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胆囊良性肿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检查 B超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或漏诊率受胆囊内结石的影响,往往是发现了结石,遗漏了病变。也有因病变太小而未被发现者。 2.X线胆囊造影 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等,是一项有用的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主要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但是大多数报道认为胆囊造影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检出率低受胆囊功能不良病变过小或胆囊内结石等因素的影响。 3.CT检查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CT检出率低于B超,高于胆囊造影。其影像学特点与B超显像相似,如果在胆囊造影条件下行CT检查,显像更为清楚。 4.选择性胆囊动脉造影 根据影像上羽毛状浓染像,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特点,可区别肿瘤或非肿瘤病变,但是早期的胆囊癌和胆囊腺瘤均可能没有胆囊动脉的狭窄和闭塞像或均有肿瘤的浓染像,两者间的鉴别较困难。......阅读全文

关于胆囊良性肿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超声检查  B超为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的误诊率或漏诊率受胆囊内结石的影响,往往是发现了结石,遗漏了病变。也有因病变太小而未被发现者。  2.X线胆囊造影  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及内镜逆行性胆道造影等,是一项有用的诊断方法。影像特点主要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但是大多

关于胆囊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2)十二指肠引流 慢性胆囊炎时,如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或寄生虫检查阳性,对诊断帮助很大。  2.

胆囊息肉的检查方式介绍

  1、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先诊断方法。超声下表现为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后方无声影的。  2、内镜超声  图像更清晰,对息肉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定息肉的良恶性。  3、CT增强扫描  有助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4、

胆囊良性肿瘤的病因分析

  胆囊良性肿瘤原属少见病。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B超技术在胆道外科的普遍应用,胆囊良性肿瘤的检出明显增多,据中国不完全统计,胆囊良性肿瘤占同期胆囊切除病例的4.5%~8.6%。  胆囊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清楚,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属乳头状腺瘤,又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类型。前者系由于

诊断胆囊良性肿瘤的依据

  由于胆囊良性肿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很难作出正确的诊断,影像学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1.病变的大小  大部分良性病变15mm的病变为恶性的可能性相当高。  2.病变的数目  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大部分为多发胆囊腺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腺瘤恶变虽然时有报道,但是尚未见到

关于沙眼的检查方式介绍

  1.病原学检测  (1)涂片检测衣原体包涵体 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  (2)细胞培养法 认为是检测沙眼衣原体的金标准,但费时,且要求一定的设备技术条件。  2.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或直肠活检标本中沙眼衣原体DNA,亦可用PCR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且

关于胃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胃镜检查  是诊断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黏膜的情况,还可以在直视下取多部位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急性腐蚀性胃炎在急性期内禁忌做胃镜检查。  2、病理检查  主要用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  (2

关于皮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各种不同类型的皮炎检查的结果不尽相同,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T淋巴细胞(尤其是Ts)减少,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血清IgE含量增高。对某些变应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常呈阳性等。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

关于黄疸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出现黄疸时,应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以区别胆红素升高的类型,另外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以及肝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 主要见于各类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小于35%。  除上述检查外,还应进行一些有关溶血性疾病的

怎样治疗胆囊良性肿瘤?

  对于直径小于10mm的病变,又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无论单发或者多发可暂不手术,定期做B超观察随访,当发现病变有明显增大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胆囊良性肿瘤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1.手术指征  (1)病变大于10mm。  (2)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侵及肌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