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Science重要发现:你相信吗?富人穷人的免疫细胞不同

美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群预期寿命相差要超过十年。这种触目惊心的健康不平等性通常是由于医疗护理,吸烟,体育锻炼和饮食等习惯差异造成的。但是在猕猴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最低阶层的动物会改变它们的免疫系统。 这项研究证实了之前的动物实验,即社会地位会影响免疫细胞中基因开启和关闭的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5日的Science杂志上,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这种影响是可逆的。 埃默里大学Yerke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成年雌性猕猴,他们发现感染会令低阶层猴子体内的免疫细胞开足马力,产生不必要的炎症反应,但如果改善它们的社会地位或社会支持就可以扭转回来。 研究人员将实验分成两部分,首先将45只没有亲缘关系,没有见过的雌猴组合在一起,然后观看它们之间的相互方式,看看每次互动的强势一方和弱势一方。 同时他们从这些猴子身体内取出免疫系统,分析了将近9,000个基因的活性。其中有超过1,600个基因的表达方式会在......阅读全文

研究人员尝试治疗免疫疾病新方法 让免疫细胞节食

  大约12年前,Gary Glick和妻子注意到他们的儿子Jeremy出现了异样。这位美国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免疫学家和化学生物学家回忆,儿子的成长似乎滞后于双胞胎姐姐。“他们一起成长,但他的发育似乎停止了。”当时,Jeremy大约9到10岁,他看起来苍白无力,有些病恹恹的,并开始唠叨胃部和其他地方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奥秘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当然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统到底和机体肠道菌群有着怎样的关联?免疫系统能够被肠道菌群调节,抑或者其能够主动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来影响健康?  本文中就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整理,如下: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或能制造出完美的“双胞胎”多能干细胞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方法,其能够以较高的准确度修饰人类基因组中单个DNA碱基,这种新方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能够指导细胞自身的修复机制,从而就能为研究疾病相关的突变提供一对基因

免疫细胞的衰老,主因是环境 | Cell揭示根源

  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完成了这一庞大的工作,分析了大量免疫细胞。他们发现,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免疫细胞携带更多的染色质修饰。而且,这些修饰差异主要来源于环境。  研究团队的关注点在于组蛋白(与细胞核内DNA紧密结合的蛋白结构)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后者在健康、疾病领域有着不容

美研究发现 环境比遗传因素更能影响免疫系统

 图释:科学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以研究免疫系统的差异性(图片来源:RUSSELL KIGHTLEY/SCIENCE)  据美国科学周刊网站报道,斯坦福大学近期开展的一项双胞胎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系统的运转情况或更多地受到环境而不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一个人过去接触的病菌和接种的疫

2019年8月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环境比遗传等因素更能影响免疫系统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有白细胞和信号发送蛋白通过我们的血管传送信息和军队,并随时准备着对抗外来入侵者的进攻。尽管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是有些微不同的-其是由数百种细胞和蛋白组成的独特的混合物。但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还不是很清楚。尽管科学家们知道,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适应我们的环境-例如,这就是为什

Cell:人体免疫主要取决于环境,而非遗传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疾病的主要防御机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双胞胎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状态主要取决于环境而不是遗传,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如此。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十五日的Cell杂志上。  基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庸赘述。随着测序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测序成本直线下降,许多科学家尝试通过基因组的微小变化对人体健康

人类慢性疾病研究最新进展

  【1】EMBO J:揭示引发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慢性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doi:10.15252/embj.2018101107  多发性硬化症(MS,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机体免疫系统会开启自身细胞来攻击宿主自身,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EMB

《PNAS》六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3月27日《科学》杂志精选

    不同思维的遗传学   你的大脑可能与你兄弟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是因为各人的脑子因受到某种程度的同胞间基因上的差异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运作方式。这是Jan Willem Koten, Jr.及其同事所开展的对男性双胞胎和他们的非双胞胎兄弟的脑部成像的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他们

科学家揭示1型糖尿病的表观遗传致病机理

  11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科研人员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Andrew E.Teschendorff研究组的合作研究——Increased DNA methylat

