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以强大装备支撑深海科研(科技杂谈)

只有加快发展深海装备,实现自主创新、集成发展,以强大的装备来支撑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 将汪院士顺利送抵海底的“深海勇士”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它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载人装备的又一支新生力量。可以说,“深海勇士”的成功应用是我国深海科技领域的重要突破。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只有下大力气进行深海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充分认识和利用海洋。而深海科研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深海装备这个必备“硬件”作为支撑。 正如汪院士所说,海洋知识的根源在海洋,海洋科学的灵感在海洋。深海装备的重要性首先就在于,它能把科学家带到海底直接观测和取样。例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深可下潜7000米,能将科学家送到海平面6500米......阅读全文

以强大装备支撑深海科研(科技杂谈)

  只有加快发展深海装备,实现自主创新、集成发展,以强大的装备来支撑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领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82岁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潜。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海洋事业和科学探索的热爱,令人动容。  将汪院士顺利送抵海底的“

李乃胜:深海探测与工程装备

四月的海南,艳阳高照,姹紫嫣红。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中视察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全国海洋界倍受鼓舞。总书记的视察既是对海洋事业的关心关怀,又是对走向深海、经略海洋的指导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奋进。 南国边陲,一个年轻的海洋科研机构,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深海滑翔机、“海斗”号深

2018年,我国深海装备有哪些新亮点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2018年,我国有哪些深海装备值得期待?  “2018年,大洋协会将继续推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三龙’大型装备体系和11000米遥控潜水器系统的升级改造、试验和应用工作。”中

2018年我国深海装备有哪些新亮点

  深海大洋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科学奥秘。进入深海大洋,离不开深海装备。2018年,我国有哪些深海装备值得期待?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大洋协会将继续推进‘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三龙’大型装备体系和11000米遥控潜水器系统的升级改造、试验和应

深海科考再添新装备:“开拓者”号

近日,“深海科考型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及ROV取样工具采购项目”专家技术验收会在上海召开。会上,深海科考型遥控无人潜水器“开拓者”号系统通过技术验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所所长李铁刚参加会议。 验收结束后,举行了交接仪式。“开拓者”号由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这是该公司采用国

临床医学!中国科研能力在日益强大

  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把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列为首要发展目标。其中,要求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现在,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9.40次,虽然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比上

探索一号启航执行首次深海装备海试及科考航次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从三亚母港启航,远赴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执行首次深海装备海试及科考航次。“探索一号”科考船   此次航次是为了攻克深海6000米以下科考任务而设立。它将对中国研制的深渊、深海装备进行海试验证,检验“探索一号”船的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2016年3月25日,国资委组织召开了依托中国船舶重工公司七零二研究所组建的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论证会。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马燕合司长到会并对论证工作提出要求,希望专家组从工作目标、研究方向、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企业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论证。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承担

长春光机所承担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长春光机所获批承担光栅领域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日前,由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获得财政部批准,获支持经费超过1亿元。  光栅制造技术是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光栅刻划机被称为“精密机械之王”,要达到大刻划面积和高刻划

中国科研人员将从深海珊瑚化石分析古代气候

  全球气候在漫长地质年代中曾有多次冷暖变化,深海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了解几万年前深海对气候的影响并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中国科研人员将从深海珊瑚化石中寻找线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天宇正搭乘“科学”号科考船前往西太平洋,希望从那里的深海珊瑚化石中得到若干古海洋和古气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