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 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医用和汽车等新领域科研进展的汇报。随后,金属所副所长谭若兵介绍了大型锻件、精密管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非晶材料的部分研究成果。杨卫还听取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和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的相关工作汇报,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 在座谈会上,杨锐就金属所发展概况、重要科研成果、基金委资助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汇报。杨卫对金属所的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金属所在理论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难题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在获取基金项目资助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后,杨卫就基金委的未来发展布局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青年人才培养、科研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座谈会结束后,杨卫一行参观了金......阅读全文

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  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医用和汽车等新领域科研进展的汇报。随后,金属所副所长谭若兵介绍了大型锻件、精密管材、金属基

金属所自主研发钛合金获美国ZL

金属所自主研发的钛合金获美国ZL 两类器件完成临床试验   Ti2448新型医用钛合金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工程合金研究部杨锐、郝玉琳等研制的Ti2448新型医用钛合金于5月28日获美国ZL授权(US 7,

金属所钛合金团队在“奋斗号”万米全海深钛合金取得突破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难度极高的工程装备,尤其是在潜入海深10000米时,材料将受到巨大的水压,这就要求其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另外为了成型,材料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塑性。另外,材料的焊接性必须良好,且焊接后的焊缝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性能。要开发出这样综合性能优异的材料,对材料专家来说,挑战难度非常大。由金属所

金属所钛合金3D打印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工程合金研究部与国内医疗机构合作,在钛合金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其团队利用瑞典Arcam A1型电子束金属熔融快速成型设备制备出具有多孔涂层的钛合金骨盆假体、锁骨假体及肩胛骨假体,所有假体在医疗临床试验中均获得良好效果,这种技

首届金属研究所韩国材料研究所镁钛合金双边研讨会召开

  11月30日至12月2日,首届金属研究所-韩国材料研究所镁钛合金双边研讨会在韩国昌原召开,副所长杨锐率金属所镁、钛合金领域1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双方提交学术报告20篇。金属所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韩恩厚研究员、非平衡金属材料研究部马宗义研究员、高温合金研

金属所杨锐教授突破TiAl航空发动机叶片一体成型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而涡轮叶片又是发动机的心脏。这款心脏的动力往往取决于制备它的材料是否过关。目前,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和低压涡轮轮叶片采用的是镍基高温合金。这种合金在600-1000℃范围之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蚀性,但镍的密度大,质量重。众所周知,减重是航空工业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国首款五代机

杨卫院士获力学Warner-Koiter奖

  11月6-9日,应 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以下简称ASME)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参加国际力学工程大会暨展会(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

杨卫:开启基础研究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研究也正在经历以自由探索为主到自由探索和重大需求引领并重的转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表示。  作为我国知名科学家和现任基金委“掌门人”,杨卫对我国

杨卫: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的讲话  杨卫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从2013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先后两次召开过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今天我们再次召开通报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报基金委在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工作,二是通报近两年

钛合金中铁含量的检测-(一)

2017年11月8 - 10日,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美两国签署了航空、能源、制造业、农业、电气、汽车等领域的多份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加深了两国在这些领域中的合作。同期,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签署适航认证协议。该协议使中国有希

杨卫:打开创新之源的“水龙头”

基础科学研究往往孕育着重大突破,成为催生变革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源泉,在国家科技创新全局中地位凸显。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理解基础研究对创新的催化作用,走好中国的基础研究之路?本版推

杨卫:“五个抓手”全面助力基础研究

   我国基础研究正呈现“数量发展与质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发展相同步、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相同步”的发展态势,正是这“三个同步”促使了中国基础研究的动力发展。展望未来,“应该通过‘钱、人、制、器、泉’五个抓手全面发展基础研究”。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

杨卫为《科学》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撰写的社论——《中国的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为全文中文翻译:   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来年大幅增长,正在重塑着全球科研图景。但是,快速增长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着科研文化

