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又破纪录!袁隆平团队双季稻测产亩产突破1600公斤

“去年12月20日,袁隆平院士组织大家在海南南繁工作期间,对2021年超高产攻关工作作了部署,要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项目,也就是被我们称为‘三千斤工程’的项目。今天,我们到衡南县攻关示范点,就是来等待这一攻关项目‘成绩’的。我们预计产量相比去年会更高。”10月17日,湖南衡南,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现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所谓三千斤工程,是双季稻区实施“早稻+晚稻”组合周年亩产总产量达3000斤的目标。采用的攻关品种,根据南方稻区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主要采用超级杂交早稻,以及通过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培育出的超优千号、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等产量潜力有重大突破的水稻组合。今年湖南衡南县示范基地的种植品种,为早稻株两优168与晚稻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杂交早稻目标为亩产600公......阅读全文

袁隆平:即将“90后”仍为稻粱谋

  袁隆平87岁了,依然常常奔走在稻田间。他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是4月12日,三亚的首届国际水稻论坛。他是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及主席。  论坛上,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他称,今年超级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13 4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成功的可能性有90%。  高产更高产,依旧是他所追求

袁隆平院士:要让他不下田 除非田里没水稻了

 近日,接受采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图/记者杨旭 袁隆平在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 图/新华社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即日起,本报推出“时代脊梁”系列报道,紧密结合“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

袁隆平:对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

  袁隆平说,“我们也不能听到转基因就害怕,要谨慎对待转基因,而很多转基因还是好的”   已逾耄耋之年,84岁高龄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正在研究“转基因水稻”,并力挺“转基因”,称其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转基因食品一直饱受争议,甚

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米粮仓

  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在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新华社青岛9月28日电 题:我国高产“海水

后继有人!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

追记袁隆平院士:稻香泽被华夏 英雄本是老农

     【追思】 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 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

缅怀袁隆平院士: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

  5月2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工程院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对于国人来说,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并不陌生。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

杂交稻在中国问世40年 需加快“全球化”步伐

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一行来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查看万亩示范田超级杂交稻的生长情况。   10月16日是第33个“世界粮食日”。据统计,目前全球仍有8.42亿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相当于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遭受饥饿的威胁。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种植水

中国杂交水稻造福全世界

  湖南省长沙市城东马坡岭的一条小路旁,有一个不寻常的院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子不大,从办公楼走到实验室、再走到展览馆,也就几分钟路程。30多年来,这个院子一直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圣地”。  1984年成立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的专业科研机构。这里诞生了杂交水稻的若

袁隆平:超级稻有什么错 为何要否定整个项目

超级稻风暴眼中的袁隆平:埋头攻关水稻“核武器”半年走遍大遍大半个中国  从今年4月9日,“两优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减产绝收一事被披露开始,关于“超级稻”的各种讨论至今未绝。10月9日,袁隆平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无疑为超级稻讨论又添了一把火。在不同地方,袁隆平表

袁隆平,他心底的五个人生“头条”

  24日晨,湖南长沙。   人们向明阳山殡仪馆集聚,送别袁隆平。   他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这粒种子,已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   他爱好自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   既是榜样,也是凡人。从家人、同事的讲述中,记者还原出一些细节,发现这粒种子的一生,扎根心底的五个人生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能解困全球粮荒

每增加一定单位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解决世界上多少人吃饭的问题? 4月29日,坐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7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复计算着这道题目。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如此向

袁隆平青岛种海水稻 三年能推广盐碱地变“良田”

  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7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行,这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变身“良田”的步伐又迈进了一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绍,他将带领团队利用三年时间,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培育出可推广种植的海水稻品种。  “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培育出抗盐碱度1%

袁隆平谈羊年愿望:争取实现超级稻亩产16吨

袁隆平(右三)在湖南省超级稻试验田查看稻穗。  “超级稻每公顷产量16吨的目标原计划在2018年实现,但我们争取明年就突破!”“马上就是羊年,我们的超级稻就是领头羊。”谈起自己的羊年愿望,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说的还是他心爱的水稻。这位已经84岁的老人,在海南刚刚做完育种,2月8日晚上又赶到北京开会。在

