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致颈交感链损伤病例分析1

自20世纪20年代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已成为疼痛治疗领域的一项基本技能。临床中SGB常用方法包括盲探SGB、影像设备辅助引导SGB及超声引导SGB,其中超声引导SGB具有动态实时定位、并发症发生率低、阻滞成功率高、且无射线暴露风险等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最受临床医师欢迎的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下SGB是将少量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前筋膜与颈长肌之间,即可阻滞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SG),但目前尚无超声声像图直接显示SG并引导靶向SGB的报道,且初学者需要掌握相关解剖结构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经验。笔者指导下级医师行超声引导SGB过程中出现1例持续部分霍纳综合征,考虑颈交感神经链损伤,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病例临床资料 1.1 患者资料 患者,女,54岁,睡......阅读全文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致颈交感链损伤病例分析-1

自20世纪20年代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已成为疼痛治疗领域的一项基本技能。临床中SGB常用方法包括盲探SGB、影像设备辅助引导SGB及超声引导SGB,其中超声引导SGB具有动态实时定位、并发症发生率低、阻滞成功率高、且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致颈交感链损伤病例分析-2

2.讨论 2.1 SG解剖及超声解剖 2.1.1 SG解剖 颈部交感神经链包括颈上、颈中和颈下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与T1交感神经节融合,称为颈胸交感神经节,其外形酷似星星,又称为SG,大小为2.5 cm×1.0 cm×0.5 cm。刘彦国等通过31 例成年人尸体标本观察发现,颈下交感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麻醉治疗学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麻醉治疗学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项概念,是指通过运用麻醉药物、方法技术和理念来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急慢性疼痛曾是麻醉治疗主要的病种之一,通过药物,神经阻滞、射频或损毁等技术手段对急慢性疼痛患者进行诊治,能够安全、舒适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随着临床麻醉治疗技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麻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中毒病例分析

患者,女,40岁,因“车祸撞伤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患者10年前患妊娠期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血糖控制可,分娩后血糖正常后自行停药,既往有粉尘过敏史。入院X线片提示左侧锁骨骨折,拟择期行左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ECG等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入手

特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认知

特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又称为Shy-Drager综合征,亦称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1960年由Shy及Diager报告而得名。其病因不明,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很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常因低血压、泌尿系症状及性功能低下就医。 (一)病理生理 Oppenheimer(1

超声引导自体脂肪注射治疗跟痛症病例分析

 跟痛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足部疾病,是导致足痛和残疾的常见病因,发病率为3.6%~7.5%。难治性跟痛症平均病程时间可持续13.3~14.1月之久。研究显示,人群中10%会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足跟痛,而运动者患病比例可高达8%~21%。 跟痛症影响病人行走和工作能力,也因此给社会经济带来负担。目前,跟

双侧肩关节脱位复位致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骑三轮车时不慎摔倒致双肩及右膝肿痛、畸形、活动受限约3h,于2020年8月31日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双肩关节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方肩”畸形,双侧Dugas征阳性,双侧桡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右下肢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正常。结合X线及

对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见解

神经阻滞麻醉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颈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今天主要跟大伙聊聊颈丛神经阻滞! 很多同行都知道,很多颈部手术(主要甲状腺手术)都是采用全身麻醉,一来麻醉效果满意,二来病人安全舒服!但是在基层医院或是小医院里,一方面由于设备技术问题,一方面为了给病人省钱,很多时候都是采用颈丛神经阻

不全瘫痪患者下肢巨大溃疡扩创手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不全瘫痪患者下肢巨大溃疡扩创手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病例分析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3岁,因“中风后左侧肢体功能障碍3个月余”入院,术前诊断:(1)左侧肢体不全偏瘫;(2)左下肢巨大溃疡继发感染。拟实施下肢溃疡扩创+封闭负压吸引(VSD)手术。查体:血压131/85mmHg,心率78次/min,

胸1/2椎间盘突出并发Horner综合征病例分析

胸椎受胸廓固定,活动度差,因此症状性T1/2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较为罕见。1945年,Svien等首次报道了1例T1/2椎间盘突出症,国内至今未见此类病例报道。T1/2椎间盘突出根据神经受累情况可表现为神经根型或脊髓型,但极少数病人合并Horner综合征和(或)Brown⁃Sequard综合征。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