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布介绍

TM最初发现于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约99%以上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M,每个内皮细胞有(0.3~1.0)×105个TM分子。最近研究发现,TM亦存在于胎盘滋养层细胞、血小板、巨核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滑液层细胞、角化细胞、脑膜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TM有两种存在形式:固定型(膜型)和溶解型(血液型)。前者存在于细胞表面,后者游离于血浆和尿液中。血浆及尿液中的T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在正常人的血浆和尿液中检测到溶解型TM,经SDS2PAGE分析见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固定型小。 TM表达的调节 TM的表达由一系列机制来调控。TM仅存在于体内部分细胞中,这种组织特异性的表达可能由TM基因中特有的启动子控制,转录速度的改变和翻译的改变也影响量的表达。 Cal研究发现,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后的细胞TM抗原及TMmRNA水平能增加大约2.5倍,并将PC激活的效率提高50%~80%。同时,VEGF......阅读全文

血栓调节蛋白的分布介绍

  TM最初发现于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明,约99%以上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TM,每个内皮细胞有(0.3~1.0)×105个TM分子。最近研究发现,TM亦存在于胎盘滋养层细胞、血小板、巨核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滑液层细胞、角化细胞、脑膜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TM有两种存在形式:固

关于血栓调节蛋白的生物功能介绍

  TM在调节血栓形成过程中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它在不同水平通过不同机制调节机体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并可作为细胞黏附分子的一员,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生和侵袭。  血栓调节蛋白活性正常值:  0.82~1.13;(发色底物法)  20~35。(放射免疫法)  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糖尿

生化检测项目--血栓调节蛋白抗原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抗原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m,TM)是具有凝集素样活性的新一类细胞粘附分子的成员。TM是凝血酶的受体,其功能类似于钙粘蛋白,已知其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中表达,亦可表达于许多肿瘤组织中,但对其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还知之甚少。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正常值:  RIA法:  2

血栓调节蛋白的基本介绍和分子结构介绍

  基本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与凝血酶结合后可降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而加强其激活蛋白C的活性。由于被激活的蛋白C具有抗凝作用,因此,TM是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的血管内凝血抑制因子。  分子结构  TM为一单链的跨膜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75000,降解二

血栓调节蛋白抗原的概述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m,TM)是具有凝集素样活性的新一类细胞粘附分子的成员。TM是凝血酶的受体,其功能类似于钙粘蛋白,已知其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中表达,亦可表达于许多肿瘤组织中,但对其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还知之甚少。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栓调节蛋白抗原

血栓调节蛋白抗原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m,TM)是具有凝集素样活性的新一类细胞粘附分子的成员。TM是凝血酶的受体,其功能类似于钙粘蛋白,已知其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中表达,亦可表达于许多肿瘤组织中,但对其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还知之甚少。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正常值:  RIA法:  2

生化检测项目--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助因子。测定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正常值:        0.82-1.13;(发色底物法)        2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活性介绍:         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助因子。测定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血栓调节蛋白活性正常值:        0.82-1.13;(发色底物法)        2

血栓调节蛋白抗原的临床意义

  升高: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肺栓死、闭塞性脉管炎。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检查作用

  血栓调节蛋白抗原对糖尿病及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升高: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肺栓死、闭塞性脉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