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化 寒冷、偏远并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这些描述不仅仅只适用于南北极地区,还适用于一个面积大于五百万平方公里、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的地区,研究人员称之为“第三极地区”(Nature 454, 393-396, 2008)。“第三极地区”拥有世界上除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储量,其冰川数量超过46000条并且冻土面积广袤。然而,尽管有更多的生命依赖于第三极环境,对“第三极地区”的研究和高纬度地区的南北极相比依然少得多。 “第三极地区”也被称为亚洲水塔。该地区的冰川孕育着亚洲几大河流,成为维系10几个国家15亿......阅读全文

两大环流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

两大环流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   7月15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发的《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一文中,揭示了引起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系统性地区差异最可能的原因:两大环流(减弱的印度季风和加强的西风)导致的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减少和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大气和冰川中黑碳来源研究获进展

  8月23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康世昌课题组与瑞典斯特哥尔摩大学合作研究论文Sources of black carbon to the Himal

《自然》报道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报道了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hird Pole Environment, TPE)计划”,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通过开展这一国际研究计划来理解和减轻“第三极地区”的环境变化。以下是全文译文。  环境变化与冰川变

青藏高原所:喜马拉雅冰川消融对汞输出变化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山地冰川分布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喜马拉雅冰川退缩对亚洲众多河流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明晰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径流汞的输移变化,对深入理解高山冰川消融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及区域汞循环变化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徐柏青小组:黑碳沉降导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的结论。这篇题为《棕色云增暖南亚》(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论文曾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近年对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进

寒旱所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的高分辨率冰芯记录研究获进展

        20世纪气候变暖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变暖幅度和原因具有不确定性。判断目前气候变暖程度最直接的方法是把现在的气候同过去相比较,目前的变暖程度取决于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幅度。全新世作为文明出现和迅速发展阶段,其变化背景是判断目前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重要依据,期间几次气候

美国启动气候变化联合研究计划

  据《科学》网站报道,美国3家联邦机构于3月22日宣布,共同启动一项联合研究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对未来几十年的气候变化以及在区域尺度上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对于这个“基于地球系统模型的年代际区域气候预测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农业部和能源部将在5年的时间里每年投入5000

研究发现:祁连山27条冰川因气候变化消失

2月24日,一辆农用车从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旁驶过。这是2月24日拍摄的祁连山东段的冷龙岭雪山。即便是隆冬季节,冷龙岭的一些雪山上也只是铺盖了薄薄的一层雪,连山皮都难以覆盖,裸露着山脊。这是位于祁连山中段的“七一”冰川退缩后留下了冰川底部褐黑色的岩石这是位于祁连山西段正在退缩的老虎沟冰川以及冰川消融后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时空差异

  气温是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研究其变化和波动可以阐明新的气候模式和趋势的形成。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魏彦强博士、方一平研究员选择青藏高原中国区域以及周围海拔3500米以上海拔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一个广义的温区高程模型(GTEM)来评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时空差异的趋势。  

冰川积雪融水致亚洲于危险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区,日益加剧的冰川积雪融化威胁了亚洲几百万平民的粮食安全,而巴基斯坦则是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群荷兰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了亚洲5条主要河流,其中140万人(大约占全亚洲人口的1/5)依靠这些

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降低会加速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发育有大量冰川,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发生消融,表现为冰川末端退缩以及冰川物质亏损,并对周边河流径流、人均水资源量等产生深刻影响。冰川退缩主要受到气候变暖及降水的影响;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可导致冰川表面短

全球32位科学家跨国合作评估高山冰川水系统

  日前,全球32位科学家评估了地球78个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统,并首次依据这些水系统对相邻低地社区的重要性,对这些水系统进行了排名,并评估了这些系统面对未来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脆弱性。这些水系统被称为“高山水塔”,通过冰川、积雪、湖泊和河流来储藏与运送水,为全球19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4)提供

气候变化让冰川融水透支祁连山冰川正加速消融

  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1960年到2013年,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了390.7米,平均每年退缩超过7米;仅2009年到2013年就退缩了79.4米,平均每年退缩将近20米。  “冰川本身就是气候的产物,对气候也十分敏感,一旦气候发生变

如何实时监测十几亿人口的水源地?|Nature评论文章

  “第三极”是地球上仅次于北极和南极的冰雪储地。这片区域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青藏高原,拥有全世界最高的14座山峰和约10万平方公里的冰川(面积和冰岛相当)。其中的融水灌溉了十条大江,包括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恒河、黄河和长江,供养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尼泊尔的Tsho Rolpa山谷,