袁隆平: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 应理性看待

   11月17日上午,“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河南农业大学作报告,引发校园旋风。讲座之前求门票,讲座现场求指点,讲座结束求合影。同学们蜂拥而至各种围追各种求,冒着被挤成相片的风险希望能跟“袁爷爷”亲密接触一回,高举手机拍照,根本停不下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火爆  袁隆平要

袁隆平的“遗愿”

吴朝辉最后一次见到导师袁隆平,是在今年年初。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会在三亚举行,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会上发表了十几分钟的讲话。 那次会后,吴朝辉去到袁隆平家里,对方特地嘱咐他,搞了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不能丢。 从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吴朝辉已经追随袁隆平做杂交水稻高产攻

袁隆平的新梦想:实现海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近日成立。袁隆平与李沧区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计划在3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  海水稻的前世今生  据介绍,前些年在中国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

袁隆平:生物技术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出路

  “虽然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但如果不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短则5年、长则10年,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就要落后国际水平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资源、生态等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很多挑战。“在耕

袁隆平谈超级稻亩产破九百公斤 称无转基因技术

2010年7月,袁隆平广西田间地头推广水稻良种。   昨日(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当天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行发布会,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程式华宣布,经专家组验收,由

袁隆平:90岁前挑战超级杂交稻亩产1500公斤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主解决吃饭问题。”5月26日,在中国稻作文明发祥地浙江余姚,“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粮食问题不仅关系“三农”,更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粮食库存不仅具有应急和战略储备的功能,也是国家的调控手段。   近日,袁隆平院士就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转基因水稻等问题,接

基因编辑为育种带来新途径

不久前,袁隆平院士宣布了一项重大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获得突破,为解决镉污染土地种植安全水稻提供了先进方案。这项重大成果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科学竞赛新的热门领域,国内外都有前沿消息传来。下面,我们特约请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春介绍有关这方面的

2019年,中国的这些成果惊艳世界

图① 9月2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597次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当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图② 5月23日10时50分,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图为在青岛拍摄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

袁隆平:荣誉面前急流勇退,事业面前勇往直前

  1月11日下午3时,长沙高铁南站。83岁的袁隆平院士一身西装、手扶扶梯,出现在了前来迎接他载誉归来的记者团的视线之中。一天前,由他领衔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成果,摘获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中唯一的特等奖。此时,距他主持发明的“三系法”籼型杂交稻荣获我国首个特等发明奖已过去三十余载。   四十年协

袁隆平:海水稻的“小目标”是亩产300公斤

  “我们的目标不高,就是培育出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今天,“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分析了我国种植“海水稻”的意义和前景。  据媒体报道,日前,袁隆平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成立,该机构也是国内首个国家级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袁隆平:发展高产优质超级稻 重视科研育种攻关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阎冬)“杂交水稻发展至今,我们要调整育种战略,高产优质并行,以推广大众化平价优质米作为目标。”近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如是说。  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从大面积推广“

袁隆平:杂交水稻一半功劳归南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   “因为南繁,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连续取得突破,时间至少提前10年。”   4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就南繁主题采访袁隆平院士时,老人家这样说。   因为对杂交水稻科研与推广的突出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

怀念袁隆平院士 科创精神永守“大国粮仓”

5月23日电22日,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院士逝世了,但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却永存世间。 “民以食为天,我是学农的,依靠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是我的职责所在。尤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场饥荒,我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

袁隆平:杂交稻与转基因无关

  “杂交稻与转基因完全无关,我们是采用常规技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产量。”24日,针对有媒体关于“杂交稻是否为转基因水稻”的疑问,“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回应称。   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实现了杂交水稻研究从三系、两系再到第一、二

超级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镉稻等新型品种,横空出世

  ——中国水稻,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  图为10月1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查看超级杂交水稻。  金秋时节,中国大地金风送爽,稻谷飘香。今年,世界的目光都被中国水稻种植方面的一项项突破所吸引。超级稻、巨人稻、海水稻、去镉稻等新型品种,横空出世,不断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