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天文学家解密“大日食”教您科学观日食

日食带里最佳观测点在自家阳台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了处在阴影带(日全食带)里面,如果阴影带(日全食带)非常狭窄,日全食的时间当然会比较短这一次大日食的(日全食带)在中国境内覆盖的省市有没有一个简单的统计? 张燕平:日食带首先从不丹国西边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随后扫向四川和重庆,接着进入湖北和安徽;又向东扫向江苏和上海,最后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而东去,将是很长的一个带。为什么日食带是从西向东扫?是因为月亮挡太阳的时候月亮是从西边挡过来的,所以最先看到日全食的是我国的西边地区。我们在四川看和在上海看的时候,四川比上海早十几分钟看到日食。 主持人: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南面的很多省市。 张燕平:对。也有人管它叫长江大日食。是从西藏、四川一直走到长江的入海口上海,中间到武汉,顺着长江走。 主持人:既然覆盖的省市这么多,现在从咱们天文爱好者和一些专家去的观测点分析,能不能先给我们透露一下,哪会是最佳的观......阅读全文

英国天文专家:一生至少应该看一次日食

  新华网伦敦7月18日电 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将发生在7月22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专家就此表示,这是体验自然、了解科学的好机会,“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该争取看一次日食”。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官员、天文学博士罗伯特·梅西说,日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平时阳光太亮太强,对太

日全食:现代科技和天文奇观在太阳上的邂逅

  370年一轮回;科学价值非同一般;2035年再见   在日全食出现前的两三分钟里,天光似乎不是逐渐地变暗,而是像坐滑梯一样突然黑了下来。月亮的影子也像一朵飞云一样,从西边迅速地飘了过来,又黑又快。   作为一位天文学家,7月22日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日全食对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林隽来

天文学家:大日食观测究竟有哪些科学意义?

  张枚: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在日冕物质抛射的模型方面有深入研究。   包星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主要从事日珥磁场测量和日冕物质抛射分析研究。   7月22日的大日食绝对是一次“天文盛宴”:无论是公众,还是天文学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对于公众而言,日全食是最为壮观的天象

天文学家辟谣:日全食与自然灾害、战乱没有关联

  图表:22日,日全食将在长江流域上演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 7月22日将出现自1814年至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在这次重大自然现象即将发生之际,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蛊惑人心的谣言,不少帖子称,这次日食并不单纯,是凶兆会带来厄运,并将日

天文学家眼中的日全食

   进入8月下旬,无数天文爱好者向往的日子即将来临。美国当地时间8月21日,宽度为112公里的日全食带将扫过美国北部的14个州,全食带地区的天空将暂时变得如同有满月的夜晚一般。这是时隔近40年后,日全食再度“光顾”美国本土。  这是让许多人向往的场景。而在天文学家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场难得而又壮观的

日全食发生时人们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图表:日全食期间应防范宠物异常 新华社发   新华网成都7月20日电 记者20日从四川省气象局了解到,针对7月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预警中心”)专门发布科普信息,介绍了应对日全食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   “预警中心”称,鉴于日食发生时对电离层有影响等

《纽约时报》:年度13大科学新闻

  《纽约时报》近日对2017年在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进展进行了一次回顾。文章中说:“很难说哪个特定的科学发展在某一年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必须选择一些亮点,我们会选择以下这些令人难忘的事件和发现。”  美国大日食没有什么能像躲在月球后面的太阳那样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8月21日,数

日全食观测和拍摄注意事项

  一、观测注意事项:   1、禁止直接肉眼观察太阳(日食),以免造成失明,一定要佩戴日食观测镜。   2、每次使用日食观测眼镜前,认真检查眼镜是否完好,若有损坏请立即停止使用。儿童务必在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   3、观看日食最长直视不宜超过3分钟,应在休息30秒以上后再继续观看。有眼

盘点史上日食引发的3大发现和3次“被骗”经历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本土大范围地区可见的日全食促使上百万人前往全食带——月亮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使陆地陷入黑暗长达2分40秒。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这种天文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因为日食经常发生,大约每18个月就会出现一次。即便在它们没有发生时,天文学家仍能利用日冕仪研究太阳大气

方舟子:日食的那些事儿

  2009年07月22日长江日报   好像日食时,一切的光亮都收进了太阳的毛孔:只见许多歌唱着的精灵辉映闪耀,像流星一般在夜空中疾驰来往。   ———雪莱   作为纯粹天象的日食,进入国家话语、社会话语和个人话语之后,便呈现出事物的复杂性和解读的丰富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日食,诚如是。我

看日食 多些科普少些炒作

  22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上演。这次天文奇观将主要“照顾”长江沿岸地区,我国东南和华北等地将看到明显的日偏食。但身处全食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可能因为阴雨天气错过这次百年奇观。   其实无论天气晴好,还是淫雨霏霏,日食都会以自己的规律和节奏,照常“上演”,“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丝毫不

中国科学家获得引力场以光速传播首个观测证据

  12月26日下午,“引力场以光速传播的观测证据”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宣布,获得了“引力场以光速传播的第一个观测证据”。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汤克云研究员领导,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关人员参加的科学团组,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探索,在实施了多次日食期间的固体潮

周培源:一代宗师永流芳

   周培源(1902—1993),江苏宜兴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和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当代流体力学四位巨人之一。他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北大校长、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曾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待过许多重要外宾,

专家称5年4次日食是正常天象 无关自然灾害

  5月21日晨,精彩绝伦的日环食将现身天宇,这是在我国境内,5年之内发生的第4次精彩日食。天文学家说,中国境内连续几年发生日食是正常天象,不会牵扯任何自然灾害事故。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南开大学教授苏宜指出,日月之食是太阳、月球、地球这三个天体,在非常有规律的公转运动中,由