杨卫:去年浙大科研经费亚洲第四

  “我是刚刚卸任的浙江大学校长,现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出任党组书记、主任)。可以说,是一辈子从事有关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昨天(3月6日),在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杨卫谈了科研投入。去年,我国对科研研发的投入超过一万亿,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杨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了2011—2015年由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的200项优秀成果,结集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六)》正式出版发行。正如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所言,在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主要资助渠道——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它们基本代表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的

中科院金属所杨柯团队研制多功能新型可降解镁铜合金

  中科院金属所杨柯团队利用镁铜合金在生理环境中降解形成的碱性环境以及持续释放镁和铜离子的特点,赋予了新型可降解镁铜合金抗菌、促成骨、促血管化等多重生物医学功能,并确保了其生物安全性和力学支撑作用。  据了解,镁合金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组织匹配的力学性能以及可在人体内降解吸收等特点,成为一类极

杨卫: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

 杨卫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作为文化的历史产物及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大学与文化之间存在深刻而且天然的联系。大学作为知识创造、传播和储存的场所,其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文化存在。从其诞生之日起,大学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代表委员手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三五”开局以来,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稳步增强,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术论文产出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且高水平论文的被引用次

杨卫:大学要实现学科个性化发展

  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高校国际科技论文占全国总数的82.92%,国际合作论文占79.10%,科技论文占比65.37%,发明专利占比23.86%。  很显然,在各项科技政策的演变推动下,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正在持续加强。但在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中国大学的科技创

专访杨卫:管好用好科学基金-推进科学繁荣

   日前,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财政部、基金委共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这对于深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科学基金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在6月15日举行的“贯彻落实《资金管理办法》工作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杨卫《自然》发文: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2016年6月2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Nature(《自然》)发表评论文章“Boost basic research in China(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Nature 534, 467-469(2016))。现在此发布文章中文译文,同时转载英文原文。  杨卫在

杨卫:让科学基金成为基础研究的灯塔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科学基金的全力支持。“十三五”期间,科学基金又将如何“升级换代”?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报》对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报》:当前,如何认识全球基础研究的发展态势?我国基础研

杨卫访谈:NSFC的口号是成为科学家之友

        2013年2月底,曾经在浙江大学主导一系列改革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上任伊始,杨卫就提出“拓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渊,遂人才之愿”的基金委职能和定位。《国家科学评论》(以下简称“NSR”)在创刊号中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新面孔:杨卫主

杨卫院士给出“中国期刊落后国外10年”问题思路

  本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作题为《共享全球科学——从“共智”到“共治”》的报告。报告中,杨卫谈到,中国的学术产出和影响力总体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期刊平台的发展仍然滞后。对此,他给出了一系列解题思路。  以下为杨卫发言

杨卫: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更要加强管理

   杨卫指出,希望在新学科源头的缔造方面,我国能够有一席之地。在新学科热点与前沿领域方面,到2020年,我国每年能出现四五项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具有冲击学术大奖的能力;在每年全球100个热点研究中占4~5个。  随着国家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

杨卫:科研经费管理需尊重科研规律-合理配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十年经费概况  没有人头费,只有设备费;年初申请,年底给钱;要求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像工程预算那样精确列出科研经费预算……近几年来,科研经费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的规定,备受诟病。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亮点频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基础

李志刚视察金属所

李志刚(中)视察金属所  7月14日,中央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中科院党组成员李志刚到中科院金属所视察工作。  金属所所长卢柯介绍了金属所总体情况,回顾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的筹建历程以及实验室在学科发展、科研产出、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王忠明副所

杨容珍博士访问广州地化所

  7月1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办公室主任杨容珍博士访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徐义刚所长介绍了研究所的概况,杨容珍博士介绍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的“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情况。   “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

金属所检测中心通过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

  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派出的现场评审专家组,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对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检测中心(分析测试部)进行了现场评审。   评审组通过现场提问、操作演示、现场测试、资料调阅、仪器检查等方式

为超细晶金属材料的制备提供新途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柯团队长期从事新型医用金属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近期,团队成员任玲、王海等人通过“双相壳层包裹超细等轴晶”的显微组织设计思想,获得了性能优异和热稳定性高的超细晶含铜钛合金。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据了解,与常规晶粒尺度(5~10微米)的钛合金相比,超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