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摆脱简单叠加交叉学科如何真正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纳米材料安全性问题,创建了我国首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是国际公认的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领域的开拓者。 这位曾经的核物理学家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一直从事纳米药物运输技术的研究,“纳米材料进入体内时,究竟会发生什么?或者说它的安全性怎么样?”要弄懂这个问题,需要材料学、毒理学、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协作。赵宇亮回忆学科的初创阶段:“我那时候天天到北大医学院听课,听毒理学。北大一位教授是我国毒理学教科书的作者。那个时候他已经退休了,我请他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讲课、带学生,这样才把这个领域做起来。” 学科的定义是清晰的,但我们面对的世界却是个复杂体系,解决这个复杂体系中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却又有很多......阅读全文

学科“交叉”比交叉学科更重要

  ■王义遒  ◎ 形成交叉学科要有相对固定、共同且比较复杂的科学或技术研究对象。  ◎ 不同学科的领头人必须对母学科有相当深入的理解,能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处理问题方法的精髓,并具有一定的融合能力。  ◎ 交叉学科成员应与母学科保持经常性联系,不断从母学科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滋养,并在交叉学科中发挥

摆脱简单叠加 交叉学科如何真正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纳米材料安全性问题,创建了我国首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是国际公认的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领域的开拓者。 这位曾经的核物理学家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一直

摆脱简单叠加 交叉学科如何真正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长期从事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研究。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纳米材料安全性问题,创建了我国首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是国际公认的纳米毒理学和纳米药物领域的开拓者。    这位曾经的核物理学家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他一直从事纳米药物运输技术的研究

学科交叉助力科研转型升级

  首创“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在内蒙古、新疆、西沙岛礁等地开展中试,让力学治沙成为现实。这一“黑科技”的研究团队来自没有沙漠的重庆,而且是以架桥修路闻名的重庆交通大学。看似“不务正业”的背后,其实是力学与生态的交叉创新。  11月5日,这一“黑科技”治沙技术的团队带头人——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

复旦大学甘中学:新工科建设应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复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教授8日对记者指出,把一个原创的东西变成产业化的发明,就要经过从0到1,1到10,10到N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一定是“科、技、产、金、管”融合交叉的创新。“一件成功的发明一定要有两个循环和两支人才队

学科交叉让人类更好“了解自己”

  3月8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白皮书》。该白皮书总结了过去一年间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交叉前沿领域的一些重要探索和发现,以期更好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一直以来,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分别从不同的路径探索智能的本质:认知科学通

用好学科交叉这个“催化剂”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要加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科学前沿交叉领域的统筹推进,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促进多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  在日前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分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研人员饲养小白鼠时,如果饲养在小笼子里,它会顺着小笼子的边缘跑。后

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揭牌

  9月25日,天津大学召开学科交叉中心揭牌仪式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天津市、天津市教育两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兄弟高校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大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各相关部处、学院代表参加仪式。  据介绍,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先行建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文化遗

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揭牌

9月25日,天津大学召开学科交叉中心揭牌仪式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天津市、天津市教育两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兄弟高校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大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各相关部处、学院代表参加仪式。 据介绍,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先行建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文化遗产

中科院、北医三院联合开展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活动

  3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科交叉学术交流活动在北医三院举行。来自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和北医三院主要科室骨干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交流讨论。   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