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民日报:诺奖的三大“提醒”

■科学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领域 ■“小人物”也能拿诺奖,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只能出自对科学探索的坚守,而不是在乎论文和各种量化指标 ■跨界或者交叉已经是现代科学突破的应有之义,在基础理论难有重大创新的今天,“制造”工具和借助工具发现自然奥秘一样重要 2014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陆续揭晓后,各种热评不断。也难怪,作为这个星球上迄今最具说服力的科学大奖,诺奖的魅力超越了科学的专业壁垒,成为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热点新闻。 对关心诺贝尔奖的中国公众来说,4名华裔科学家获奖预测的落空,或是热烈讨论中国科学家离诺奖究竟还有多远,都算是与诺奖拉近距离的表现。综合归纳各种评论特别是来自学术圈的分析和解读,今年的诺奖或许为中国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这么三个特别“提醒”: 一是科学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领域。诺贝尔奖并非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终点,但即便真的有人将获得诺奖作为研究最大动力,那么这条诺奖规律依然成立:能够在......阅读全文

《诺贝尔奖的启示》出版:从诺贝尔奖看我国的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的启示》,吕淑琴、陈洪、李雨民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定价:48.00元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历史,在获奖的几百名科学家中,中国本土无一人上榜,这不能不成为国人心头之痛:中国离诺奖到底有多远?与此同时,也有人发出质疑——诺贝尔奖对中国真的重要吗?  在《诺贝尔

2016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揭晓

  截至10月6日,2016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均已揭晓,共7位科学家摘得桂冠。   3日晚,作为第一个被公布的获奖项目,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4日晚,三位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得物理学奖,其成就是在

日本为何连续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日本研发投入占GNP比例  今日视点  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已有22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而且仅2000年以来就有17人(两人为美国籍)获奖,这一数量仅次于美国的59人,高于英国(10人)、法国(7人)和德国(6人)。  近年来,日本何以能频频获得诺

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异卟啉领域研究进展

  卟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天然产物,具有突出的生理活性和光电性能,在催化、能源、材料、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新型异卟啉化合物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的解永树教授团队在异卟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N-Confused

2014年度科学诺贝尔奖逐一揭晓 研究成果都很“贴心”

  踏着国庆长假的尾巴,6日至8日,2014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  说起来,今年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全都特别“贴心”。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脑神经细胞,对攻克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脑部疾病,可能意味着“重大飞跃”。而化学奖得主使光学显微

诺贝尔奖背后的争议、诽谤和科学

   如果预测可信,那么这将是一个喧嚣的诺贝尔季节。  每年,诺贝尔奖预言者都会在10月初结果正式揭晓前对谁会获奖做出预言。今年的预言逐渐演变成了争议性的问题。一些人认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潜在获奖赢家,该技术提供了相对便捷的基因编辑方法。在物理学领域,相关预测纷纷聚焦激光干涉引力

华师将建“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

  昨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皇家科学院副院长、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Bernard L. Feringa),受聘华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据介绍,伯纳德·L·费林加将与华南师范大学在新型彩色电润湿显示油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等领域展开合作。  昨日,伯纳德·L·费林加莅临华

科学大家|纪念霍金:没得诺贝尔奖却是最伟大科学家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那些经常被传来传去的老生常谈或者以讹传讹,而是希望向公众尽量清楚准确地介绍一下霍金的实际成就。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  霍金在

诺贝尔奖得主捍卫欧盟动物研究条例

   16位诺贝尔奖得主与149个科学机构一起捍卫现存的泛欧盟动物研究条例。在近日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该团体警告称,按照一个公民倡议活动要求的那样,废止现有条例,将影响欧洲生物医学研究。   来自26个国家的100多万名民众正式督促欧盟委员会废止2010年的一项指令,该指令主要负责管理科学研

细数那些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们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