量蓝天碧水的“标尺”更加精准 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

  有这样一支队伍,负责制定全省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和专项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动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眼光、智慧和汗水丈量着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畏风沙和严寒,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蓝天、土地和每一汪碧水……他们是青海省环境监测中

如何才能让环境监测发挥更大作用?

辽宁省东部一家热电厂不久前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在线监控的“电子警察”发现,立即亮出“红灯”警告,迫使这家热电厂对脱硫装置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了达标排放。据了解,这个省自启用“电子警察”监测系统以来,已对15家大型火电厂的烟气排放实施在线监控,以确保环保部门能够及时发现电厂超标排污情况,并督促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质检测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1 高光谱遥感技术高光谱即高光谱分辨率,指的是由许多段窄电磁波波段连接而成的连续的光谱曲线,每一小段电磁波波段通常小于十纳米。遥感是指,在对探测目标的特性进行探测时,探测仪器不直接与探测目标相接触,而是通过接收、记录、分析探测目标的电磁波特性信息来判断探测目标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高光谱遥感技术兴起于

全国已建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

  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4月1日至2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主持,环境保护部监察局赵九方局长出席并发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和

寒旱所松木希错流域植被动态变化遥感研究取得进展

  植被是陆地表面最突出的覆盖类型,描述区域尺度上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植被作为环境的指示指标,它的变化能揭示环境的演化、变迁。植被覆盖稀疏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环境特征,通过一定时间序列,对植被分布和变化进行定量监测,有助于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过程。多时相遥感数据

南京地理所湖泊水生植被遥感研究获进展

湖泊是地表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被是众多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类型,对湖泊水体的理化指标、底栖动物、藻类、鱼类、沉积物等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是湖泊生产力、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湖泊生态平衡的重要调控者。开展遥感调查研究是认知湖泊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和生物量变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水专项(2017Z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

中国科学家通过星地联合探测南极冰雪冻融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科学家已获得全南极的多源遥感影像图,测得了冰盖运动和表层冰雪的融化等数据。但由于缺乏地面验证,卫星遥感所获得的冰雪参数的可靠性不高。记者2月15日从我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了解到,“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将给卫星遥感数据“挑刺”,通过星地联合探测南极冰雪冻融。  

版纳植物园在不同橡胶林种植区设置气候要素自动观测系统

  为准确评价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对森林小气候的改善作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三五”战略突破三“环境友好型橡胶园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实施计划中强调了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把握橡胶园的本底气候环境,并为探讨套种不同经济林木后,橡胶园的气候环境的变化提供支持。承担气候环境研究的全球变

环保部:“十三五”环境监测八项重点工作

  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今天在无锡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对于2014年环境监测工作,吴晓青表示,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方面,全国监测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