2018,科学家都在搜什么

  想知道你的同事在网上搜索什么吗?  2018年,“癌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词在一个主要科学数据库中名列前茅。  近日,学术数据库Scopus将2017年和2018年的搜索词数据提供给《自然》,该数据库包含数千种期刊的摘要和参考文献。  “癌症”搜索数在这两年中都高居榜首。不过,2018年的

山东部署开展2016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部署要求,近日,山东省食安办会同二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2016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通知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宣传周主题,突出尚德守法、共治共享的理念,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推动食品生

日全食与地震有关?专家称毫无关联

快讯:8月1日16时33分,四川再次发生较大余震,成都震感强烈,持续时间较长。 针对近日来“日全食导致环太平洋地带地震和部分地区台风”、“宇宙起源理论可能改写”的网上传闻,中科院资深科学家告诉记者,这是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是没有科学依据的。6位中国科学家赴赞比亚观测日全食只是为了寻求一些具体的

日全食发生时人们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新华网成都7月20日电(记者 杨三军)记者20日从四川省气象局了解到,针对7月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预警中心”)专门发布科普信息,介绍了应对日全食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   “预警中心”称,鉴于日食发生时对电离层有影响等原因,建议在日食发生前1小时至日食后3

中国科学家设想到太空追逐“日食”探秘太阳风暴

  月亮遮挡太阳而形成的日全食不仅景象壮观震撼,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暂稀少,稍纵即逝。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到太空中利用地球的遮挡形成另类“日食”,通过长时间、高精度的观测探秘太阳风暴。  12日升空的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开启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触摸”太

中国两大日全食观测项目"独领风骚"

  新华网南京7月21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为22日即将发生的日全食,中国天文学家已架设了多架望远镜瞄准太阳。其中,白光日冕17点观测项目和水内小行星多点搜索项目可谓“独领风骚”。   据了解,中国国内天文台均有项目参与了此次日全食科学观测活动,主要项目有闪光谱、日冕光谱、白光日冕1

大气模型预报火星夜里常有暴雪

  天文学家翘首以待北美8月21日发生的罕见日全食,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他们将看到每次长达6小时的人造日食。据欧洲空间局(ESA)官网日前报道,他们计划于2020年发射升空的Proba-3卫星将完成这一任务。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8月20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火星夜里常下暴雪。该研究

今将现百年一遇日全食 各观测仪器准备就绪

日全食原理示意图(图片来源:网易) 日全食(新浪科技配图) 8月1日,将可以在中国看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而在北京可以看到很精彩的日偏食。而近五年是中国日食的多发期,错过这五年,下次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了。就让我们抓住机会,尽情欣赏这一百年难见的天文奇观吧! 看得到开头,看

月掩毕宿五 520年前哥白尼也看过

   10月10日凌晨,月亮慢慢地“吃”掉了位于金牛座的明亮恒星——毕宿五。这种天象被称作“月掩星”。  比起月掩星,你可能对日食更熟悉。当月球刚好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太阳会短暂地在月球背后躲起来。  月掩星也是类似的原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其他

揭底“疫苗沙皇”的非正常升迁:曾两次被实名举报

2018年是吴浈的本命年。这一年,他迈入花甲。(资料图片)吴浈8月16日,7名省部级官员因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被中央问责:吉林省副省长金育辉、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晋修等6人分别受到免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深刻检查等处理。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吴浈被立案审查调查。同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消息称,

微米精度探寻百年星空变迁

  技术人员正将底片放上扫描仪,生成的图像会显示在身后的计算机上。记者许琦敏 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百年前的星空和今夜之所见,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中,天文学家可以从中探寻天体演化的诸多秘密。  就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一间实验室里,珍藏着我国自1902年以

粥是养生佳品 常喝能益寿延年

   食粥  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古诗今译】  世间的人都想学长寿之道,却不曾领悟到长寿的秘方就在自己眼前。我得到诗人张耒(人称宛丘先生)的平和简易养生方法,只需食用粥就可以延年益寿似神仙。  【诗词赏析】  这是陆游74岁时

天文专家支招:日食观测一定掌握科学方法

  新华网南京7月20日电(记者刘巍巍 蔡玉高)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是500年一遇的天象奇观。究竟如何更好、更安全地观测日食,天文专家为公众支招。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日食观测千万要保护好眼睛,除了太阳完全被月球遮住的全食几分钟内用肉眼可以直接观赏日全食外,其余时

水星成“追星”新选择 科学家呼吁深度调查其登陆可行性

  水星是太阳系内离太阳最近且最小的一颗行星。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信使”号(Messenger)任务于2015年结束以来,一直未曾有其他航天器拜访过水星。而下一个水星探测器将于今年10月发射,到2025年才能到达目的地。  科学家们目前正尽力挖掘“信使”号收集到的数据,与此同时,他们也

日全食五大看点不容错过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吴晶晶)22日将发生的日全食给我国长江流域的公众提供了绝佳的观赏机会。北京天文馆工程师曹军日前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组织的“科学与媒体对话——探秘日全食”活动中提示,日全食期间有五大看点不容错过。   一看贝利珠。贝利珠现象将发生两次,一是发生食既之前,

天文专家称日全食与四川6.1级余震无直接联系

地震与日全食有一定关系,主要表现在突发因素上 在日食进入中国境内之前,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与北川县交界地区8月1日16时32分发生6.1级余震。 昨晚(8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海霞连线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作了采访,他简单介绍,这次地震与日全食天文现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