Nature,Science两大顶级杂志聚焦“第二基因组”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相当于人的第二个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阿尔兹海默症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eLife:靶向代谢功能障碍的疗法或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DOI:10.7554/eLife.50069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Yale-NUS

为何说肠道微生物是人类的“健康保护伞”?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于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的摄取,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代谢稳态的维持。作为基础医学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此,我们简要梳理一下近一段时间来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大家喜欢!  1. Science子刊

《科学》公布2016十大进展

  每年12月,《科学》杂志都会公布年度突破及入围成果。以下为今年的10大突破和赢家,排名不分先后。  1.时空涟漪撼动科学界  今年发现时空涟漪(即引力波)撼动了科学界。它完成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一项预测,为40年来寻找这种无穷小的涟漪画上了句号。但这个故事并未结束,科学家将此次

为何有些细菌能够帮助治疗癌症?有些细菌会诱发癌症?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够帮助抵御癌症,而有些癌症则能作为癌细胞的“帮凶”促进癌症发展,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帮助下 每天吃西蓝花就能有效预防癌症doi:10.1038/s41551-017-0181-y

一次基因编辑“大跃进”

  人类曾在小说和电影中无数次幻想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出现,但都不是现在这样。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由其团队创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  这则消息尚未经过业界专家确认,研究也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某种程度上真实性存疑,但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研究指出嗜睡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项新的研究厘清了免疫系统在嗜睡症中所扮演的角色,这项研究为该睡眠障碍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证据。这些发现可能会带来新的早期诊断嗜睡症的检测方法或用免疫抑制的技术来治疗该疾病。全球有大约3百万人受到嗜睡症的影响。过去15年的研究显示,人类的嗜睡症是由丧失大脑中可产生被称作下丘脑分泌素的促

2012年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发展回顾

  美国   遗传学研究精彩纷呈;细胞学研究成果丰硕;药理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与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学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绘制DNA之间接触位点的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一个细胞中完整DNA链——基因组的精确三维图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造出一个能折叠成

一文了解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4月23日《科学》杂志精选

HIV患者为何如此易患沙门氏菌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HIV的非洲成年人中的一种有缺陷的免疫反应使得他们特别容易感染某些沙门氏杆菌的菌株。他们的发现可帮助解释为什么HIV患者会因为这种致病菌而造成如此高的死亡率。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还可以使人们在未来生产出更为有效的针对H

解读近期基因编辑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在11月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引发千层

世界肠道健康日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肠道健康研究进展!

  5月29日是即将到来的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健康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非常重要,近年来,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对机体肠道进行研究,那么目前在肠道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如何呢?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相关研究,分享给各位!  【1】Cell:肠道细菌或可影响结肠癌治疗效果  doi:10.1016/j.cell

双胞胎对比显示硬化症并不全受基因控制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一项双胞胎对比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并不完全受基因因素控制。   此前的研究曾认为,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否患病,完全由人体内的基因组决定。   为了验证这项结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选择一对女性双胞胎进行研究。双胞胎其中一人患有多发性

长期太空生活让免疫系统保持“高度警戒”

  美国航天局一项双胞胎对比研究显示,长期太空生活有可能会让宇航员的免疫系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并改变他们一些基因的活跃程度。  2015年至2016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国际空间站上连续生活340天,而他的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在地面生活。美国航天局利用兄弟俩开展了独特的对比研究,希望进一步了解

2020年CRISPR/Cas最新研究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被《科学》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是CRISPR相关蛋白的简称。CRISPR/Cas最初是在细菌体内发现的,是细菌用来识别和摧毁抗噬菌体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防御系统。图片

被编辑了CCR5基因,对一个人会意味着什么?

  CCR5基因与其它传染病风险增加有关,并会影响小鼠的学习能力。  几周前,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了一则举世震惊的消息:首例基因编辑双胞胎女婴降生。人们对这一试验依然充满了疑问,最令研究人员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基因改变对女孩健康的潜在影响。贺建奎对其声称的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现身说法。来源: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