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芳香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单环芳香烃苯的降解苯的降解在 30 年前的研究已经非常成功 。苯降解时有二个分支途径,途径如图1中a。苯环最初被苯双加氧酶攻击而形成邻苯二酚,邻苯二酚进一步通过间位或邻位双加氧酶的作用而产生粘康酸半醛或粘康酸。取代苯的降解取代基团的存在使苯环的降解出现两种可能:先降解苯环或先降解侧链 。含 2 ~ 7 个碳原子的单烃基取代苯的一般途径如图1中b)。当 C >7 时,先通过 β,ω氧化降解取代烃基链,最后再降解苯环。长的烃基侧链氧化后足够给微生物提供生长的能量,这样微生物就不会降解苯环 。联苯的降解生物降解联苯途径如图1中c,加氧联苯降解有两条途径:1,2 位加氧和 3, 4 位加氧,以前者居多,联苯经过两步双加氧酶作用后形成 2—经基—6 —酮基—6 —苯基 —2,3 —己二烯酸(HOPDA),再进一步被降解成苯甲酸(BA)。联苯和低度取代联苯还可以进行微生物降解, 降解的产物为单经基和二经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多环芳烃(Po......阅读全文

芳香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单环芳香烃苯的降解苯的降解在 30 年前的研究已经非常成功 。苯降解时有二个分支途径,途径如图1中a。苯环最初被苯双加氧酶攻击而形成邻苯二酚,邻苯二酚进一步通过间位或邻位双加氧酶的作用而产生粘康酸半醛或粘康酸。取代苯的降解取代基团的存在使苯环的降解出现两种可能:先降解苯环或先降解侧链 。含 2 ~

芳香化合物的分类

一切具有芳香性苯环或杂环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两类:①苯烃或单苯芳烃,具有一个苯环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苯、苯酚、卤代苯、甲苯等;②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具有苯环或杂环共有环边的多环碳氢化合物。如萘、 蒽、 䓛、 苝、 苯并芘等。如其

芳香化合物的性质

芳香性(1)具有平面或接近平面的环状结构;(2)键长趋于平均化;(3)具有较高的C/H比值;(4)芳香化合物的芳环一般都难以氧化、加成,而易于发生亲电取代;(5)具有一些特殊的光谱特征,如芳环环外氢的化学位移处于核磁共振光谱图的低场,而环内氢处于高场。大多数芳香化合物都含有一个或多个芳环(或芳核)。

泛素依赖降解途径

大多数蛋白酶(包括溶酶体酶体系)降解底物时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提供能量,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20世纪50年代初,Simpson在肝脏组织培养的切片中检测到了氨基酸的产生,揭示出细胞内大部分蛋白质的降解需要能量。真核生物如何识别和选择性降解蛋白质是细胞生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持蛋白质在细

芳香族化合物的概念

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s )是一类具有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它们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历史上曾将一类从植物胶中取得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称为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一般是指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离域键的环状化合物,但现代芳香族化合物存在不含有苯环的例子。芳

细胞化学词汇--mRNA降解途径

中文名称:mRNA降解途径外文名称:mRNA degradation定       义:mRNA 降解途径是在真核细胞中调节基因表达的一个重要步骤。涉及到许多细胞内因子和复合物, 如Dcp1p、Pat1p、Rap55和staufen等.同时, 也有报导认为, 细胞质处理小体是体内mRNA 降解的主要

我所验证三环金属杂螺芳香化合物的芳香性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103/t20210331_5987166.html   近日,我所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507组)叶生发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席振峰院士、张文雄教授研究团队合作,成功制备了新型金属杂螺芳香化合物,并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

泛素化介导叶绿体蛋白降解新途径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频繁逆境胁迫,全面而清晰地了解植物面对胁迫反应的不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抗逆研究中,研究发现非生物胁迫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叶绿体的稳定性并诱导叶绿体的降解,叶绿体降解进而会引发植物早衰,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叶绿体是为植物提供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植物叶绿体内部

大连化物所三环金属杂螺芳香化合物的芳香性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无机催化研究组研究员叶生发团队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科院院士席振峰,北京大学教授张文雄研究团队合作,成功制备出新型金属杂螺芳香化合物,并对其电子结构开展了深入研究。  螺芳香性最早是用于描述具有跨环超共轭作用的有机螺环化合物,其中作为螺原子的sp3碳原子

硝基芳香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新机制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杀虫剂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该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在食物链中具有富积和放大效应,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性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6-二溴-4-硝基酚(2,6-dibromo-4-nitrophenol,2,6-D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