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4年度科学诺贝尔奖逐一揭晓研究成果都很“贴心”

踏着国庆长假的尾巴,6日至8日,2014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 说起来,今年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全都特别“贴心”。医学奖得主发现了“大脑内部的定位系统”——一种可以定位和导航的脑神经细胞,对攻克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脑部疾病,可能意味着“重大飞跃”。而化学奖得主使光学显微技术突破到纳米尺度,帮助科学家直观地看到脑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如何形成,与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亨廷顿氏症(一种神经退化性紊乱疾病)相关的蛋白如何聚集,还能在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时追踪不同的蛋白质…… 至于物理学奖青睐的蓝色发光二级管(LED),不仅带给我们更明亮、稳定、节电、节省材料的光源,不仅省去10年内更换灯泡的麻烦,还能依靠太阳能照亮全球15亿没有电网接入的人们的夜晚。据介绍,到2020年,LED光源可能成为最便宜的光源,如果届时人人用上LED,全球照明耗电将减少一半。 奇妙的是,这三项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莫大福音的科学成......阅读全文

一名美国中学 “老师”培养了3名诺奖得主(修订版)

  中国在诺贝尔科学奖方面的落后状态集中反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实力方面的真实现状。中国要在这方面迎头赶上,特别需要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有根本的转变;应当更加强调对创新意识的倡导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有必要从中小学、甚至从小娃娃抓起。  中国多年来一直对诺贝尔科学奖垂涎3尺。  尽管10多

日本诺奖“井喷”对我国的启示

  2016年诺贝尔奖即将颁奖。日本近年来出现的诺奖“井喷”现象引人深思。   自今年诺奖科学奖评审结果揭晓后,日本已有22人荣获诺贝尔科学奖(含两名日裔美籍物理学奖得主)。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17年里,日本平均每年都有1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将过去的诺贝尔奖强国——英国、德国、法

万劲波:漫谈科技管理“人事”结合

  科技管理重点是“人”和“事”。每个人才都有自我价值判断,也有社会对人才的价值判断。当人才任用“价”与“值”严重不匹配时,很多人才会感叹“怀才不遇”,很多机构会感叹“良才难求”,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人才的自我价值判断和机构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很难一致,人才的供需关系也常常起伏不定。   从中外招贤纳才

教育及科研体制的根本性问题,不应只在诺奖季探讨

2018诺奖再次引发人们对国内基础教育和科研体制根本性诟病的鞭挞。而彻底改变这些需刮骨疗伤的勇气,并非只是蹭蹭诺奖季热度即好。  又一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陆续公布成了整个科学界的盛事。然而,三大奖项今年中国科学家再次无一斩获。迄今只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出席2015年

07年诺奖得主表示中国科研人员要有“不盲从的勇气”

2007年诺贝尔科学奖颁奖仪式于北京时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央电视台派记者专程赴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并首次对科学奖颁奖仪式进行转播。据悉,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对中国科技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寄予很高的期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伯特·福特(Albert F

细数核磁共振NMR的历史和那些重要贡献者

  【摘要】本文选取不论是对于众多学科的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核磁共振研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清晰地呈现出了核磁共振研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由这一典型案例所揭示出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动态变化着的、复杂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这一典型案例对我国的科

细数核磁共振NMR的历史和那些重要贡献者

  【摘要】本文选取不论是对于众多学科的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核磁共振研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清晰地呈现出了核磁共振研究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由这一典型案例所揭示出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动态变化着的、复杂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这一典型案例对我国的科

盘点丨问鼎诺贝尔奖的10大检测技术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该奖项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个人和23个团体。今天我们将盘点

细数那些获得过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们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陈列平应共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公正?

  最近,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果公布,奖项同时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在国内,这两位科学家却远不如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受关注。有人认为,日本科学家本庶佑虽然发现了PD-1抗体推开了肿瘤免疫研究的大门,但首先迈进大门意识到

科学家邓希贤:学不会提问就不可能培养创新思维

  82岁的邓希贤像往常一样来到一间老居民楼的小屋,把准备好的材料码整齐放在桌上,等候来自杭州向他咨询“挑战杯”竞赛事宜的师生。就在这一天,“神舟十号”正上演着“太空课堂”,这位从事科普工作25年、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教授却没有时间收看这一科普教育活动。   小屋里最多的就是一堆堆参赛材料,材料的主人

