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在离子感应致动智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是一种由金属电极和离子聚合物构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感应电致动智能材料,因致动电压低、变形大、柔性、可控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轻质仿生系统首选,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其致动机制主要源自于内部离子在电场下的迁移溶胀,目前仍存在着来自电极材料以及水合化离子等带来的变形松弛、应变阻力和应变速率低等关键问题。 为提高离子感应致动能力和工作稳定性,苏州纳米所陈韦研究员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多尺度复合功能智能材料研究,主要发展了基于碳管和石墨烯三维多孔柔性电极与离子液体电解质层互嵌结构的新型电化学致动器;提出并揭示非水、非金属电化学驱动体系中电极界面强化储能及电机械耦合转换机制,实现低压下离子的快速输运和高效电致伸缩,获得空气中兼具有高频电响应和稳定大变形能力的先进复合材料,并取得了系列特色研究成果。2010-2013年间,......阅读全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陆安慧课题组最近创新性地提出,采用无溶剂法以纳米二元金属氧化物(ZnSnO3)为前驱体,原位生长金属有机骨架ZIF-8制备Sn@C复合材料。根据软硬酸碱理论,2-甲基咪唑作为交界碱优先与交界酸Zn2+结合生成ZIF-8,后续的热解过程使ZIF-8转变为含氮的导电炭网络,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获系列进展

  由于全球分布广泛的钠资源以及价格低廉的钠盐成本,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寻找能可逆脱嵌钠离子的正极材料上进行了系统探索。前期研究中,开发了具有零应变特性(J. Mater. Chem. A 2015, 3,

宁波材料所水系离子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而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关键核心技术。传统的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尽管在能量密度上具有优势,但也存在安全性较低和成本较高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境污染且安全性高等优点,在电网级别的大规模储能体系中具有潜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一般来说,选择一种好的负极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比能量高;相对锂电极的电极电位低;充放电反应可逆性好;与

兰州化物所功能化离子液体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在功能化离子液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传统的无机碳硼烷材料进行阴离子功能化并和有机阳离子进行有效组合,获得了一系列室温下为液体的碳硼烷衍生的室温离子液体材料。该类离子液体利用醚基的强柔韧性,提高了

兰州化物所离子液体软光电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绿色化学与催化中心在离子液体软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将光功能基团偶氮苯与离子液体进行共价键合,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明显光响应特性的离子液体,并获得中国发明ZL授权(一种光响应的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ZL号:ZL200710307474.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储能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逐步占据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的主要市场份额。从1990年日本Sony公司率先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至今,负极材料一直是碳基材料,而正极材料则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推动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的最关键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耐辐照离子交换材料去除放射性离子研究获进展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在放射性核废液中,铀(U)是高毒性的放射性核素,具有致癌性。在非锕系高释热裂变产物中,最危险的是铯(137Cs)和锶(90Sr),它们的半衰期较长(137Cs,t1/2 ≈ 30 年;90S

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副研究员郑琼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上。  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低成本、高性价比等优点,在电动自行车

宁波材料所新型水系离子电池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目前,化学蓄电池因其转换效率高和可灵活运用的特点,已成为规模储能的主流技术之一。但现有电池都难于满足规模储能的应用要求,如当前大规模应用的铅酸电池寿命短、功率性能差且会污染环境,全钒液流电池成本过高。原则上,适合于规模储能应用的电池须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兼顾高能量高功率的特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家海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邵敏华团队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Nano Energy。陈辅周博士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家海教授和邵敏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广州大学第一通讯单位。 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有助于解决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

新型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开发研究

  钠离子电池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且与锂离子电池技术高度兼容等优点,成为下一代大规模储能系统最有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化工研究部研究员赵君梅团队与四川大学磷基功能材料与新能源实验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团队合作,在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磷酸盐正极的组成设计和性能优

层状硫化物离子交换材料去除放射性离子研究获进展

  当前,核能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但是人们对于核能的接受程度与对核废物的处理能力密切相关。核废物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放射性污染,这类污染持续周期长、难治理,并且后果严重。133Ba(T1/2 ~ 10.7 y)作为γ射线的放射源是危险的放射性物质之一。Ba2+因其与Ra2+具有接近的离子半径和相似的