立足“第三极”-破解气候变化之谜-——访维加奖得主姚檀栋

  太平洋的风吹不到青藏高原,高原的冰冻圈变化却能决定风往哪儿吹。  “青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弱,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说。  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拟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姚檀栋。这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海拔5000m以上陆地面积虽然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2000,但却是全球1/3陆地平均径流的源头,尤其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和雪盖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这些河流孕育着世界接近10%的人口。高海拔冰冻圈的变化直接影响相关河流,进而给河流影响区域的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无法预料的影响。  观测资料

青藏高原所发现森林更新可以记录青藏高原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脉是全球中低纬度冰川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亚洲多条大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到达,高原地区的冰川观测资料不仅少,而且时间也很短。数据匮乏限制了人们对长时间尺度上(几十-几百年)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在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

森林野火频发或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不稳定性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最新成果表明,近期森林火灾等野火频发可能会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的不稳定性。卫星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地区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春季发生,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气溶胶包含大量吸收性碳质气溶胶成分,在大气环流携带下能够被传输至喜马拉

印度研究称喜马拉雅山75%冰川萎缩

  据印度媒体5月16日报道,印度科学家比较了1989年至2004年的卫星图像,发现喜马拉雅山75%的冰川在萎缩。  报道说,在这项由印度环境和森林部等完成的研究中,印度科学家比较了喜马拉雅山2190条冰川在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参与这项研究的印度空间应用中心专家阿贾伊博士说:“我们发

格陵兰冰川大裂解-气候变化正拉响警报

  本月初,一块巨大的浮冰漂离了格陵兰岛,有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全球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大型冰川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崩解。  据法新社报道,面积相当于曼哈顿的4倍、达到250平方公里的一个巨大冰块正从格陵兰岛西北端的彼得曼冰架脱离。彼得曼冰架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冰架之一

美研究称气候变化致水生环境恶化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2月19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说,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洋和湖泊生态发生变化,有毒藻类和细菌将加快生长,人类最快可在未来10年内感受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科学家说法,气候变化使得海洋和淡水湖泊更易于有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秘书长  如果这个季节去西藏,站在拉萨河谷,可以看到两侧山坡上的青草已经长到了山顶,回到30年前,人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构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第三极”主体骨架,也是地球独特

“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尼泊尔气候环境科考完成

  南亚地区是“第三极环境”研究的重要区域,而尼泊尔是该国际计划实施的重要一站。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地理上,尼泊尔是“第三极”的南缘,海拔跨度从南部的几十米到北部的八千米以上。尼泊尔也是印度季风输送过程中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季风对第三极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的地区。  2009年10月

化学指纹揭示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元凶

  一项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显示,被认为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冰川加速融化的碳黑粒子,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北部和中国的化石燃料燃烧。研究人员指出,发现这些粒子的来源有助于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污染缓解措施。  目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冰川正在变薄,因此几十亿依赖季节性冰川融水的人可能受

第二次青藏科考学术交流女科学家专题交流会召开

中新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高凯)26日下午,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学术交流女科学家专题交流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杨晓燕研究员当日围绕“史前农业跨青藏高原传播”,介绍了科考中新发现的40多处人类活动遗存初步研究成果,发现过去5000年来,东西方农作物均存在跨高原的传播路线,高原经历了粟

冰冻圈告急灾害增多-它们终成“丑样子”

  2018年夏天,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尽管把一个地点的最高温度当作平均温度来认知是不科学的,但这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小故事”,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疆连续在阿克苏温宿县和哈密出现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我国科学家查明喜马拉雅山区冰湖扩张特征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湖南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基于遥感的最新数据调查了喜马拉雅山区冰湖的数量、类型、分布。研究发现,该区的冰湖总体呈“数量减少、面积增大”的特征。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现有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退缩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地质历史时期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然而,以高原地表变暗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地表过程

雅鲁藏布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37年缩小5%

  作为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杰玛央宗冰川的面积在过去37年逐渐缩小,冰川末端的退缩速度加快。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项最新科研结果显示,在1974年-2010年期间,杰玛央宗冰川的面积由21.78平方公里减小至20.67平方公里,减小了5.02%,冰川末端退缩了

青藏高原恐成全球沙源-雪存20年前禁用农药

  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来越高的戈壁滩。科学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东绒布冰川区垭口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气候学的“蝴蝶效应”理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