邓希贤:学不会提问就不可能培养创新思维

  82岁的邓希贤像往常一样来到一间老居民楼的小屋,把准备好的材料码整齐放在桌上,等候来自杭州向他咨询“挑战杯”竞赛事宜的师生。就在这一天,“神舟十号”正上演着“太空课堂”,这位从事科普工作25年、已经退休在家的老教授却没有时间收看这一科普教育活动。   小屋里最多的就是一堆堆参赛材料,

专家学者建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于中国科协年会开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饶毅央视论诺奖: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饶毅趣谈诺奖与中国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进行了直播。《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作为现场嘉宾参与直播,趣谈诺奖与中国。本文为现场精彩互动实录,略有修订。  饶毅央视论诺奖:  勿忘历史辛酸,直面未来挑战  今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光明日报:从诺贝尔科学奖看我国科学界的短板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宁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   诺奖与国家整体科研实力密切相关   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

每年1个诺奖 日本诺奖“井喷”的背后是什么?

  12月10日11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年,日本诺奖得主俱乐部再添一员,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至此,日本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来,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获得诺奖的速度,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诺奖“井喷”

李醒民:根治痼疾,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

  多年来,国人从上到下,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诺贝尔奖焦虑症。正在此症发作之际,在预先没有多少征兆的情况下,中国本土科学家却不期而遇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这次获奖貌似突然,实际上也有某种必然性。它至少说明,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关键是要锲而不舍、潜心研究,作出史无前例的创造性成果——这样的成果迟早总是

新闻分析:大隅良典为何对日本科研现状有危机感

   虽然日本今年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再有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却对日本的科研现状抱有危机感。有媒体分析认为,日本如今获诺奖都是二三十年前的“遗产”,如果日本不加大科研投入,日本的科研竞争力将不断下降。  大隅教授获奖后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日本科研现状的危机感。他说,现在日本愿意从事科

数说诺奖:谁称霸了自然科学的江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遗嘱创立的,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央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又设立了瑞典央行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  到201

“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设立

  全球首屈一指的装饰漆、工业涂料及特殊化学品公司阿克苏诺贝尔12月1日在上海宣布,与中国化学会携手合作,将其倍受业界重视的“阿克苏诺贝尔科学奖”引进中国,以表彰中国出类拔萃的化学科研人才。   这个名为“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的大奖将涵盖三个领域,分别颁发给在材料科学、化学、科学测量与

中国科学报:诺奖热背后的冷思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十一刚过,2013年诺贝尔奖如期而至,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美、德三名科学家;化学奖归入三名美国科学家囊中;物理学奖则由两名比利时、英国科学家共同斩获。   大幕既落,诺奖如同往年一样,依然成为美、英诸发达国家的游戏,国人只有观赏的份。城头变幻大王旗,城墙下的国

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   10月初,诺贝尔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表彰了相关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发现中微子振荡和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成就来自于这些科学家们毕生的努力

北理工教授:科技评价活动应回归价值判断

   当前,科技界反映科技评价工作存在“八重八轻”现象: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重跟风轻探索、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轻技术、重个人轻团队、重成果轻推广。尤其是评价目标不明确,不注重分类评价,用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及引文指标代替科学价值,行政干预或代替学术评价,专家评价重形式、走过场,外

多数“诺奖”出自那个领域?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2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最近十多年,诺贝尔科学奖一半以上的桂冠“花落”五大研究领域:粒子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原子物理学、神经科学和分子化学。  在最新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约翰·约阿尼迪斯及其同事梳理了1995年至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谈30年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

    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基础研究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展望中国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这些问题。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现

嵇少丞:从此不再增选院士

  从北美大学正教授位置上全职回国的饶毅先生,竟然没能进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轮候选人的名单,他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参加中国院士的增选了。饶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选举是否“公平公正”的疑问推进公众的视野。   只有想当院士的人才会去巴结院士,这样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就越大。   如果中国有

科技部司长张先恩谈3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基础研究对于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状况究竟如何?基础研究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展望中国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了这些问题。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现在,我国科技进入重要跃升期,您认为基础研究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诺贝尔奖为何最权威?获奖者不用自吹自擂

  不要培养人格低下的知识分子  作者 | 陈传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2000年以来的17年间,日本有15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难道我们与日本的差距真的在科研本身?Too young,Too simple! 近年来,我国增加了相当大的投入在科学研究方面,在国际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