合肥研究院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秦晓英研究小组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5, 18, 9682-9688)上。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商业化的石墨材料存在的理论容

金属所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社会移动电子设备的必要电源,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其关键性能指标(如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由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决定。LiFePO4是公认的正极材料,为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人们长期致力于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即减小[010]方向的尺寸。最近的研究表明,电极由大量粒子组成,

研究揭示高性能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进展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筹)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理论预言苯乙烯材料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于大量的计算模拟数据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非常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非常小的体积膨胀。相关成

宁波材料所在离子电输运行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纳米离子学是指研究固体中在纳米尺度内离子迁移的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性质、效应、机制和应用的一门新型学科,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离子型阻变存储器(ionic memory)等都与纳米离子学密切相关。目前人们对纳米离子学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氧化物材料、离子导体以及材料界

新疆理化所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重金属是环境中最持久的污染物源之一,常以阳离子形式存在于环境水体中,并沿食物链进行逐级传递和富集,对生物体和环境危害巨大。在现行的众多的工业水处理技术中,吸附法是一种易于规模化、性价比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仍存在诸如吸附剂选择性不高、吸附剂再生困难等问题,从而影响水处理效果。近年来,废弃农林生物质

福建物构所等在离子交换材料富集稀土离子研究中获进展

  稀土元素(REEs)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在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开采与应用会造成稀土离子在环境中的泄露,而造成对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和资源的浪费。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实现我国稀土资源的良性循环利国利民。发展新型高效的稀土回收剂对稀土资源的清洁冶金和含稀土废弃物的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获奖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获2011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   根据《关于奖励2011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奖者和获奖科技成果的决定》(新政发[2011]101号)的通知,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荣获2011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

苏州纳米所在离子感应致动智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是一种由金属电极和离子聚合物构成三明治结构的离子感应电致动智能材料,因致动电压低、变形大、柔性、可控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轻质仿生系统首选,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其致动机制主要源自

黄昊小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昊教授的能源材料及器件实验室在影响因子高达11.553的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以“Fe3N constrained inside C nanocages as an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thr

研究揭示锌离子电池正极孔道材料中的储锌机制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功率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安全储能技术之一。其中,正极材料对电池的工作电压、容量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整个锌离子电池研究的关键。因此,开发具有高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

福建物构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兼具高容量和高倍率特性的正极材料是国际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的热点,是满足未来移动电子设备及动力汽车产业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要求的关键材料。迄今为止,所有报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都难以同时兼具高容量和高倍率两个特性。   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福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应用研究

  正交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 正极材料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新的研究热点。该新型正极材料集中了LiCoO2、LiCoxNiyMnzO2(x+y+z=1)、LiMn2O4 这3种目前在锂离子电池上大量使用的正极材料的优点:不含贵重元素,原料廉价,资源极大丰富;工作电压适中(3.2V);平台特性好,电压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哪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储存锂的主体,使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嵌入与脱出。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从单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哪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质盐、胶粘剂、隔膜、正极引线、负极引线、中心端子、绝缘材料、安全阀、正温度系数端子(PTC端子)、负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导电剂、电池壳等部件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磷化物如LiCoO2、LiFePO4等,导电聚合物如聚乙炔、聚苯、聚吡咯

概述锂离子电池材料

  锂离子电池由以下部件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质盐、胶粘剂、隔膜、正极引线、负极引线、中心端子、绝缘材料、安全阀、正温度系数端子(PTC端子)、负极集流体、正极集流体、导电剂、电池壳。  正极材料是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磷化物如LiCoO2、LiFePO4等,导电聚合物如聚乙炔、聚苯、聚吡咯

等离子体所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纳米材料及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王奇博士的论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Low-temperature plasma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离子聚合物衍生复合材料光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负载贵金属纳米粒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剂,然而金属纳米粒由于其高的表面能,在制备和催化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失活,如何提高贵金属纳米粒和载体的作用,实现贵金属的高效利用仍然是制约其迅速发展的瓶颈。