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国研究发现:11个基因变异与疟原虫耐药性有关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2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了11个与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变异。 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57个已具有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筛查了1.7万多个基因变异,并测试了这些疟原虫对13种疟疾药的反应,最终确认了11个基因变异与疟原虫的耐药性有关。 参与研究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莎拉・沃尔克曼表示,确认与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变异有助于理解疟原虫如何规避药物作用,并据此开发出抗疟疾新药,限制疟原虫这种能力。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在世界很多地区,疟原虫已经对一些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有78.1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人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阅读全文

美国研究发现:11个基因变异与疟原虫耐药性有关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2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了11个与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变异。  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57个已具有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筛查了1.7万多个基

德研究人员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青蒿素是现今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但有些疟原虫逐渐对它产生了耐药性。德国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未来改善针对疟疾的药物。  德国伯恩哈德·诺希特热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恶性疟原虫体内有一种名为Kelc

疟原虫耐药性研究获得新进展 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耐药性问题是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科学》杂志14日报告一个好消息:疟原虫不会把对抗疟药物阿托伐醌产生的耐药性传给后代。这是第一次有研究显示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阿托伐醌2000年正式上市,孕妇与儿童均可安全使用,但很快疟原虫就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现在阿托伐醌已基本从市场

研究人员找到胆囊癌的常见基因变异

  胆囊癌是胆囊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是腺癌。广义上的胆囊癌还有各种类型肉瘤、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大多数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有关,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临床表现与胆石症相同,故很难早期发现。病理上,80%胆囊癌为腺癌,其他少见的类型有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

基因突变致青蒿素失效:消灭耐药性疟原虫成防疟重点?

  围绕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区因为疟疾虫泛滥而声名狼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疟原虫已两次对关键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潜在的基因突变无情地席卷全球,迫使公共卫生官员不得不寻找抵抗疟疾的新方法。  现在,耐药性突变再次卷土重来。过去十年,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以及泰国边境地区越来越

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抗疟药物耐药性成隐忧

  在针对整个非洲大陆的首个疟原虫基因组研究中,来自赞比亚、加纳、肯尼亚、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德国、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亚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栖息在这个大陆不同地区的恶性疟原虫的遗传特征,包括赋予抗疟疾药物耐药性的遗传因子。这揭示了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出现以及通过非

“超级疟疾”肆虐 批评者质疑是“狼来了”

  “超级疟疾”肆虐 批评者质疑是“狼来了”   柬埔寨拜林的儿童在蚊帐里休息,一种“超级疟疾”正在这里肆虐。   今年3月,一种能抵抗广泛使用的药物组合的疟原虫正在东南亚。这个令主流疗法失效的“超级疟疾”正在东南亚传播,它迅速地从柬埔寨西部,穿过泰国东北部,一直延伸到老挝南部;现在它甚至已经

Science:必需基因已被揭示,消除疟疾指日可待

  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生物之一,它的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独特的基因组组成。这种寄生虫的基因组绝大多数偏向于A  -T碱基对( > 80 % ),这使得科学家们难以应用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最近,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成的这种奇特现象

Science:必需基因已被揭示,消除疟疾指日可待!

  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生物之一,它的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独特的基因组组成。这种寄生虫的基因组绝大多数偏向于A  -T碱基对( > 80 % ),这使得科学家们难以应用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最近,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利用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成的这种奇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